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他们为什么如此留恋乡土? 读好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张茜


书中提到的一首歌《我等就来唱山歌》


“我羡慕他们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行走的从容。” 绿妖老师语。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是绿妖老师受《读库》之邀前往台湾采写农业集结而成的一本书。感谢青橙的编辑,让我第一时间读到了它。这本书比较值得一读的地方在于绿妖老师观察的角度较为宏观,涵盖台湾整个农业体系。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为个体的农人在台湾农业体系下所做的事,也能系统地了解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问题。这一本书带给我们不少的启发,尤其是身处第一线的农人。



阿婆五个托盘的生意(书中插图)

 

“在书店,它一定不好卖吧?”,怀着这般好笑的心情,我翻开了扉页。但就在前几日,我在北京三元桥凤凰城的字里行间书店,居然看到它上架了,而且被摆放在了推荐位上,“嗯,看来书店还是比较识货的”,心里好像松了一口气。

 

本书一开头,就写到了“不老部落”,它拥有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却不失传统的“部落精神”。这个部落建在山里,进山有一段路故意没打通,以防止游客的突然造访。通过控制游客数量,该地区生活的人才能坚持部落的生活方式,“你能感到,这些地方是有灵魂的。”

 

台湾农民并不是偏安一隅,他们同样面临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竞争,以及大陆方面廉价货物的冲击,他们并不比大陆农民的境遇好,相反,受着两面夹击。有人会说,当地政府对他们好啊!事实并不是这样。在这本书里,有农民如何与政府打交道,一步步争取更多权利的历程。政府是官僚的,他们不会主动去做什么。对付一个庞大的行政机构,就需要农民团结起来。因此,台湾当地有许多由农民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他们代表农民的利益。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便是各方有其利益的代表,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称霸称王。这些,需要制度制衡,而制度来源于政府的决策,政府需要外力去推动改革。

 

五六十岁的老农与年轻一代返乡的新农想法不同,前者秉持“农民不能有欲望”的观念,而后者则希望通过务农挣到比在都市打工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即便是为了赚钱,农民也十分看重产品的品质。三十岁辞职回乡种香菇的江明勋,宁愿把钱给中间商赚,在最初的几年也要把精力节省下来用在照顾香菇上,“如果规模扩大,品牌打出去了,产品品质跟不上,就是灾难”。大贺农场(一家稻米合作社)的陈燕卿,一副企业家的派头,能说会道,善于争取资源,把经营搞得有声有色,所有环节都可以外包,但唯独田间管理他亲自做,每天五点半去地里是雷打不动的日程,“管理水平不同,决定你最后种出来的米的比赛名次!”

 

斯文的城里人一去了田间,就变得莽撞,那是我们自己看不到的一副样子。对待植物不仅不够温柔,对农民也缺少尊重。本来对种地就一无所知,还指指点点,消费者做惯了,人也养成了爱挑毛病的坏习惯。这一切,植物心知肚明,农民也看在眼里。假若你知道种植的艰辛,就不好意思在身处农场的时候对农民指手画脚,诸般挑剔,说出“你怎么不种……”“你应该做……,不应该……”等的话。

 

农民从不抱怨农活和土地本身。作为城市的上班族,常将退休视为解脱,但是农民却有“干到干不动了为止”的觉悟,“农民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奇特的忠诚”绿妖老师如此感叹道。而且在台湾,“不能让地荒着”也是老农固有的认识。卖地会被视为败家子,对不起祖先。如果家中只有一位儿子,无论如何他是责无旁贷需要回家继承祖业的。陈燕卿的二儿子就被父亲说服,回家来帮忙了。他在食品加工研究室所工作,还曾留学澳洲一年,但陈燕卿说“你在外面做的活,是领薪水的,学不到管理”。目前,儿子一个月领四万台币的薪资,好过普通白领。

 

有机农业在台湾所占耕种面积只有0.7%,实在是微不足道,但除了认证的有机农业之外,台湾小农更盛行“无毒农业”,也就是大陆这边所说的“生态农业”。包括“248农友市集”和“主妇联盟消费团体”在内的民间组织上的绝大多数产品,都属于无毒级别。农民不该承担远超他们承受范围之外的社会责任,埋头做好手里的事,种出性价比高的蔬果,为地球多增添一块洁净的土壤,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就已经为世界做出了莫大的贡献。我们不应对农民苛责太多,反而,他们每向前一步,我们都应为其呐喊、加油!这里的“我们”,指所有不种地却日日三餐的人。



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图来自网络)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

 

1、台湾走出了一条小型的“精致农业”技术路线,不同于美国的大农场制。台湾农民卖地被视为败家子,因此,台湾不得不走出了一条拥抱农业现代化却又适应小农经济的新路。精致农业的核心是“发展技术与资金密集农业、由重视产量转为提升品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观光休闲农业等。”

 

2、得益于台湾的农业推广体系,尖端理论能够服务于最基层的农民。行政上,由“农委会——省农林厅——县市农业局——乡镇公所”负责,交由各级弄回执行。农民不仅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最新育种的种子,而且与科研单位的高级人才都有往来,后者经常帮他们解决问题。在台湾,沟通是双向的,农民可以通过不同机构、组织、活动得到帮助;新技术也得到及时的推广。

 

3、农民要勤学习、多读书、常交流,与农业大学专家合作。有一位名叫刘胜雄的老农,他已经七十岁了,但依然会去农林大学有选择性地旁听专业课,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择优实践。

 

4、随着各地果菜批发市场的设立,“共同运销”成为了上一代老农的主流销售渠道。农民不再受中间商的盘剥,卖1000元的农产品能得到800元左右的收入。“共同运销”借助农会或青果社集中运销农产品,使其规模化产业化,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得以在小农经济的台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农民不再为每一季农作物的销售单打独斗。随着时代的发展,能力更强的年轻人或种植出更高品质的诸如有机农产品的农人,往往通过网络和其他直销渠道,就把产品卖出去了。

 

5、“主妇联盟”、“248农友市集”等消费者团体的出现,让农民的收益进一步提高。虽然农产品寄到“主妇联盟”,将会被加上28%左右的管理销售成本,卖给消费者,但生产者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消费者吃到了放心安全的食物,可谓是双赢。

 

6、台湾年过六十五岁的农民享受“老农津贴”,每月七千元台币,看病另外报销,还有其他福利,统称为“农民健康保险”。但这不是政府恩赐的,而是农民不断抗争才向政府争得的权益。老农有了保障,种地就成为了感情的寄托、生活方式的延续,而非为了生存。


7、台湾四健会曾经作为农业人才培训机构存在,时代变了,它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四健会有四个级别,分别是9~12岁,幼级;13~15岁,初级;16~18岁,中级;19~24岁,高级。现在,四健会通过组织食育小课堂、自然教育课等,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农业。他们还会带领孩子们去农场做义务劳动,了解农民一天的工作,认识食物、环境、自然。

 

读完这本书,我坚定认为,返乡青年才是推动农村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给农村补充了年轻的血液,而且还带回了进步的思想,这一点是影响农村未来至关重要的因素。有了你们,农村一定会向世界呈现出另一幅面貌!


最后,以绿妖老师在书中所写的话作为结语吧。“只有从当地人的角度出发,所有的变革才是适合的、能够推广的、不会在城里人离开后变成一堆废弃设施。”

 

 

长 按 打 赏
谢谢您对有机会的支持,
这是您与我们最大的默契!


有机是一种生活,独立是一种态度,
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合作)
farm@yogeev.com(农场)
post@yogeev.com(投稿)


多转发,人人有机会
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