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詹文杰:古希腊哲学第五讲《柏拉图的形而上学与知识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古希腊哲学系列讲座第五讲

柏拉图的形而上学与知识论







主讲人:詹文杰

    清华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柏拉图)、西方哲学史。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编委。
    目前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柏拉图的知识论研究。



       胡继华老师 精彩点评         

 尽心,知圣,知天


——当今如何认识柏拉图?

(回应三位主讲嘉宾的精彩演讲)


 
今日,乃是千禧丁酉上巳节。
 
千红万紫竞繁华,
莺燕偏依富贵家。
上巳兰亭修禊事,
一年春色又杨花。
 
按照古代传统,自是必须修禊、祛恶、赏游,以及抒发面对茫茫宇宙、渺渺时空的“幽殇”二情,祝福个体的善好生活,以及祈望城邦的最佳政制!


盛、张、詹,三位严谨的古典学者,分别聚焦于灵魂、政制、宇宙(形而上学及知识学),对柏拉图作出了令人深思的阐发。用孟子的话说,三位学者可谓是引领我们与先哲同行,倾听来自古典世界的余韵,进而“尽心”、“知圣”、“知天”。毫无疑问,我们真的觉得,照料灵魂、养育德性、仰望境界、企慕正义、知达天人,永远是哲学的使命。而且,在尝试完成这些永远不可彻底完成之使命的努力中,做哲学就好像是做游戏,愉快而且有用。更进一步说,那种不可传授的美德,那种不在人间的城邦,以及那种最终关乎拯救的贯通天人的知识,对于我们,总不会是可有可无的。尤其是在这个比较浮躁、甚至有几分戾气的世界,我们感到:该说的话,古人都说了。我们都一样,锦上添花者鲜,而狗尾续貂者众。关于柏拉图及其学理,三位学者严谨有范,拿捏有度,无论是叙述方式,还是阐释理路,抑或是评价准则,都可圈可点。


柏拉图的哲学诞生于古希腊动荡、,同时其理性思维又受到了神话和诗歌的强大制约。究竟有没有一个完整自洽的柏拉图哲学?或者柏拉图哲学完全停留于“未成文的学说”?他究竟为什么要带着苏格拉底的面具,隐微地写,反讽地说,却真诚地思?,存在着某种令人困惑甚至心烦的关系。德国学者A·施米特断言,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将发端于14世纪的现代称为“反柏拉图的时代”。


可是,不无谐剧意味的是:尼采颠倒的柏拉图主义,也仍然是柏拉图主义。更加反讽的是,柏拉图和尼采,在事关现代正当性、道德困境、国家神话的争论中,都被视为的思想家——唯美的激进主义。卡尔·波普尔干脆就把柏拉图视为“开放社会的敌人”。


悲哉!哲人,当代民主派也会像高贵的雅典人那样,将哲人判处极刑——正如德里达游而戏之说:柏拉图的苏格拉底是“药剂师”又是“替罪羊”、是“智术师”又是“魔法师”。究竟如何认识柏拉图,总归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可以质疑、批判或者景仰、解构柏拉图的学说,但不能超越柏拉图。


柏拉图真是开放社会的敌人、?回答是否定的。关爱灵魂,就是养育个体的德性。柏拉图推荐的方式,不是苍白的道德教谕,而是神话、诗歌、灵性的知识对生命的驱策。读读《会饮》“爱的阶梯说”,最终境界留给了精神的自由。即便是《王制》当中,正义也是一种个体灵魂的制序,而这种制序乃是任何外在暴力无法解构的。《王制》开篇,苏格拉底下行,开启了至真悲剧的戏景。《法礼》当中,下行得以完成,哲人王统治转换为立法者统治,那种不可解构的正义才有能在城邦中落地。《王制》中草描的“最佳政制”只存于天上、且坐落于异乡、更是远离人世,不仅无法成真,而且不为希腊人所知。,是一种简单方便的说法。或许,正如后期希腊化时代古典学家所比附或推测,这个最佳政制可能是混合了埃及、波斯、甚至东方诸民族的“神话象征体系”。历史之井,深不可测,惟有下达深渊。《法礼》再现了混合政制,但这种次好政制根本上以最佳政制为蓝本。《法礼》中对剧场政制的批判,,表明柏拉图对于最佳政制不改初衷。毕竟,暴民可恶,语言充满暴力,心怀狭窄,阴沉怨毒,行为极具破坏力。暴民政体(mobocracy--王柯平先生造词),并非理想的民主,绝非理想的生存状态。德里达说,民主永远是来临中的民主(democracy to come)。


