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你打算把绘本雪藏到几时才肯拿给孩子?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用绘本陪孩子度过每个节日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棂,你我又老了一岁,而孩子们则又长大了一岁。想好送孩子什么新年礼物了吗?玩具?iPad?儿童剧门票?还是终于准备把在书柜里雪藏已久的绘本拿出来,把阅读习惯送给他了呢?


孩子一岁前,你觉得他整日哭哭闹闹笑笑爬爬,你关心的是他吃了几次奶,又重了几斤,什么时候能终于张口喊出“妈妈”“爸爸”。

至于读书?“孩子这么小,坐不住也听不懂,读什么书啊?”

你把朋友送的绘本压根没拿出书柜。

 

孩子一两岁了,能走会跑了,对周遭充满好奇,什么都往嘴里塞,送他的玩具他玩的乐开怀。

给他读书?“给他的书他没怎么看,不是撕了就是咬了。我给他读书他也到处乱跑听不进去,弄得我自己跟个傻子似的。等三岁以后再看吧。现在还太早。”

你把从书柜里拿出的书又放回去了。

 

孩子三四岁了,每天送他去幼儿园都要经历一番“生离死别”似的割舍,但好在终于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可以继续拼事业,把因为养育孩子而在职场上失去的三年找回来。

给他读书?“我送他去的是一个月六七千块的幼儿园,园里就有早期阅读的专业课程,孩子在园里跟着老师学了一天了,每天难得有那么点亲子时光,就陪孩子玩点他喜欢的玩具,看看他爱看的动画片好啦。别对孩子那么严苛啦,童年嘛,快快乐乐就好了,何必要读书那么累?”


孩子五六岁了,邻居们的孩子都认识几百个字了,有的孩子都认识上千个字了!

给他读书?“是,是该给他读了,不然认字能力和英语水平掉队太厉害了,以后上小学肯定跟不上。我给他报了识字班和英文班,课上天天看书识字呢。”

不不不,我所指的是给她读绘本。

“绘本?那一本书二三十页,每页上满是图,没几个字,那识字量哪跟的上呀?”

终于,孩子送到小学,识字量满满,你踌躇满志,可算是做了称职的父母。但是,你真的称职吗?

 

当你自以为是的认为孩子还听不懂而不给他读书时,孩子的很多神经元在因你而萎缩。

人出生时大脑的神经元数量远远比成年后所需用到的多很多,出生后,大脑便开始做修剪的工作,把不需要的神经元修剪掉。所谓不需要,就是不曾跟别的神经元连接过,单独一个发挥不了什么功能的那些神经元。

国外科学研究表明,在婴儿期如果听到四千八百万字的孩子,他的神经连结比只听到一千三百万字的孩子神经连接密了很多,而且这种密度是相当可观的。那些从小父母有跟他讲很多话的孩子,他们在思想上会比较细密,反应会比较快,点子会比较多,在学校的表现也就比较好。

如果你觉得四千八百万字的词汇沟通量太大了,觉得“哪有那么多话跟孩子可说?”那就拿起绘本读给他听吧。

孩子纵然还小,不是听得很懂,但是他会知道阅读是一个快乐的时间,父母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父母念书的抑扬顿挫对孩子来说像首音乐,他会努力想知道父母在说什么,努力代表主动,主动会增加他神经回路的链接,会快速地增加他的词汇,方便早日跟人以语言沟通。

 

当你认为孩子更乐于玩玩具而不给他读书时,孩子的社会认知能力与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已经因你而落后于其他孩子。

孩子从3岁起开始逐步从完全的家庭环境走向小范围的社会人际交往环境,面对新的环境,面对陌生人,如何建立人际关系——建立友谊,应对冲突,修复破裂的友谊、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都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通过实践来增长处理方式自然最好,但是孩子生活的范围和经验是有限的,面临陌生场景和情绪的很多情况有时会让孩子不知所措。

绘本则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拓展视野和生活间接经验的窗户,让孩子从故事中了解在各种场景下产生的包括愤怒、焦虑、沮丧、兴奋、快乐等情绪,故事中的主人公为孩子面对这些情况时该如何应对做出了示范和参考。

应对小情绪,绘本有妙招。绘本中的主题包罗万象,几乎孩子所有涉及得到的生活领域和方面都能找到对应的绘本给予孩子启发和参照,让孩子通过阅读拓展生活经验的局限,更好的应对社会交往与自己的情绪控制。

 

当你打开电视让动画片替你吸引一会儿孩子注意力的时候,你正在泯灭孩子的创造潜能。

动画片以鲜亮的色彩和有趣的情节确实能够吸引住孩子,但其以1秒24张画面连续播放的速度,让观看者的大脑处于快速接受的状态,来不及思考,所以孩子持续处于一个填鸭式的“接受”状态,会造成认知过载,回溯和理解力都会造成损害。

同时动画片所体现的是编剧和导演的想象力,处于一味接受的孩子本身的想象力会被它“锁住“,一旦接触后就难以跳脱出别人画的框框了。

而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发展最重要的是通过两个方式,现实环境中的的游戏和阅读。

孩子在游戏时大脑会分泌“脑神经滋养因子”,它能够使神经元长出新的分叉,增加神经网络连接的密度。

阅读则能让孩子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接触不曾具备的生活经验,让孩子的想象力超越时空的限制,飞到更远的地方。

