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身处困境 全靠山村那盏灯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山村那盏灯

钟斯云

我的家在蓥华山柿子坪小山村。

当时,除了城里以外,

山村一般没有电灯,

晚上的照明都是用煤油灯。

煤油又是按量供应,非常金贵的。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攒起来的零花钱,

都买了自己喜欢的书,

晚上背着大人在煤油灯下偷偷地读,

又怕大人们看到了,催促我灭灯睡觉。

久而久之,我找到了对抗的办法,

用硬纸板将灯光罩起来,

不让大人再发现灯光。

第二天一早,趁大人们不注意之际,

偷偷地将自己用墨水

改装的煤油灯添上油,

给他们造成没有熬夜读书的假象。

一而再,再而三,

煤油瓶子里的煤油却在一天天减少,

终于要露出狐狸的尾巴来了。

咋办?情急之下,

我自作聪明地往瓶子里灌上冷水,

忽悠大人们。纸最终包不住火。

事情败露后,父亲将我叫到他的面前:

“娃娃,你费油读书可以,

做人却不能不诚实!”


我泪流满面:

“以后再也不费家里的煤油了。”

“谁说的?”父亲微微一笑,

“你娃娃喜欢费煤油就费呗,

只要你今后给我跳出农门。

至于煤油,我想办法。”

从那以后,父亲趁农闲上山采草药卖,

为我准备了充足的煤油,任我晚上读书。

从此,再也无人催促我了。

要知道,那时的农村人买煤油的钱,

都是从鸡屁股里面扣出来的,是非常有限的。

然而,我的父亲为了我不惜攀悬崖陡壁,

好不容易才采到珍贵的中草药,

为我换回了珍贵的煤油。


正是有了那些珍贵的煤油,

我才能继续在那浑浊的灯光下读书,

读到了当时难得读到的

《青春之歌》《红旗谱》等。


《青春之歌》是描写学生运动、

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

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

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

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

在此期间她接触马列主义,

并加入中国。

这种个人生活经历,

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

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

以学生运动为主线,

成功塑造了林道静这个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如何觉醒、

成长为进步革命青年,

可以这么说,

是《青春之歌》等革命书籍伴随我成长。

老队长虽然没有文化,

却喜欢听古今中外的掌故轶事。

因此,每一次出工,

他总喜欢将我叫到他的身边,

即便是我不开腔,埋头干活,

他都会提醒我,为大家讲一点儿。

每当此时,我便精神抖擞。

老队长知道我不是一块干农活的料,

总是照顾我,尽量给我指派轻松的活儿。

别人头顶烈日汗流浃背,

我却可以拄着锄头滔滔不绝。

记得有一个同龄人

也学我的样子拄着锄头听时,

老队长批评他:

“你又不会摆,边做边听嘛!”

从记工员到会计,到大队团支部书记。

每当三伏天,

老队长就安排我做点室内的活儿。


如今想起来,

要感激当年的老队长给我的呵护。

他的关照,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关照,

而是对读书人的关照。

尤其是《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深深熏陶着我后来成为一名山村教师。

还有是我的父亲,艰难困苦中,

没有扼杀我读书的激情,

而是用另一种方式,

犹如岁月深处那盏煤油灯教我做人要诚实,

引我走上为人师表的教书育人路。


转自德阳日报9月7文艺副刊第6版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