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孩子们,让我们坦然地聊聊“性”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封面图来自希希学园发起的“性教育小测试”)

作者简介:Weiya,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新公民计划·希希学园性教育项目志愿教师,曾在海淀区的一所打工子弟小学——西北旺镇韩家川村利民小学,讲授“珍爱生命”性教育课。现已赴美国密歇根大学读J.D. (法律博士)

作者在利民学校五年级授课


       去年3月的一天,我在“奴隶社会”上第一次读到了一位儿童性教育工作者的自述——《这件事你说不出口,所以我才要做》。读了韩雪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才发现我是非常幸运的——从小,我的父母就非常坦诚地回答我与性有关的问题,所以我从来不觉得性是一个隐秘的、甚至可耻的话题。然而,缺乏性教育导致的悲剧不断见诸报端,在受教育水平低的农村地区尤为常见。在北京周边的城中村里,农民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能否获得充分的性教育呢?怀着好奇与期待,我决定加入希希学园,成为一名志愿教师。


作者在志愿教师培训中进行试讲


       参加希希学园教师培训之前,我还觉得,给小朋友的性教育,无非是讲讲你不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也不是充话费送的嘛!

培训会刚开始,我就被希希学园性教育理念的开放性和前瞻性震撼了——不同于我之前理解的狭义的性教育(sex education),这个课程传达的是“全面性教育”(sexuality education)的理念,它不仅涵盖了和性直接相关的生理知识,还告诉孩子们性别、情感、性健康等种种知识。



生理知识:开放与超前

       接下来,进入具体的课程目标、内容介绍,教材解析。我又一次感到吃惊!

“给三年级的同学讲月经/遗精?给四年级的同学讲性幻想?给五年级的同学讲、如何使用安全套?哎呀这也太早了吧!”这是我刚刚了解课程安排时的感受——我自己第一次在学校的健康教材里看到青春期相关的话题都是初中的时候了。更让我惊讶的是,二年级下学期“人的诞生”一课中,老师会明确地讲到,生命的孕育需要“爸爸的放入妈妈的阴道”。

这……真的不会太大胆了?转念一想,我便释然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都是从“爸爸的放入妈妈的阴道”开始的吗?这个世界上每个成年人都知道的事实,为什么对孩子就要变成不可言说的秘密呢?越早、越坦然地告诉孩子们这个事实,越能让他们正确客观地认识性和性行为。同时,他们还会对性知识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当遇到关于性的困惑时,会直接向教师、家长求教,被其他渠道的不良信息误导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情感教育:青春期的爱情

       那么,让孩子们知道性行为是如何发生的,会不会导致他们过早发生性行为呢?此时,全面性教育中有关“情感”的部分就显得十分必要——比如,这个学期,我就和五年级的同学们一起上了“青春期的爱情”这一课。


       我在备课的时候就有些疑问:在我上学的时候,即使到了高中,谈恋爱也被认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至少在老师看来如此,也包括我这种“好学生”)。和小学生谈“爱情”是不是合适呢?

       在课上,我读了一段课文,“如果你发现一个人,你希望他/她开心快乐,你跟他/她在一起的时候很快乐……”,我问,“同学们有没有这种喜欢另一个人的感觉啊?”此时第一排的一个小男孩忽然举手站起来:“老师老师!我就喜欢她!(指向第二排的一个女生)”。过一会儿我讲到了“青春期的感情是易变的”,他又站起来说:“老师!老师!她的感情就是易变的!我觉得她说不定哪天就不喜欢我了!”小男孩说话时认真的样子特别可爱。

       我开始明白,不管我们成年人是否认为这种puppy love是“爱情”,我们都要承认孩子这种懵懂感情的存在,而且应该尊重他们的爱情。一个学期以来,我发现我越是把孩子们当大人看,越是平等、坦诚地把我的知识和他们分享,他们越是能安静下来认真听我讲课,也更愿意坦诚地告诉我他们的真实想法。

