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古中医大师的“必杀技”—脉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良医之路 不会错过精彩文章哦!

     

诏书

成就历史上第一部医案

 

       公元前176年(汉文帝4年),赦免在家的淳于意(别名仓工)接到了皇帝的一纸诏书,诏书象试卷一样问了几个问题:“方伎所长,及所能治病者?有其书无有?皆安受学?受学几何岁?尝有所验,何县里人也?何病?医药已,其病之状皆何如?具悉而对。”

 

       诏书大意是:“医术有什么专长及能治愈什么病?有没有医书?都向谁学医的?学了几年?曾治好哪些人?他们是什么地方的人?得的什么病?冶疗用药后,病情怎样?全部详细回答。”

 

      淳于意接过诏书,急忙到书房中抱出一厚摞竹简,查阅以前纪录的病例(诊籍)。宣旨太监递过早已准备好的一大卷缣帛(还是皇室有钱,一般读书人只用得起竹简),让其写上。……淳于意一口气写下了25个病例,自此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医案。

 

列传

仓工的医案流芳百世

       

      若干年以后,司马迁将这25个病例如实地收录在《史记》列传的第四十五篇《扁鹊仓公列传》中。这是一篇记叙古代名医事迹的合传,一位是战国时期的扁鹊,另一位就是西汉初年的淳于意。通过两千多年前享有盛誉的名医业绩介绍,使人了解到中国传统医学在西汉前期已有较高的水平。

 

脉诊

仓工.淳于意的“必杀技”


       重温这25个病例,发现淳于意在诊法中非常重视脉诊,在25例病案中,其中20例是靠诊脉判定病情的。

 

      相对与《史记》中记载的扁鹊事迹,淳于意的25个医案更客观、可信。这要感谢汉文帝的诏书,问了一长串的问题,使得病例中病人的姓名、所在地、现病史、既往史、诊病的依据都有详细记载(谁敢欺骗皇帝呢),尤其清晰地纪录了淳于意凭脉诊治的详细过程。

 

       例如,齐王二儿子的男孩生病,召淳于意去切脉诊治,意告诉他说:“这是气膈病,这种病使人心中烦闷,吃不下东西,时常呕出胃液。这种病是因为内心忧郁,常常厌食的缘故。”淳当即调制下气汤给他喝下,只一天膈气下消,又过了两天就能吃东西,三天后病就痊愈了。

 

       淳于意所以知道他的病,因为切脉时,诊到心有病的脉象,脉象浊重急躁,这是阳络病。脉象理论说:“脉达于手指时壮盛迅速,离开指下时艰涩而前后不一,病在心脏。”全身发热,脉气壮盛,称作重阳。重阳就会热气上行冲击心脏,所以病人心中烦闷吃不下东西,就会络脉有病,络脉有病就会血从上出,血从上出的人定会死亡。这是内心悲伤所得的病,病得之于忧郁。


      

       对于淳于意,脉诊有多重要呢?几乎是确诊的关键凭据。下面一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治病

必先切脉,乃治之

    

     《扁鹊仓工列传》问臣意:“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臣意对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也。”

 

       大意:问意:“你给人诊治断定人的死生,能完全没有失误吗?”意回答说:“我医治病人时,一定先为他切脉后,才去医治。脉象衰败与病情违背的不予医治,脉象和病情相顺应的才给予医治。如果不能精心切脉,所断定的死生时间及能否治愈,也往往会出现差错,我不能完全没有失误。”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许多关于脉诊的记述。“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从中可看出,切脉是诊治必备的重要手段。

 

扁鹊

脉诊闻名天下

      

       在扁鹊的记载中与脉诊有关的很多。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史记·扁鹊仓 公列传》);桑弘羊(前81年)提到:“扁鹊扶息脉而知病由生。”(桓宽《盐铁 论 · 轻重篇》);《伤寒杂病论·序》曰:“余每览越人如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扁鹊心书·三世扁鹊》亦曰:“医门得岐黄血脉者,扁鹊一人而已。”据此可证扁鹊也是很重视脉诊的,同时也是一位脉诊的顶级专家。

 

上古中古

名医皆为诊脉高手

      

       古中医大师个个都是脉诊高手,正如《伤寒杂病论·序》曰“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工,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这里提到的、今天还能有文字记载的岐伯、扁鹊、公乘阳庆、仓工,都是脉诊大师,包括未提到的华佗。


     《黄帝内经》对脉诊的记载无处不在,离开脉诊,其诊治手段将如大厦梁柱之倾斜。

       

       越是年代久远,古中医大师越是倚重脉诊。


全息缩影

脉诊的真相

       

       为何脉诊如此受到古中医的青睐?因为,相对于问诊、闻诊,脉诊更客观一些。因为脉诊的脉象是人体气血的全息缩影。患者对病情的描述有可能并不客观、不准确,但其气血的升降浮沉、寒热虚实却是无法骗人的。而且病机、病位往往更多的隐藏在脉象之中。

 

结语

按而知之谓之神

       

       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 ”即按(切脉)而知之谓之神。

 

 

(古今独步后记:本人学脉诊两年,目前四诊合参中主要依靠脉诊确定最终诊疗方案。张老师的脉诊十分接近古中医,给予学生莫大的启迪。《扁鹊仓工列传》为老师要求的课后读物,此文为读书有感。)




12

主讲人 张东

 

       张东,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师承博士后,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2016年6月出版《元气 . 神机—先秦中医之道》一书,该书得到了中医 院士王永炎、西医院士樊代明的高度好评(详见书中序言)。从中医理论到临床,从中医源头到三生万物,该书已指导了不少中医师治疗疑难杂症,并取得了不俗的临床效果。该书出版不到三个月已售出三千本。


 

微课堂招生

讲授元气神机法,从源头出发学中医【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微课堂

想听中医微课堂?

扫描一下,

良医与你一路同行。


良医之路

“良医之路”公众号为北京良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文化平台,以复兴中医为使命,站在古中医的源头,逐渐破解中医的的秘密。每一篇文章均为原创,或传播中医的原理、或展示当下的病例......,致力于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中医的精英。


原创

反对抄袭 

否则将投诉

独家

引用请标明出处

中医

用心传播

真中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