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活动 首届全国创新挑战赛,绵阳汹涌来袭,大神们快来接招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中国的科技达人注意了。我114产学研平台现转发科技部《科技部关于开展首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315号文件)。摘要如下:

科技部选择在部分条件成熟的省、市和国家高新区以试点方式启动首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此次创新挑战赛,是针对具体技术创新需求,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通过“揭榜比拼”的方式,在竞争中决出优胜者。对于获胜者,活动组委会将给予20万以下不等奖励。

114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作为活动组委会指定的技术难题发布机构,特向全国发布如下项目信息:

诚邀相关企业、团队(个人)参与挑战。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科技部

承办单位:科技部火炬中心、北京市科委、湖南省科技厅、宁波市科技局、西安市科技局、安康市科技局、成都国家高新区、绵阳国家高新区

 挑战方式

中国创新挑战赛是针对具体技术创新需求,通过“揭榜比拼”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的创新众包服务活动。

大赛意义

寻找民间高手,征集解决方案。

助力创新创造,优化支持体系。

促进跨界创新,完善创新机制。

激发创新潜能,推动众包服务。

大赛目标

解决企业需求,企业需求集中发布,技术工序精准匹配,揭榜挂帅挑战难题。

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财富源泉充分涌动,万众创新蔚然成风。

促进成果转化,增加技术价值发现,繁荣技术交易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赛事流程

赛程周期: 2016年10月-12月

参赛注册

所有参赛企业、机构或个人均须在中国创新挑战赛官网在线注册(网址:challenge.chinatorch.gov.cn)。


需求征集

目前各试点地区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已征集、筛选完毕,需求内容涉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互联网+、富硒产业等多个领域。


需求发布

通过筛选的需求,将通过114产学研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


征集解决方案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动员科研团队、自然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报名参赛,提交解决方案。中国创新挑战赛对挑战者资格不设硬性限制,每个企业需求对应的挑战报名开放期约两个月。对国家科技成果库中已有成果能较好对接和满足企业需求的,直接进行成果推送。


解决方案比拼

网络初赛:

由需求企业和技术专家对参赛的解决方案进行网络初选,针对每个企业需求择优选出3-5个优秀解决方案及优秀挑战者。

线下对接:

组织需求企业与优秀挑战者进行线下对接,通过充分沟通与谈判协商,增进双方了解,促进企业需求与解决方案的有效对接。

现场决赛:

现场赛采用路演形式,主要包括企业需求介绍、解决方案陈述、专业问答、现场评选等环节。由需求企业、技术专家、投资专家和技术经纪人等组成评委,评选出挑战赛优胜者,其中需求企业的意见起决定作用。现场观众包括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以及媒体等,以增进企业和社会对中国创新挑战赛的了解和兴趣。


奖励及后续支持

优胜挑战者及部分挑战者将获得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奖金仅用作奖励挑战者,不作为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或其他独占性合作的强制条件。

优胜挑战者与需求企业协商确立下一步合作方案,对于参赛过程中实现成果对接转化的,地方按当地奖励技术转移的政策给予补助;对后续签订企业委托研发项目的,可优先纳入地方科技计划给予支持。

同时,挑战赛承办单位将聚集和整合相关资源,为需求企业与挑战者提供包括科技政策咨询、企业战略咨询、知识产权、技术交易和投融资等服务,并进行后续跟踪与效果评价。

技术秘密和知识产权保护

参与比赛的需求企业、挑战者和评审专家均需签订《保密协议》和《免责声明》法律文本。公开发布企业需求时要根据企业意愿隐去相关信息,进行公开比赛要征得需求企业和挑战者的同意。

参与“首届全国创新挑战赛”,本文最下方“写留言”回复:姓名+手机+邮箱+单位+序号(01)即可参与

资源共享,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发送至您的好友~~

1、难题编号:NTSC002201611071018

项目名称:高可靠工业无线传感网络设备研发

现有基础情况

目前工控界应用在现场设备层的无线短程网多是基于IEEE 802.15.4协议,这是一种经济、高效、低传输速率、工作在2.4GHz的无线技术(欧洲868MHz、美国915MHz),支持传感器、远端控制、工业自动化等,不适用于传送语音、视频等信号。IEEE 802.15.4协议仅仅规定了物理层(PHY)和媒体存取控制层(MAC)协议,其PHY层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将一个信号分为多个信号,再经由编码方式传送信号,避免干扰。在MAC层,主要是沿用无线局域网(WLAN)中802.11系列标准的CSMA/CA方式,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