       按照教材的脉络,我们又谈到了“爱情是对彼此的承诺和责任”、“爱情是对彼此的尊重和接纳”。结合书上的一幅插图,我问同学们:“大家看,妻子生病了,丈夫在床边照顾她。如果她生了很重的病,那丈夫是应该离开她,还是继续陪伴她呢?”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故意喊道:“离开她!”其他同学也跟着笑起来。我没有急于纠正他们,而是问其中一个男孩子:“你为什么这么说呢?”男孩子看我认真地追问,就不好意思地答道:“电视剧里都是这么演的啊!”我便问大家:“那大家说,电视剧里主人公的做法对吗?”同学们纷纷答道:“不对!”看来,孩子们的是非观还是非常分明的。我又接着和同学们讨论了几个情景小故事,让他们具体地理解了,爱情不仅是一种冲动,更是一种长久的责任(“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为什么我们成年人对性行为有更加审慎的态度?不就是因为成年人理解爱情是伴随着责任的吗?这个道理,孩子们通过这一课也明白了。


价值观:性别平等、反对歧视



       这套性教育课程最让我认同的,是它对于积极价值观的培养。回顾我的成长路径,我被灌输了很多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有些是负面的,比如“女孩子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男孩子不许哭鼻子”,还有些看起来并无大碍,比如“女孩子细致,男孩子勇敢”。然而,男孩子就不能细致了吗?女孩子就不能勇敢了吗?

三年级上学期的课程就明确讲到,“男性和女性都独立、自信”、“男性和女性都细致、周到”、“男性和女性都负责、担当”,男性和女性都可以成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护士、警察和飞行员。我希望,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还没有受到刻板观念影响的时候,能种下正确的价值观,希望他们能够永远记住:Girls/Boys can do anything.

       我希望孩子们能认识到人的多样性,不要歧视他人。虽然有不少成年人对性少数群体有不同程度的偏见,但令我欣慰的是,当我告诉同学们人有不同的性取向时,同学们完全没有任何特殊的反应。不过也有同学说,爸爸妈妈说同性恋者是“有病”。但他读了课本的介绍,听了老师的解释,很自然地就认识到父母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庆幸的是,成人世界的偏见还没有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根深蒂固,只要加以引导,他们能很顺利地接受包容、平等的价值观。对他们来说,这个知识和其他知识一样容易接受。之后我们学到“青春期的爱情”一课时,我问同学们,“为什么书上的插图里不仅有一男一女,还有两幅插图分别是两个男性和两个女性?”同学们都能非常自如地运用之前学到的性取向知识来回答我的问题。


题外话:愿你们走出城中村

       记得第一次上课,我刚说了一句“下课”,所有的同学都“嗡”地一下跑出教室去玩,只有第一排的一个小女孩认真地对着教材,一笔一划地完成课后习题。于是我对她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她还特别乖巧地说“谢谢老师”。我当时便觉得,假如我有经济能力,真想资助这个妹妹继续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所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在几年内回老家读书,有些孩子也许能读高中、参加高考。这个妹妹这么爱学习,学校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仍然如此努力,我想她如果坚持下去,应该会有更好的未来。我希望他们从我这里不仅能收获知识,也能获得继续求知的动力。

       最后一节课上,我告诉同学们,因为我要到美国留学,下学期不能教他们了。同学们一听到“美国”两个字,都“哇”地一声叫,然后缠着我给他们说几句英语。,这时我经历了整个学期班级纪律最好的几分钟。我便趁机说到,“老师也来自于普通的家庭,但是因为我努力学习,美国的学校愿意接收我到他们那里读书。‘知识改变命运’不是一句空话,如果你们努力学习,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不知道从长远来看,这些话会给他们带来希望还是失望,但在离开利民学校之际,我真心地想对孩子们说:世界很大,愿你们走出这片城中村。


       (本文所配图片均为利民学校五年级学生作品。


~~~Bubo此时是一条分割线~~~


没错,就是那套“吓坏家长”的性教育课本,在我们看来这套课程是一个优质的教育产品,我们已经使用在城市打工子弟学校里给孩子们上了好几年的课了,您愿意支持我们一起吗?

         30.4元=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全面性教育课程

         您可以捐30.4元来支持我们,也欢迎帮我们转发让更多的朋友们能够对此有更多的了解。 按以下二维码即可,

或点击阅读原文支持我们。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xingongminjihua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