我们读柏拉图,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的哲理寓于诗意的表达之中。而且他的哲理还证明,人的生命图像结构在荷马的史诗之中找到了具体的展示:个体的完美展现,以及在这种展现中经验到的至高幸福,同时也是所有人最大可能幸福的条件。这就是家国情怀,这种情怀没有欺骗性,因为它是一种心灵感受,一种切切实实的心灵感受。


柏拉图的对话诗意盎然,戏景生动,但意义却不好把握。在理解柏拉图的对话上,有两种绝然对立的立场:或者认为诗性言辞之下藏有微言大义,或者认为柏拉图的哲学服务于诗学而只不过是诗学的修辞。除开波普尔那种极端的立场,柏拉图在现代世界、甚至后现代思潮之中,也是一个不可温柔地抛弃的人物。A·施米特是马堡大学古希腊文学与哲学教授,他在《现代与柏拉图》一书中以巨大的历史感令人信服地证明:柏拉图的核心动机,是根据矛盾律来合理解释经验个体,构成了近代自我理解和自我肯定的精神背景。C·朱柯特《后现代柏拉图》则对尼采、、伽达默尔、斯特劳斯和德里达所重构的柏拉图进行了深度阐释。无论他们如何对待柏拉图,柏拉图都是他们思想之中最为核心、最为确定的元素,而且柏拉图还暗示了一条同后现代世界拉开距离而返回到哲学“源始创构”的道路。回到“源始创构”,纠正现代和后现代的偏差,就是要重温那些关于“严肃事物”的知识,或者说事关灵魂拯救的知识。


在《书简七》及其中晚期对话中,柏拉图指引了两条通达严肃知识的道路:一是在命名、定义、影像和知识之间往复穿行,上下求索,趋近诸如“爱欲”之类的终极实在;一是通过神话与知识的驱策,我们的灵魂得以净化,直达那微暗之火光地带。无论走那条道路,我们都必须在先哲的引领下,与先哲同行,尽心、知圣、知天,陶情、养格、成人。


感谢三位学者富有启发性的严谨讲解,感谢三位群主和微信平台主持人的信任,感谢赵佳玲、武淑冉两位才俊专业而且优雅、诗情更具哲思的主持,感谢师友们讨论、质疑给予的启发。

点评人

胡继华

,美学硕士,文艺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院长。



讲座摘要

第一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

    关于理念的经典学说:《斐多》、《会饮》和《理想国》

第三部分

   《巴门尼德》中对于经典理念论的批评

第四部分

    《泰阿泰德》和《智者》:理念论还得到保留吗?

第五部分

  《斐莱布》和《蒂迈欧》:柏拉图形而上学的重新表述

第六部分

    柏拉图的“知识”概念


推荐书目

1、柏拉图:《斐多》《会饮》《理想国》《泰阿泰德》《智者》《斐莱布》《蒂迈欧》
2、Gail Fine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lat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3、Richard Kraut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lato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4、Charles H. Kahn, Plato and the Post-Socratic Dialogue: The Return to the Philosophy of Na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文稿校对 | 金达

后记:此次讲座由希腊万人迷和望江柏拉图学园联合策划。


望江柏拉图学园是2010年在成都成立的公益读书班,以研读和翻译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作品为主,引领同好进入哲学思考。



江安柏拉图学社是望江柏拉图学园的青年团,定期推送讲座信息、学术报告、原著选段等文章。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江安柏拉图学社订阅号。



「希腊万人迷」

爱好希腊人士学习希腊历史文化的学园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