现今工业控制领域使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有一半是基于IEEE 802.15.4,主要有:ZigBee、WirelessHART、ISA100系列标准以及中国自主制定的WIA标准。

具体合作需求

尽管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前景广阔,但就国内现有的技术发展水平来说,让无线传感器网络大量投入使用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目标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许多关键技术的需要解决:

1、传感器节点的工艺和产品成本问题(产品易于生产和成本控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一般为电池供电,有效电量非常有限,而且由于应用环境与节点数量关系,电池更换时不可能的,只能采取放弃或替代。因此能否节约电池能量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软硬件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2、网络的组织和管理(产品能实现动态自组网,网络自愈功能)

在传感器网络应用中,通常传感器节点被放置在没有基础结构的地方。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不能预先设定,节点间的邻居关系预先也不知道。这样就要求传感器节点具有自组织和自管理能力。网络组织和管理的难点是如何在能量有限的前提下,通过自行检测自身的能量水平及分布情况,通过分布式的处理,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不断调整,实现能量使用的最优。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网络拓扑可分为三种:基于簇(Cluster)的分层结构,基于网(Mesh)的平面结构和基于链(Chain)的线结构。

3、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优化数据传输算法以节约能量)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路由算法基本上都是以泛洪算法为基础,通过增加一定的约束条件而形成。为了保证在个别节点失效或个别通信链路失效的情况下,不至于引起网络分立或检测数据不完整,往往在检测区域布置数量非常大的传感器节点,如此感知的信息具有很大的冗余度,这就需要具有一定属性的多个传感器节点采用一定的算法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加工、汇总和过滤,实现传感器数据融合,降低数据冗余,减少网络的通信量,以节约网络能量。因此如何提高带宽效率和能量效率,数据的传递和信息协作都关系到网络协议的设计和能量的消耗,这也是目前研究的难点之一。

4、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性问题和抗干扰问题(具有高抗干扰能力和数据安全性)

与普通网络一样,传感器接收命令和传送信息也面临着安全性的考验。无线传感网络可能被窃听无线信道的数据:可以发送伪造信息,可以针对网络协议,设立伪造网关,使得节点信息无法向数据中心传输,如何利用较少的能量和较小的计算量来完成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在破坏或受干扰的情况下可靠的完成执行的任务也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技术指标

1、电源指标。无线节点采用3.7V锂电池供电和外接24V供电模式。当外部24V接入时,节点采用24V供电,并对3.7V锂电池充电。24V电源未接入时,可切换到3.7V锂电池供电。3.7V供电时,低功耗运行电流在5mA以下。休眠模式时,消耗电流在10uA以下。

2、无线指标。无线频段支持2.4GHz和900MHz,已适应不同的应用。无线网络采用自组网模式,包含一个网关和多个设备节点,网关管理整个网络节点。节点支持路由功能,可实现数据多跳。当某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时,数据可通过其他链路到达目标地址。工厂环境内,单个节点通信距离大于300米。

3、接口指标。节点数据传输采用透传模式,每一个节点发送数据时可指定其中一个节点或者实现广播功能。节点数据通讯端口为串口和网口可选,串口兼容RS485/RS232/RS422模式,用以连接不同的终端设备。网络接口采用RJ45连接,采用TCP方式通讯,可选择客户端和服务器模式。

2、难题编号:NTSC002201611071019

项目名称:高速高功率制冷型光收发组件自动化批量封装技术

现有基础情况

目前,公司已经对国外相关蝶形封装技术进行了分析,清楚了解了蝶形封装工艺、结构,尤其是制冷设计的技术。同时,公司对非制冷型同轴封装有丰富的经验,并积累了丰富的同轴封装光器件的结构设计、耦合设计、算法研究和测试工艺等。

