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嘎拉哈:从一种玩具到另一种玩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说真的


还没关注市井儿的哥们

你那对嘎拉哈还好吗


嘎拉哈,我并没有玩过。

但是作为另一种成人玩具,雪叔还是接触过一阵嘎拉哈的。

想着,现在的孩子,该是没几个知道,还有这么个物件的了。

而还是孩子的时候,玩儿过这路东西的大人,也多没了再玩几把的兴致。

嗯,我不知道这算是流水账,还是墓志铭。

城里的孩子,是很少玩儿嘎拉哈的。

作为一种竞技游戏,姑且这么说吧,它最好的比赛场地是在炕头儿。

嘎拉哈,是羊的膝盖骨,一头羊,能卸下来四个。

玩儿,不对,你要是说玩儿嘎拉哈,那就是个外行了,在东北,叫做䫄(Chua,第三声,不客气)大概也就是玩和耍的意思吧。

由于这个字儿忒生僻,下文咱们还说玩儿,领会精神就好了。

玩儿嘎拉哈,必须得配上一个皮球,或者口袋。

所以也分为皮球派和口袋派,无论哪个流派,玩儿的时候,只能用一只手。

残奥会为什么没整个这项目呢?

皮球派的玩儿法,是手把球扔起,在球落地再弹起的时间里摆好嘎拉哈,再接住球,谁摆得多,又接住球了,谁就赢了。

而口袋派的玩儿法,则比较复杂,是在抛起口袋再接住的时间里摆。根据抓起嘎拉哈的形状不同,得的分数也不同,再抛起口袋,将嘎拉哈放下,同时碰地上原有的嘎拉哈,使它们的形状变化,更容易寻找自己下次抓的对象。抓嘎拉哈的时碰动不需要抓的为坏,抓起嘎拉哈没接到口袋为坏。

这是一门多么无聊的游戏啊......

但是,它的故事,可并不无聊。

多数人以为,这门游戏是满族人研究出来的,因为嘎拉哈这个名字就来自于满语。但是,据记载,于明代的北京,就有人玩儿这游戏了。

甚至最早,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的北方。

所以到底是谁这么闲,还没个定论。

至于嘎拉哈,清代的时候,正式汉文写法是“背式骨”,原指兽类后腿膝盖部位、腿骨和胫骨交接处的一块独立骨头。

嗯,基本上每个哺乳动物都有,选择也就有了很多,这是件很纠结的事儿。

最常见的,还是猪和羊的,他们是主要的食物来源,嘎拉哈产量也自然很大。

而同样作为食物的牛,由于嘎拉哈忒大,玩儿起来不得劲儿,所以基本不用。

但是,最好的嘎拉哈是狍子的,狍子骨的嘎拉哈比较小而方正,好看,四面也比较平整,所以是上等的嘎拉哈,但狍子的嘎拉哈比较少,所以并不是非常普及。

东北倒是有那么句老话,叫做:“要你嘎拉哈!”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老子打折你小子的腿!”

可见在过去,嘎拉哈还是很有影响的。当然,出于对一生幸福的考虑,我还是劝诸位珍惜自己身上那来之不易的嘎拉哈......

别被哪个虎逼老爷们儿盯上了,因为东北真有传说,土匪有玩儿人嘎拉哈的......

话说啊,这嘎拉哈旧时候是很流行的,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平头百姓,女人和孩子在炕头儿上没啥事儿,都爱玩儿这玩意儿。

贵族阶层与平民阶层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就是贵族阶层装得一手好逼。

于是,他们不再满足于与平民百姓一羊,用羊骨嘎拉哈,即便是狍子骨,在他们看来也是稀松平常的物件儿。

于是,造办处的工匠们,就开始制造起了人工嘎拉哈。

人造嘎拉哈的好处有很多,大小形制随便来,怎么顺手怎么造,而且材质也更具质感。

当时的这路人造嘎拉哈,主要材料有象牙、和田玉、玛瑙、翡翠、虬角、水晶、金银等等。

这么做,好处自然是有许多,用着顺手,也漂亮。

缺点也很明显——贵!

但是,这也在无意间让嘎拉哈在本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又逆势反弹。

虽然人们不玩嘎拉哈这游戏了,但是收藏市场上,材质和年份好的嘎拉哈,一直都不乏买家。

雪叔手里就曾有一对和田玉的嘎拉哈,正经拿在手里把玩过好大一阵子,虽然小时候没玩过嘎拉哈,但是不知道这样,算不算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心想着,总比让它就此销声匿迹的好吧?

文化,有时候是斩不断的。

投壶、曲牌、乐器、祭器和早已弃置的使用器,有时都成了文化与历史的载体。

这也是我们的文化,历经如此之多的浩劫,十年的或百年的,终究生生不息的奥妙吧?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