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给你"北京瘫"完美教程,还能解锁更多北京人专属姿势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内容整理:瓜老师

本期编辑:宁晓雨

内容发布:掌上北京

微信ID:beijingchihe



“北京瘫”


“北京瘫”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只是大张伟老师说的“坐没坐相”,那不过是非文艺的表达方式罢了。网友总结了葛大爷版的“北京瘫”文艺教学贴,“只需要坐得很低,然后背部放松并自然地陷进沙发里,什么事都不想做,只剩下哎”


所以说,“北京瘫”重视对坐姿本身的陶醉,舒坦就行,爱谁谁。



只有北京人这样坐着,体现了北京人喜欢拿肚子当电脑桌



"北京瘫"的由来


中国人的坐姿千差万别,但北京人的坐姿好像出奇的一致。有人说,单从坐姿习惯就能区别出你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而坐姿在礼仪文化中又是特别重要的部分。《弟子规》有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除了讲究长幼有序外,还讲究尊卑有序,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在椅子没有出现以前,古人都是席地而坐。古人的席地而坐并不是现代人眼中的“坐地上”,现在看来,有时候“坐地上”比“坐椅子”要来的舒服。


最标准的坐姿是“跽坐”,两膝着地,小腿贴地,臀部坐在小腿及脚跟上。



电视剧《芈月传》剧照


“跽坐”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据记载,古人需要长时间的刻苦练习,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坐姿,古人的第一堂礼仪课学的就是跽坐


跽坐的练习与古人崇尚内心修炼有关。跽坐时间久了,会导致腿脚不舒服,从而内心烦躁不安。因此,古人从小就开始跽坐的训练,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内心与坐姿的统一。



跽坐


这不禁使瓜老师想到,如今世界上,还保持有如此坐姿的国家估计也就日韩两国了。


尽管从东汉末年开始,“胡床”从北方游牧民族开始传入中原,“胡床”是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替代了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方式,将“跪”改化为了“坐”。


说实话,坐在“胡床”上的感觉,还真有点像现在胡同里北京大爷的“北京瘫”。




“胡床”后来也是越变越小,越来越简化。但是胡床的地位一直作为人们室外的休息工具,元、明乃至清代,皇室贵族或官绅大户外出巡游、狩猎,都带着这种椅子,以便于主人可随时随地坐下来休息。


如今,北京很多人家也有这样的椅子,出门散步,随身携带,随便走到哪儿,觉得累了,就撑开椅子,歇一会儿。




唐代以后,中国的家具发生变革,垂足而坐的方式开始遍及全国。如今,在中国古代家具收藏界中,颇具盛名的是明清家具。


清朝北京大户人家座椅摆设,图片来自:首都博物馆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家具,也是地地道道的“正襟危坐”,因为“北京瘫”实在不合适,也不舒服。


正如葛大爷所说,只要足够低,然后背部放松,就能北京瘫。咱们可以设想下,在这样的椅子上,足够低已经是完全不可能的了,外加背部放松,瓜老师估计后背能被靠背搁的够呛。


而且,饱读圣贤书、循规蹈矩的清朝人也是不可能北京瘫的,如此肆无忌惮的放肆自己,纵容自己的行为。


比如咱们的康熙爷打小就是俨然端坐,”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爷在上朝过程中,即使疲倦了,也是侧坐,而不是北京瘫。



电视剧《康熙王朝》剧照


不过,康熙爷小时候偶尔倒也会来北京瘫一下,只是没有大张伟描述的那么低。毕竟也和康熙爷人小有关,本来个子就不高,却坐着与大人一样的椅子,难免会身体下滑。



电视剧《康熙王朝》剧照


据说,后来的富二代乾隆爷也会北京瘫。从《乾隆帝写字像》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乾隆爷休闲地、背靠着坐在椅子上,估计在构思“朕今天写点什么好呢?”



《乾隆帝写字像》


但是,想要正儿八经的“北京瘫”,还得必备沙发。1840年,沙发由英国传入中国。当时,由于原辅材料依靠进口(如盘簧、马棕、骑马钉等,都是由英国进口),沙发的制造工艺被少数人所掌握,并为少数人服务,因此发展缓慢。


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沙发才开始进入百姓的家中。记得在电视剧《一年又一年》中,何大海为准备与陈青结婚,在家中自己做沙发,扁担做了沙发的把手,从厂里用废旧的钢丝做成了弹簧。



电视剧《一年又一年》剧照


随着沙发成为居民家中必备家具后,人们也逐渐发现沙发的享受确实比硬板凳要舒服许多。这才有了电视剧《我爱我家》葛大爷“北京瘫”的表情包,简直毫无违和感。




当然之前把葛优躺沙发的形象称为“葛优躺”,而大张伟在某访谈节目中形容北京人“坐没坐相”,喜欢瘫在椅子上。


随后,网友们就发挥了脑洞,搜罗出他和张一山、鹿晗、易烊千玺四位北京明星瘫坐的照片,并强行将其组合为“京城四瘫”。


随着“京城四瘫”坐姿的流行,“北京瘫”也是越来越火。瓜老师表示,平时自己在写文章时,也是北京瘫,因为特别舒服。



京城四瘫



比"北京瘫"更早的是"北京躺"



过去在东北,冬天朋友上门做客,主人表示“炕上坐”是最热情的方式,还特意会让人坐在炕头,因为炕头暖和。



春晚小品《同桌的你》中东北炕头


随着满人入关,清朝建立,炕头也开始在北京流行,但只属于满族人的专利(瓜老师一直认为东北人最怕冷)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就有康熙爷躺在炕头上办公的镜头,半躺半瘫着,应该是当时最享受的姿势了吧。




槽值表示,这样的姿势在清朝特别流行,尤其是乾隆爷,吃饭、读书、写字都爱这样的姿势。瓜老师感觉,还是要有钱,想要“北京躺”,首先你需要一张特别大的床。


鸦片进入中国后,人们都爱半躺着吸食,或许也是和半躺半瘫最舒服有关吧,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享受。





享受堪比"北京瘫"的"北京蹲"


对于“亚洲蹲”,想必大家在熟悉不过了。亚洲人特有的蹲姿,要点是双脚要完全着地,臀部贴近脚踝而双膝要分开,欧美人怎么学也不会。




电影《中国合伙人》剧照


想要掌握这一技巧,实属不易,和“跽坐”差不多,需要从小训练。这或许和中国特有的蹲厕有关,西方某些国家(如英国和美国)接近完全没有蹲厕,但在我国,蹲厕却是主流。




北京有句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但瓜老师感觉,或许“蹲着比躺着更舒服”。除了小时候有蹲在路边吃西瓜的经历,还有长大后,喜欢蹲在楼梯口抽烟。




如今,在街边、小区等地方,还是偶尔能看到蹲着的人群。尽管有碍于市容市貌,但只要觉得累了,有个能容下屁股的地方,都会选择蹲着(折叠椅不能随时带着,完全坐地上也不现实)。就是蹲久了,站起来头会觉得发昏。




不知道各位北京的童鞋,尤其是男生们在学校的时候,有没有蹲在路边,一边抽着烟,一边扯着嗓门打电话的经历,说起来真是好让人怀念啊~



2016

评论区话题


你最喜欢哪种姿势?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