在自动化方面,已经自主开发出适用于10G 同轴封装的高精度Tx自动耦合焊接系统、Rx自动耦合固化系统、高精度自动贴片机等设备,其中的软件及硬件均实现了自主设计和开发,已批量应用于2.5G PON 光组件的生产中。

具体合作需求

本项目的实现,必须首先突破现有激光器同轴封装的无制冷功能的限制,其主要难点在于TEC制冷器件的的小型化。

小型化制冷TEC具体参数:

TEC小型尺寸:

结合公司现有TO同轴封装技术、自动耦合焊接技术。实现如下各子目标和任务:1、制冷型光器件所需TEC控制电路;2、制冷型光器件同轴封装技术;3、制冷型光器件耦合和测试电源系统;4、高精度自动化耦合焊接系统。

技术指标

波长稳定度:1575~1580nm(@-5~80℃)

跟踪误差:TE,-1~1dBm

热敏阻抗:9~11KΩ

冷却功耗 < 0.6W

焊接功率跑位15%

自动耦合焊接能实现6轴联动,X、Y、Z、Rz、Xθ、Yθ

精度:X、Y、Z 精度要求0.01mm,Rz、Xθ、Yθ 精度要求0.5°

3、难题编号:NTSC002201611071020

项目名称:网络交换产品软件平台开发

现有基础情况

前期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发了路由器、二/三层以太网交换机系列产品,但是软件平台化设计不足,各类硬件平台的兼容性差,协议簇不完善。

具体合作需求

在该平台上,实现传统IPV4/IPV6以太网交换机需要软件协议或功能模块,至少包括但不限于:

1、IPv4/IPv6双协议栈;

2、支持STP/ RSPT/MSTP;

3、支持OSPF、BGP等常用路由协议,支持GR;

4、 支持CLI及SNMP(V2/V3)管理;

5、支持BGP/MPLS,L2(PWE3、VPLS)、MPLS L3等协议簇;

6、 支持堆叠及虚拟化(一虚多、多虚一);

7、支持ACL及QoS功能。

在该平台上,实现基于SDN体制下的Openflow(Ver1.3以上版本)或netconf协议,向下控制交换芯片基于流表转发,向上提供面向控制器的南向接口;在台式机上,安装基于开源或供方提供的其它控制器、应用等上层实体,搭建SDN网络环境,演示、验证以太网交换机SDN功能;

在该平台上,两类体制可根据配置融合协同工作,在任意接口根据配置向上、向下兼容原有传统交换网络;所提供软件架构层次清晰,源码模块化,可移植性强,与具体CPU架构及操作系统无关。

实现步骤:编写完整实现方案(注:先提供实现方案、并评审);提供实现源代码(注:功能模块,按照功能特性可以分阶段提供);验证测试,供需双方一起验证。

技术指标

功能及协议适配层、上层协议族具有硬件及操作系统无关性;

支持IPv4、IPv6;

支持MPLS、l2vpn、l3vpn、MPLS-6PE。

4、难题编号NTSC002201611071021

项目名称:医用电子测压管传感器技术开发

现有基础情况

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公司已开发了“PBSV3.1膀胱扫描仪”产品、“ABF+ARM数字化B超”产品、“ABF+PC数字化B超”产品、“尿流率日记仪”产品、“DBF数字化波束形成器”。正在合作开发的有:“PBSV2.0膀胱扫描仪”、 “产科专用B型超声仪器”、“妇科手术监视系统”、“腹腔镜机器手”。与西南科技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协议。

具体合作需求

临床上需要对膀胱压测量、尿道压测量、胃肠压测量、直肠压测量,因受人体自然腔道空间限制,需要测量端小型化,精确化、且无创测量;技术上需要突破电子测压传感器微型化、提高测量压力范围、减小测量压力误差,封装应符合生物相容性要求,且能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

技术指标

封装直径小于 3mm;

测量范围: -5kpa~+20kpa;

测量误差 ≤3%

符合生物相容性;

满足细胞毒性要求;

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

5、难题编号:NTSC002201611071022

项目名称:“物流指南”北斗位置服务

现有基础情况

公司在该项目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积累,目前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本项目物联网物流信息交易应用平台由东亨信息科技自主研发,项目通过前期努力,已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十五项软件著作权。本项目已经通过Testin平台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本项目测试等级为A级,通过率89.20%。测试终端数28款,覆盖用户数28857.00万。 

