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老游评书】探寻医学之美 再现艰辛之旅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导读
在北京的一次医学美学国际会议上,偶遇久未谋面的彭庆星教授,寒暄之余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一本他亲笔签名的书——《医学之美——彭庆星学术探寻之旅》。由韩英红、欧阳学平、文辉才主编的这本新书,是一本异常珍贵的学术史料。该书逾55万字且图文并茂,收录了彭庆星教授近30年来专注于医学美学和医学哲学研究的200余篇论文,洋洋大观,引人入胜,充分展示了他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美学修养。全书分为医学美学与医学人体美学的基本理论,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及其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演说词、祝贺词与发刊词,序文、前言、后记、书评、读后感与学术讲座,历史回顾、唯美散记与理想追求,附录共计6个篇章。不仅记载了彭庆星教授身处江西老区,筚路蓝缕创办“东方医学美学研究所”,广结天下有识之士,共同发起并奉命筹组“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以及任正、副主任委员以来所走的艰辛之路;而且详述了他作为总编辑带领《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等中国的期刊走向世界的光辉历程;更是忠实再现了彭庆星教授的学术生涯和当代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发展的成功之旅。不仅如此,通过对中华医学会原副会长许文博倾力支持该学科创建与发展的追忆,再次凸显学会的鼎力支持在创立新兴学科中的重要作用。除了专业技术的探究之外,该书的最大特点是将哲学、美学及人文与医学紧密相连,张涤生、陈洪铎、邱蔚六、钟世镇4位院士及著名医学人文学家杜治政教授分别为之欣然作序推荐,均盛赞这本由医者撰写的充满人文情怀的书籍。笔者建议医务工作者在闲暇之余翻阅一下,定会获益匪浅。

优质生命的浑然天成
人类自古就追求自身的健康、美满和幸福,这是一种朴素的医学审美理性的表现。远古时代我国就有神农、伏羲和女娲为维护人的健康长寿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造福万民的美好传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曾精确地测量到人的两眼间的距离与一只眼的长度相等。长期的研究发现,健美人体一直以一种优质生命体而存在。从整体审美观点看,优质生命体是一个复杂而和谐的统一体;从形式美的角度看,它具有均衡和匀称的形态,如头部是身高的1/8,肩宽是身高的1/4,平升两臂的宽度等于身长;从人体健美的本质看,优质生命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生命活动中的能动升华和展现,这是优质生命最本质的特征。它包括:生命是人体美的载体,健康使其增艳,疾病和衰老使其减色,死亡使其消失。达·芬奇曾说:“人体是大自然中最完美的东西”,彭庆星教授认为应加上:人体是社会存在物中最高最美的形态。

医学美学的起始转归
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显示,任何一门新兴学科的起源总是由一些富于创新思维并能将其付诸于行动的学者所创立。其发展从来都不是少数人的各自行为,而是历代同仁戮力同心的结果,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在过去近30年里,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大众对人体美需求的增加,医学美学应运而生。回首来路,我国的医学美学不仅实现了学科的形成并与美容医学整合,而且登上国际舞台,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一朵奇葩。彭庆星教授不仅在我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事业的初创、建设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带领中国学者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扬。本书通过史料翔实的记载,忠实记录了彭庆星教授为创立医学美学和促进美容医学整合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卓越贡献,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他皓首穷经的敬业精神和执着创业的真挚情怀,而且他也当之无愧地被誉为我国医学美学的开创者之一。彭庆星教授认为,医学美学是一门研究医学在维护、修复和塑造人体健美,以增进生命美感为目的的创造性活动中关于医学美现象和医学审美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一门医学人文学科,又是一门医学技术学科。它研究的特定对象是:医学在保障人类健康、长寿、愉快、幸福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的医务人员、患者、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和医学审美环境五者之间的审美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医学审美意识、审美选择、审美处理、审美评价和审美教育等,从而认识一系列医学美现象及其审美规律。他坚信,医学美学的灵魂在于力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医学领域中真、善、美的统一。医学美学起始于人文医学,势必回归于人文医学。

医学美学的基本任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顺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医学事业已经从雪中送炭步入锦上添花。医学美容涉及哲学、伦理、审美观、法制、操作规范等多个领域。“情人眼里出西施”和“东施效颦”等典故,表明美容医师们不仅要有严谨的科技资质,还应该具备高度的人文情怀。彭庆星教授认为,医学在本质上具有双重目标:最低目标是维护人的生存,救治人的生命;最高目标是延年益寿,增强健美素质,提高生命质量,力求使生命存在得更加美好,使人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状态上既“健康”又“美妙”。医学美学的基本任务为:(1)揭示医学美和医学审美的一般规律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2)维护和增进社会个体和群体的健美素质;(3)正确解决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内在美、外在美、审美修养和审美教育问题;(4)实施医学审美评价。柏拉图说:美是难的。这是因为美无定规,审美体验更是因人而异。美的感受难以捉摸,有时候会被瞬间击中,赞赏不已。创造美,自然就更难。了解美、诠释美、创造美,是医学美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时至今天,加强对临终关怀的医学思考,让人的生命之花自然凋谢也应该是医学美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立足宜春而走向世界
彭庆星教授虽毕业于医学院校的医疗专业,但从事临床工作的时间极短,在近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他主要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和人文医学的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从江西宜春这座四季花香的山城开始涉足医学人文科学。他将医学美学融入医学人文教育中,极大地丰富了医学教育的内涵,并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可寻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彭庆星教授认为,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中蕴含着深刻的艺术哲理,在医疗实践中必须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等辩证方法看问题。尤其在医患沟通中,掌握这些分寸可有效防止或缓解医患矛盾。1988年,彭庆星教授等共同撰写了中外首部《医学美学》专著,将医学与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拉开了当代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的学科序幕,成为该领域敢为天下先者。在他的积极倡导下,经中华医学会批准,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于1990年正式成立。2005—2007年,他先后2次率团参加国际美容医学联盟的“世界美容医学大会”,促成了我国加入该国际组织。2011年5月,“第18届世界美容医学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开启了中国美容医学走向世界、汲取国际精华的新里程。笔者在杂志社工作期间,曾与彭庆星教授多有接触。他在就任《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总编辑期间,虽受命于强军之林、奉命于承启之间,仍恪守总编辑职责,秉承“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杂志获得长足的发展。通过潜心阅读,我发现彭庆星教授一路走来时刻关注学界的新发现和新进展,并能适时进行总结。他的学科建设思想呈现的是不断修正、丰富的脉络,这是他勇于超越自我品格的完美体现。
掩卷遐思,彭庆星教授已从小城宜春走向世界,回味其探寻医学美学的艰辛之旅,敬佩之情挥之不去。笔者愿借用英国诗人蓝德的小诗作为本文的结尾: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记得一定要分享,一起传播书的力量。假如你对这本书也有独特的感悟,欢迎投稿。


群书品读,关注【老游评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