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唯一一个有资格写匈牙利历史的中国人 | 编辑手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蓝色的东欧,
2015年10月的一天,我记得是个下午,我的同事黄孝阳敲响了我办公室的门:,听说过没?传说中的牛人。译得非常好,写得特别好。他刚完稿了一个长篇小说。有没有兴趣……”

1999年在布达佩斯多瑙河边

原来他就是被称为“匈牙利文学代言人”的那个人,是凯尔泰斯、马洛伊、艾斯特哈兹、拉斯洛等匈牙利文学巨匠的中文译者,也是创作了《狭窄的天光》《咖啡馆里看欧洲》等一系列高质量的小说、随笔作品的作家。他简直是以一人之力将整个匈牙利最高贵的灵魂、最复杂的历史搬到了中国读者面前。
用蓝色描绘东欧很准确,破碎、忧郁、自由、对抗、激烈、深沉……这些蓝色气质的糅杂,。,北京长大的孩子,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艺术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91年移民匈牙利,现居布达佩斯。出国后做过医生、教师、编辑,,从中国到旅居匈牙利多年,从短发、清瘦到一头粗犷长发、微微发福,不变的是浪漫的艺术家气质、真性情的宽厚神态和眼睛直面一切的真挚……


这样一个人写的小说,我对文本充满期待。,而且他所翻译的作家都是以思想性和文本的独特性而闻名于世的重量级作家,而他又是被这些作家视为“文学亲人”的优秀译者,我想,,而这些大作家又在一次次交流沟通中将他视为心灵的对话者,那么他一定是功力深厚的,并且对文学是真挚对、深爱的。正如他后来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别的译者将翻译看作一种活儿,我将翻译当作我的生活”,要知道,他当初是几乎衣不解带地用两年时间翻译了凯尔泰斯的四本著作的,那两年,衣服就像长在了他的身上,他的生命里只有翻译这一件事。另一方面,,去国经年,颠沛有时,又深度参与了东欧文学的进程,并且与国内文学保持了刻意疏离的距离,他的语感、文学观和手法将不同于国内当代作家,无论是他的创作题材还是文本风格,他的独特经历和独特视角让他的与众不同成为必然,而且他还曾是个医生。:“翻译对我来说很重要,即使最高级的阅读,也是写作的训练,而我自己写的书,则是自己阅读与翻译的结晶。”我预感,这部书甚至会有点“不那么中国”,正如后来读者反馈的那样,这部书有一股浓烈的欧洲小说的气质。



海外华人作家的创作,《纸鱼缸》的诞生

这些年,海外华人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国际文坛获得相当地位,在国内也渐为公众熟悉。江苏文艺社作为国内文学出版重镇,也相继出版了哈金、严歌苓、王鼎钧、虹影等大家之作,引起业内与读者的普遍关注。社长黄小初与总编汪修荣就提出了一个思路:我们能否再多做一点事情——把那些写得足够好,但名气还不够大的海外华人作家再深度挖掘一下,说不定他们中间就有下一个哈金、严歌苓、王鼎钧、虹影。
“港台暨海外华人作家原创长篇小说丛书”出版项目也就应运而生。、陈谦、欧阳昱、章缘、钟宜霖、周洁茹等作者也就顺理成章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2015年年初,他在北京和《中国新闻周刊》的执行主编陈晓萍老师谈事,餐叙之余聊起海外文学,,,说她正在筹备他的专栏事宜,,试图在在另一种文化的观照视角,审视自身这漂泊海外的数十年经验。,认为这个正在酝酿中的长篇小说提出了“中国当代文学所不曾想象的新问题。”
那还有什么说的。。,如晓萍老师所言,他确实是打算写一个长篇,但当时正在翻译《平行故事》和《撒旦探戈》,所以自己的小说只有一个梗概和目录,译稿未完成,就很难全身心地放下译稿来创作。
黄孝阳说,那没事,咱们先签合同。你把梗概与目录先发我,我们一起琢磨。
,最终敌不过黄孝阳的真诚和耐心,合同算是签下了。最初签合同时,,但“鱼”的意象已经定了,所以他随手编了一个《某年某月某条鱼》,大家都觉得,在写的过程中自然会想出个好题目,后来,大概在写“防空洞”那一节的时候,。作为接手的责编,后来也深感这名字的恰如其分和无可替代,《纸鱼缸》用这个名字是得其所哉。


中间的故事我就不知道了。,据说为了让他早日完稿,黄孝阳挥舞着胡萝卜与大棒,软硬兼施,把催稿技能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总之,,闭门谢客,衣不解带,八个月后,2015年10月8日,他交稿了,发的是电子邮件——感谢互联网,让我不必当面去看他那双熬夜熬出来的熊猫眼。
初读这部书稿,突然尝到了一种滋味,怎么说呢,。
,只用时八个月;实则,这部书,!:“实际上我一直在写许多东西,但是没有写长篇,但是我写这个长篇的时候,实际上就我十年的翻译反馈,我写好多场景时翻译里的东西都已经跳出来了。我开始想写匈牙利的历史,因为我可能是唯一一个有资格写匈牙利历史的中国人,因为我在那里生活了25年。”