平台包括交易系统和智能配送系统,交易系统包括智能终端、接入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智能终端通过无线或有线的广域网与所述接入服务器连接,接入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数据交互式连接;智能配送系统包括采集物品信息的数据采集模块、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模块和用于处理配送信息的监控中心。该平台很好的互通了物流信息,避免运力浪费及缩短货物运期,同时通过智能配送系统加快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的流通速度,减少人工操作失误,降低管理成本,达到全局资源利用最大化,整个链条集约化。 

具体合作需求

物联网物流信息交易应用平台当前遇到的瓶颈主要是智能配送系统、配送数据的管理方式、自动配载、精准匹配等四大板块,模糊计算已经可以实现,但欠缺大数据智慧计算方式:

能配送系统:智能配送系统包括采集物品信息的数据采集模块、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模块和用于处理配送信息的监控中心。目前以下层次仍需完善。数据采集层:该层主要功能是通过传感器、读卡器等感知设备获取物物流配送系统中的信息,如货物的识别信息、温度等,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组成一个自治网络,采用协同工作的方式,提取出有用的信息,通过接入计算机与互联网中的网关等设备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互通。数据传输层:该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现有的公司通信网(Internet网络、GPRS网络)等基础设施,将来自数据采集层的信息传送到互联网中。

物流配送服务管理层:该层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传输层中获取的海量信息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并构建智能物流配送系统。

四种配送数据的管理方式: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配送请求,采用联机执行的操作。对于实时性要求一般的配送请求,采用分批上载的操作。由于配送人员每天的配送任务通常不止一个,因此可以在所有任务完成之后,统一地进行上载操作。对于突发性配送任务,移动端可以主动向配送监控中心汇报并请求处理措施,配送监控中心根据收到的配送请求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日常性的配送任务,采用分批下载的操作。当天所需完成的配送任务以全部下载的方式发送给移动端,完成了配送任务的接受操作。

自动配载:平台技术上采用车源、货源信息自动精准匹配,并结合大数据,云传输,确保大量用户信息的有序发展及良性运行。用户在【物流指南】平台上选择自己的筛选信息,即可进行自动精确匹配。货主:登录后,系统自动为其及时推送最新车源信息在货主的周围。车主:登录后,系统自动为其及时推送最新的货源信息在车主的周围。

精准匹配:平台以“三网融合”多平台(如:PC、APP、语音、车载系统等)展示的方式,实现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快速精准配送。用户无论在APP端、PC端还是WAP端上发布的信息均可精确匹配。点击进入“精准配送”后,用户设置好需要的线路、重量、等数据,确认后系统快速为用户自动匹配精准的车源或货源信息,并展示在当前页,用户只需确认就行了。 

由于公司技术能力的限制,“物流指南”对于地图车辆/人员精准定位追踪,乃至当前正在完善的货物/车辆调度管理,仍有部分壁垒需要打通,因此需要车辆精准定位接口技术与硬件设备技术、车辆相关数据读取与储存技术。

6、难题编号:NTSC002201611071023

项目名称:高速运动图像采集识别系统开发

现有基础情况

前期公司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进行了方案认证,论证了DSP、ARM、FPGA等技术在此项目中的可行性,研究了技术开发路线,拟采用全硬件传输、运算、分析处理的方式来实现,采购了相关试验设备。公司现有相关技术人员,在FPGA处理方面积累了十余年的经验,对于FPGA处理的计算机接口,高速相机接口有较多的经验。

具体合作需求

本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速、实时性要求,且图像分辨率高,数据量大,并行处理时,需要多个硬件电路实现软件算法,同时,需要考虑这么多硬件的同步性,时序性。技术上需要在硬件运算方面、硬件同步方面进行突破。

主要内容及初步想法

技术指标

完成高速相机图片数据接收,高速相机图片像素400万像素,帧率为560~1000帧/秒;

完成图片数据中坐标值等特征值提取,需要识别标有标记的目标并进行跟踪处理,输出坐标数据,图片数据接收时刻到特征值传输到上位机时刻时间差<60s;

完成图片数据压缩,进行图像的存储;