游戏和阅读都能促进大脑神经网络的绵密。而一个人的神经网络越是绵密,他的创造力就越强。神经科学对创造力的定义就是“两个不相干的神经回路碰在一起,激活第三条回路“。若是网络连接稀疏,它就碰不到一起,就不会有新的点子出来,所以孩子神经网络越密,他越有机会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想法。

 

当你认为孩子喜欢平板电脑上的游戏而将他交给电子保姆,不给他读书时,你正在把他推向生理紊乱和情绪失调的危险。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提供的数码游戏,调动的是人的“原始脑”,在玩游戏的时候大脑时刻处于“战斗或逃跑”的选择之下,所以孩子极其容易精神高度亢奋,从而在关闭游戏后很久都难以平静下来。处于“高度唤醒”(过度被激发的神经系统)状态的孩子,会发展出跟情绪、焦虑、认知、行为、社交互动相关的症状,并可能在学校、家里或同学之间产生严重的失调状况。

尤其是当大脑接触了电子屏幕不自然的亮光(屏幕的光线多半带着模拟了白天光线的蓝色调),作为睡眠讯号的荷尔蒙褪黑激素就会被抑制,自然的生理韵律被打乱了。使得孩子的身体无法正常、健康的进入较深层的睡眠循环,造成睡眠品质低落——本来是要利用这段时间来“清理房子”并巩固学习所得。并最终影响孩子白天的精神状态,可能会让产生焦虑、暴躁等情绪,加剧人际关系失调状况。

 

当你认为孩子就该快乐点,不该过早看书弄得那么累时,你在将本该能使他受用一生的阅读兴趣扼杀在摇篮里。

你觉得看书是一件很累的事,只是你以己度人——你自己没有建立起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没有体会到乐趣才会如此认为。

阅读本身的的魅力自古至今让多少人乐在其中——通过阅读了解到未知领域知识时的惊奇感,通过阅读解决内心困惑的豁然开朗,通过阅读感受主人公的命运而带来的共情效应,通过阅读让自己见识更有增长及思辨能力的成长感等等,都让一个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愉悦与成长。

而当你自己没有enjoy其中时,阅读只是应付考试的“不得不”,是职称考试的敲门砖,考过了试、敲开了门自然就把“砖头”扔在一旁弃之如敝履。你不曾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也许缘于你成长环境时的教育氛围,但让你没能体会到的乐趣依旧要延续到你的孩子身上吗?

人们说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后飞的,一种是自己懒得飞,生个蛋让它飞的,如果你不是先飞的笨鸟,再懒也该做第三种鸟,至少让自己的孩子能展翅高飞啊。

从神经学上讲,说话是本能,阅读是习惯。既然是习惯,就得靠培养。因为大脑中并没有阅读中心,阅读是靠大脑的很多区域合力来完成任务,因此要练习久了才会熟练。从他小的时候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是让他拥有一辈子的好工具。

 

当你让他大量识字好让你不觉得焦虑时,他上小学后的专注力正在被你亲手毁掉,并为进入中高年级之后的成绩低落埋下祸根。

文艺复兴后形成的新儿童观的一个重要认知就是图像更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所以1658年有了《世界图绘》的诞生,1902年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第一本绘本《比得兔的故事》。

孩子在图像阅读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现书上那些被称为文字的图像和其他图像有着不同的含义,从而对符号语言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小学进入正式识字阶段其学习文字的兴趣会非常浓厚。

同时由于面对陌生的学习,需要专心致志才能掌握,所以也许在识字量的起步上比“先飞”的孩子晚,但是在学习的速度和专注力培养上则精进得快得多。

而在学龄前就大量识字的孩子则由于识字已经非常多,刚上小学头一两年里,觉得语文课上的字自己都早已认识了,学习的挑战性降低,觉得太容易的心理会让孩子上课的专注力涣散,而听课专注力的下降在三年级大部分孩子的识字量都达到近似水平后,在中高年级的课堂学习上,会让孩子的课堂吸收能力反而可能会落后于其他孩子。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无福读到绘本,所以从小照着传统教育成长过来,结果造成我们对于文字这样的符号语言有敏感度,但对于图画语言则缺乏训练,所以我们的图像思维能力普遍偏弱于读着绘本长大的这一代孩子。

当我们现在有条件、有机会让他们以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去接受教育并健康成长的时候,我们还以“我没读绘本这不是也长大成人了吗”为理由,秉承过去我们自己的学习方式教育孩子的时候,只会让他们的图像思维能力也和我们一样,在最应加强的时候遗憾错过,并被其他早早就开展绘本阅读的孩子甩后了两条街。


当你玩具、游戏、动画片他要什么给什么,就是不愿每天花10分钟和他一起阅读一本绘本时,你失去的将数倍于你所给予他的。


不管他现在是1岁还是6岁,从现在起,每晚拿出10分钟,用绘本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吧!


如果不知道该读什么,除了网上那么多的书单外,至少每个节日都和他读读绘本大家推荐给你的节日绘本,相信不到一年你就会明显感受到孩子身上的变化,你将得到远大于付出的收获。



注:本文大量论据和论述引用自以下两书:

1.中国台湾“国立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洪兰教授所著的《游戏与阅读》(信谊基金会 2016年5月出版)

2.美国儿童精神科权威医师维多利亚·邓可莉医师所著的《关掉荧幕,孩子大脑重开机》(橡实文化 2016年5月 )


关注“绘本大家”并回复“节日绘本”,查看每个节日该和孩子看什么书吧。

点击右下角“写评论”,分享你的观点,或吐槽新年这个新版式吧。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绘本大家-

北京绘读教育微信公众号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