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中国当代文学所不曾想象的新问题

说到书名,必然要说到内容,才能理解为何这个名字是恰如其分的。《纸鱼缸》这个名字,有点怪,却散发着谜一般的强烈气息,引人探究。“纸做的鱼缸”意象鲜明,这似乎一部暗示着破碎、漂流与某种不能承受之重的小说。
先介绍一下故事梗概:北京青年司徒霁青在动荡的异乡(东欧剧变后的匈牙利)流浪,逃离了他的家庭、他的国家和他祖辈父辈们的历史,但世界上到处都是镜子。他幸运地结识了匈牙利贵族后裔、一个天使般健康纯美的青年佐兰,由此霁青与几个匈牙利不同种族、阶层之间的青年一起经历了残酷青春,见证了个体在沉重历史里的逃离与窒息,也擦亮了关于自己、家族与自己国家的历史记忆。他从动荡的匈牙利历史照见自己国家的历史,从他人的不自由照见自己的不自由,从命运照见命运。青春、爱、友谊、性、种族冲突、历史告密……它们重新塑造了一个霁青。
这不是一个移民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中国人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主角,司徒霁青是个经历者,更是个观照者。家庭、种族、青春情爱相互交错和纠结,然而青春与爱情背负不了生命本身的不安,更背负不了20世纪沉重的历史。由一个人照见一群人,两个国家,两段历史,由一个人的记忆抵抗集体的失忆,这是一本宏阔、沉重而又深刻的书,而在故事叙述上,又是具体而鲜活的。


对于这部小说,,他说:“当我打算在《纸鱼缸》里涉及欧洲历史时,首先也想到奥斯维辛。这并不是我对凯尔泰斯的效法,而是他在我身上附体。”凯尔泰斯则说:“只要我想构思一部新的小说,总会想到奥斯维辛。无论我在思考什么,总要思考奥斯维辛。即便我所讲的(从表面上看)完全是另一回事,但实际上讲的还是奥斯维辛。我是奥斯维辛灵魂的代言人。”表面上,,实际上讲述的是脆弱个体在历史中的挣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无可救赎的罪,也有无可辩白的无辜;每个人都是鱼缸里的鱼,虽然不停地游动,穿梭,但是各自孤独,失语。
为何要用鱼做隐喻?,他说,“鱼,是我在国外生活久了后的一个真实意象。生活中的人们,都像鱼缸里的鱼,即便被命运安排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共生,即便穿梭游曳,追戏,贴近,但永远难有实质性的碰触。现代人的本质是孤独。更不要说像司徒霁青这样一个流浪的人了。年轻人的生活更像鱼缸里的鱼,青春的爱不是厮守,而是交错,流动。纸,青春舞台本身的易逝,流浪生活的不安定,情感的脆弱,社会的动荡……”怎么理解都行。
另外,,残酷历史在脆弱个体身上留下的特殊记忆。“我想以我的方式写历史,回忆历史,对个体而言,历史其实是我们每个人体内的记忆,在肌纤维间、关节腔里、括约肌内,它是真正的历史,经常是与历史书上写的无关。这个纸,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想要挣脱的那些囚禁我们的虚假历史。”而无论是远走他乡的叛逆青年霁青,还是善良率真的匈牙利青年佐兰,都无法摆脱20世纪沉重的历史,令人窒息的历史没有过去,它仍在不知厌倦地制造着世间的厄运。