输入接口:CoaxPress接口;

输出接口:有线千兆以太网接口;

工作温度:0℃~+50℃。

7、难题编号:NTSC002201611071024

项目名称:基于智能电视电子节目单的大数据挖掘系统开发

具体合作需求

智能电视行业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存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两方面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乃得益于信息技术与数据处理能力的发展,任何一个行业要发挥大数据的作用,都必须拥有或获取巨量的数据的能力,包括本行业内外一切可用的数据资源。对广电行业而言,在现有的产业竞争格局中,它对各种各样的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有着很大的需求。但现状是,大部分电视媒体还未完成自身累积已久的巨量的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和数据化工作,未能完成基础性的媒资库的建设工作,更不用说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建立起一个可共享的媒资系统。于是电视媒体在大数据时代,。此外,电视媒体还未建立起与外部世界尤其与受众之间的“强连接”。当下电视媒体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方式是有线网络与电视终端,尽管认识到了互联网络的重要性,相应地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发展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地铁电视、公交电视等等,但种种努力并未让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建立亲密有效的互动和沟通,两者的关系不是一种“强连接”。换一句话说,就是无法掌控和直接了解我公司的受众,这直接决定了电视媒体拥有和获取大数据的能力。公司必须借助第三方来认识公司的受众,比如收视调查公司。但是在现有条件下,主流电视收视调查公司还未进入大数据时代,他们的调查仍然不能给电视媒体提供精准营销的必要数据。对电视媒体而言,更致命的是传统电视思维禁锢了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步伐,这导致了电视媒体在大数据时代要找到与外部世界有效的“强连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同时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如何确保用户的隐私和收集到的数据的安全性也是很值得考虑的问题。

大数据采集一般分为大数据智能感知层:主要包括数据传感体系、网络通信体系、传感适配体系、智能识别体系及软硬件资源接入系统,实现对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的智能化识别、 传输、 监控、初步处理和管理等。目前,存储、传输等技术已相对成熟,需要重点攻克用户收视行为识别等技术;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等。由于电视媒体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时代没有及时转型,从而也在大数据时代落后于其他行业,从网络电视台与受众的互动来看,其受众的大数据聚集与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及腾讯的微信相比根本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所以,电视行业需要整合资源,而数据的收集就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得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目前,公司采集的数据基本都是用户在使用智能电视时产生的数据,现有的数据渠道还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从用户那里获取信息。

数据收集技术创新及技术发展方向

用户收视行为收集:一般来讲DTV是可以采集到用户信息的,而使用ATV、或者通过HDMI输入电视只能使用其它途径采集数据。当前主要采用图像和声纹两种方式来识别频道:

图像识别:图像识别技术的涵义很广,主要指通过计算机,采用数学技术方法,对一个系统前端获取的图像按照特定目的进行相应的处理。目前采用的是如下两种方法:一是截播放全图,生成特征码,服务器端对比的方式,该方式识别率不高,服务器等价格昂贵,且受运营商制约,即运营商不会开放所有频道的截图的权限;二是台标识别,只截取台标部分,终端完成对比,再上报平台;这种方法,识别率高,当存在一定的误识别。终端进行图像对比占用CPU 、内存资源高,另外如何采集到全国2000多个频道的样本也是难点。

声纹识别:声纹识别,也称为说话人识别,有两类,即说话人辨认和说话人确认。前者用以判断某段语音是若干人中的哪一个所说的,是“多选一”问题;而后者用以确认某段语音是否是指定的某个人所说的,是“一对一判别”问题。在智能电视数据收集时,主要是将采集的声音与系统存储的声音进行对比,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声纹识别在应用有一些缺点,比如不同的麦克风和信道对识别性能有影响;比如环境噪音对识别有干扰,所以国外,通过在电视声音中加入人耳不能分辨的声音来提升声音的可辨识度。

互联网行为收集:通过公司自有的软件,比如应用商店、红娘、教育等应用收集用户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与腾讯、阿里合作。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互联网上的信息具备了被高度聚合的条件,受众的信息在聚合的基础上也具备了被深度细分的可能,在此基础上,互联网上的形形色色的服务商及广告主都可以有效地对目标受众进行精准营销。目标受众的个性需求也因此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在商家、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实现了多赢的局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也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他们在网络上的行为轨迹,包括点击、评价、浏览、驻留时间等等都被服务器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为基于受众的大数据营销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在此背景下,电视行业,因缺乏可靠的自有或他有的目标受众信息的分析结果,其营销模式与手段在电商面前日益相形见绌。依赖传统的粗放的营销模式,其成效也越来越受到电视从业者自身与广告主的质疑。在当下和今后,精准营销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电视媒体如果不能及时建构自有的大数据体系,或者不能有效借助其他途径获取目标受众的大数据支撑来精准的对用户进行划分,电视媒体的营销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冲击。

由上可知,分析电视行业数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如下几个方面导致的:数据来源混乱,给整理分析造成了障碍;智能电视是家庭使用产品,不能准确的划分每个成员的行为数据;算法由于因素众多,所以相当复杂,目前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总之针对数据的分析进行起来是很困难的,所以相对应的用户画像就很难精准的建立。

对海量的数据分析,目前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算法和相对应的数学模型。纵观整个行业的发展,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和突破,形成更加精准的大数据:

可视化分析。数据可视化无论对于普通用户或是数据分析专家,都是最基本的功能。数据图像化可以让数据自己说话,让用户直观的感受到结果。

数据挖掘算法。图像化是将机器语言翻译给人看,而数据挖掘就是机器的母语。分割、集群、孤立点分析还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算法让我们精炼数据,挖掘价值。这些算法一定要能够应付大数据的量,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处理速度。

预测性分析。预测性分析可以让分析师根据图像化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结果做出一些前瞻性判断。    

语义引擎。语义引擎需要设计到有足够的人工智能以足以从数据中主动地提取信息。语言处理技术包括机器翻译、情感分析、舆情分析、智能输入、问答系统等。

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数据质量与管理是管理的最佳实践,透过标准化流程和机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确保获得一个预设质量的分析结果。

技术指标

EPG数据指标:从当前的87%提升至99%;

台标识别指标:能识别700个频道,识别率达到96%以上,错误率低于1/1000;

识别速度: 换台后 2-3 秒 给出识别结果;终端程序后台运性时占用内存要尽量小,不能影响电视机的使用;如用到服务器,服务器要支持千万级别终端并7*24 运行;

推荐准确率指标:从当前的60%提升至80%;

用户转化率提升1%;

8、难题编号:NTSC002201611071025

项目名称:基于有编码器的永磁电机驱动控制器开发

现有基础情况

在电机生产中采用了国内首创的“聚磁混磁”技术,提高磁场利用率,从而使电机相同功率下耗电量减少,达到节能目的。

在发电机与电动机研发过程中,公司技术团队突破传统发电机与电动机的设计思路,创新性的提出了混磁聚磁技术,将永磁磁钢内埋于转子硅钢片中,对于硅钢片的形状按不同产品针对性设计,对于磁钢片进行合理布置位置,磁场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并在硅钢片中加入导磁材料,使磁场均匀导出到转子表面,磁场强度高,利用率提高。同时,改变了定子中线圈绕组方式,使定子与转子完善配合,利用此技术开发的各类电动机,可比普通永磁电机节能15%。

 公司结合电动机的技术优势,根据不同用途的发电机、电动机,公司针对性的研发各类智能控制器与变频控制器。目前,已在电动机的智能控制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公司研发了电动机专用管理控制软件,可对电动机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可根据客户要求对电机实现任意功率、转速、扭矩等设置,可根据客户不同要求设计各类电机及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变频控制完美结合,与电机匹配性好,可进一步提高综合节能率。