一本书的呈现与流传  那些爱与被爱的过程

作为责编,我的责任首先是充分理解书稿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其次就是如何将这本书神形同一地呈现出来,让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存在。
鉴于对书稿的理解,我提炼了文本中的两个重要句子,也代表了书稿的两个内核,一句表达友谊,一句表达历史与人的关系。
第一句是“兄弟乃时常亲爱,兄弟为患难而生”,这句话,为用在了扉页的下方,一行细小的仿宋字,不张扬,却不可或缺地存在着,维系着这本书的情感温度。,他说他差点留下眼泪。因为这是他非常看重的一句话。 “兄弟乃时常亲爱,兄弟为患难而生”,这本来是隐在书里的一句话,:“这句话被梨子提出来写到扉页,真的令我落泪,我知道她懂得我也懂得这书。这句话是我在北医时知道的,取自《》,在流浪的日子里我无数次想起,说起,并多次写在给好朋友们的信里当作友情的表白……这是对青春友情最准确的注释。”支撑《纸鱼缸》这个故事开启和前行的是友谊,故事结束后,留下的也只有友谊稠密的气味,青春结束,情谊永存,有人死亡,有人获得平静的勇气,继续和历史对抗的勇气……
第二句话是,“一个人,在自己当过奴隶的地方不可能自由地生活”。这是多年翻译凯尔泰斯所得的精神遗产,在创作中,,他说,这句话是自然涌出的,没有经过设计。这也意味着,不自由后的挣扎与逃离,沉重与扭曲,这种逃离与扭曲必然是痛苦的,然而自由和爱是永远值得的。本来想把这句话放在腰封上,但怕引起不必要的争执,我决定将这句话化为意象表现在封面上。设计师未氓最初设计的两稿封面上都有两尾鱼,与我设想的感觉完全不吻合,正因为纸鱼缸这个概念不好领会,后来设计师被逼得差点画一个鱼缸了事。后来,,我俩不约而同地说了三个字:“不要鱼!”不要具象。
,纸鱼缸的含义是,青春人的生活像鱼缸里的鱼,即便再狭小的空间里相互交错,排列组合,但仍不能有真正的碰触,书里人的关系和故事结构就是这样,强调交错,相望,各自孤独。纸,可以理解为流浪人生活本身的不安全或青春舞台本身的易逝。
总之,封面需要一种艰难、沉重的气息元素。后来我与未氓说,试试用粗糙的水泥强、破碎粗粝的欧洲砖墙等意象,加上扭曲挣扎的线条试试吧,看能出来什么。未氓说,这个想法不错,我愿意帮你实现实现。后来我们觉得,为什么不用“纸”这个元素呢?找一张皱巴巴的纸,再加上小说中苍黄古老的历史颜色,再加上沉重黑暗的历史,以及挣扎、扭曲、交织的轨迹(以线条表示)……最后,就呈现了现在这个封面。,他大体满意,但觉得没有体现青春气息,但是厚重、皱巴这些意象都表达出来了,他说,改不改都行,不改他也满意了。后来又和未氓尝试了一些方案,还是觉得现在这个好,于是就定稿了。令我稍感安心的是,对于《纸鱼缸》的定稿封面,,他说,书名和封面已经长到了一起。
在交流封面方案的那些日子里,有一次,:“你可真好啊,还让我一次次看封面,跟我讨论腰封文案,我有一本书根本不知道封面长啥样就出来了!”咩?难道不都应该给作家看封面吗?毕竟是人家亲生的作品。因为这件小事,,他对人是无芥蒂且全心全意的。我想到他那些年的流浪经历,他说,他在匈牙利曾穿百家衣,吃百家饭,是靠爱活下来的。但他教中文从不收钱,为朋友义无反顾,他自己的爱是敞开的。当年他初踏匈牙利国土,在火车上偶遇两个陌生人,经历了两次离别,却流下了热泪。他写道,“我们曾经陌生,我们还将陌生,但在陌生与陌生之间,存在这么宽的情感维度,只有流浪的人才会知道体会并珍惜……又是一次从陌生到陌生,不过在这两个陌生之间,我感受到的是无限可能的希望维度。那一刻的我,那一刻我的心扉是朝全世界敞开的,敞向世界上所有的人。”


:“那么多年你在朋友们的接济下活着,有没有跟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他想了想说:“还真的没有过,还没有谁会讨厌我。我想,这也是流浪者的耐心和谨慎吧,一个靠着感情活着并仅拥有感情的人,自然会变得谦恭,感恩,珍惜每个人给我的点点滴滴……如果一个人从别人身上得到过许多,那么他与人的任何算计都会是卑鄙。”
我好像有点话唠了……得打住。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陈晓萍老师(她大概是第一位为此书撰写书评的评论家)、北京远流天下公司的邓宇老师、北京世纪文景的编辑王玲老师,以及《北京晚报》的孙小宁老师,,也十分感谢活动当天到场的国内著名作家、评论家邱华栋老师,北医的王维民老师和李鹰老师,以及《中华读书报》的康慨老师等朋友,感谢许许多多关注《纸鱼缸》以及“港台暨海外华人作家原创长篇小说丛书”的专家与读者,谢谢你们的评论,我相信那是值得的。
李鹰老师之所以能做此次活动的嘉宾,,还因为她曾是校刊编辑,,就是登载校刊上。大概在1987年,,曾在《北医》校刊登过一篇小文,里面写过一句后来看来很有预感的话,“我相信,未来的生活幸福与否,都将建立在自己爱与被爱的能力上。:“现在我也这么想。三联书店的这次活动,又让我结结实实地体会到一次被爱的幸福。”


《纸鱼缸》
 青春的鱼群在其中游弋,也在其中窒息
者: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1月





编辑 | 甜火车
制作 | 茉墨白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文艺小店✬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