游梁式抽油机直驱电机与控制系统,目前已在大庆油田、河南油田实验运行取得圆满成功。直驱电机与减速机配合电机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结构简单,故障率低,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维护维修成本:原抽油机需要电机与减速机配合提供动力,减速机需定期更换润滑油和传动皮带,后期维护费用较高。尤其是环境条件较恶劣地区,更换更为麻烦。且除了电机外,减速机、传动皮带都会增加故障率。直驱电机无需减速机与传动皮带,也无需更多的维护与维修,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二、高效节能:采用了聚磁混磁技术的电动机本身设计效率远高于普通永磁电机,同时无需减速机与传动皮带结构,避免了传动功率损耗,驱动相同负载的抽油机时,可降低电量消耗22%。以原37Kw抽油机为例,在有减速机时,电机功率需为37Kw,更换为直驱电动机后,功率仅需29Kw。三、与电机一体化研发的变频控制器,进一步降低了能耗。游梁式抽油机在上冲程时负载大,下冲程时负载小,传统抽油机在有减速机时,电动机输出功率变化小。而直驱电动机配置新型变频控制器时,会根据抽油机的工作状态调整电流电压,在上冲程负载大时增大电流,下冲程负载小时减小电流,电机输出功率会自行调整,减少了下冲程时的功率输出,从而实现节能目的。采用整套系统,可实现综合节能30--40%,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具体合作需求

该技术与产品在控制器方面尚有改进与提升空间。因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不需要霍尔、旋转变压器等传感器与编码器,所以控制器的可靠性更高。但因无位置传感器,靠电机反向电动势来测算位置,电机在启动时会有一个正反转的颤动,获得反向电动势后再控制电机运转。因正反转范围小,在油田直驱电机方面不会有副作用,对电机的控制与抽油机的运行不会造成影响。

为进一步拓展产品的应用范围,增加产品的适用性,公司拟开发带有编码器的永磁电机控制器。以适应更多的应用。因抽油机直驱电机的运行状况比较复杂,变载量大,反发电效果明显,需开发单独的电机控制软件,建立较为完善的电机运行数模,开发外围控制模块,需进行合作开发。

技术指标

电机控制功率7.5Kw-35Kw;

电机转速0-15转可无级变频调节;

实时检测电机反发电状态,可将反发电电能消耗。

9、难题编号:NTSC002201611071026

项目名称:同轴快速分离电连接器、JP1200圆形电连接器插头、特殊微矩形冲击式电连接器生产工艺技术开发

现有基础情况

同轴快速分离电连接器是为我国某型武器装备专门设计研发的一种电连接器,该产品按GJB标准要求设计、生产,也适用于核能及核材料研究、航空、航天领域。该连接器作为信号传输器件,具有可靠信高,耐环境及防水性能高的特点,产品由两个单芯插头和一个转接器配套使用,一端插头连接器传感器,一端插头连接器同轴电缆。该电连接器因防水要求而做密封处理,因此不足之处在于不能维修。

具体合作需求

随着对该产品防水性能要求的提高,该连接器的防水性要求由原来的1米水深保持2小时,提高到0.2MPa(约20米水深)压力保持5小时,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00MΩ。为此,公司进行了设计上的更改,经过多次的生产试验,达到设计要求,但在批量生产时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所以,该产品在设计上能满足要求,为了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亟待生产工艺的进一步改善,或者新材料的运用。

技术指标

防水性0.2MPa(约20米水深)压力保持5小时,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00MΩ。

10、难题编号:NTSC002201611071027

项目名称:医用检测设备、数据传输模块及身高体重测量模块研发

具体合作需求

一种集数据开发、物联网技术和医疗设备为一体的检测设备,公司对于硬件的集成开发是短板,主要需求在以下几方面:

1、需要针对于现有健康小屋检测模块进行集成优化和完成通信模块软硬件开发;

智能语音识别导医机器人,要求识别普通话和四川话。PLC或单片机编程实现多设备集成和步进电机、伺服器和限位器的综合控制。

2、需要全新的身高体重测量模块,替代现有购买模块,完成该模块的自主化生产。

重力传感器、超声波测量技术和LED显示、单片机编程等技术。

技术指标

PCL编程:能够精确多步连续进行多组件的控制;

步进电机:精确度需求0.1mm之内;

限位器:能够感应皮肤保护皮肤;

重力传感器:能够准确测出人体的重量误差在 +-1kg;

超声波测量技术:用于测量人体的身高,误差在1cm之内;

LED显示、单片机:配合显示人体重量以及身高,且数据可以进行传输。

参与“首届全国创新挑战赛”,本文最下方“写留言”回复:姓名+手机+邮箱+单位+序号(01)即可参与

资源共享,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发送至您的好友~~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