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十六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991年讲于 北京 中国佛学院

 


 

  如果还在徘徊、还在留恋尘劳,喜欢这个尘劳世间,放不下,舍不掉。

  “留恋尘劳”像什么?就像那个飞蛾扑火,这个灯蛾看见光明,它扑上去,结果把自己烧死了。现在许多众生都是奔向他自己所谓的光明,结果都是把自己身命送掉为止。

  “如鱼处涸。”鱼跑到没有水的地方去,不要多久,一期报身的寿命就没有了。

  “大苦随后。”大苦就要来了。

  “宜各猛省,莫更他求。”我们应当很好的省悟,不要再求其他的事情了。尤其很多人还是在这个尘缘上,恐怕还是尘世间的事摆在第一的人还是有,这就很不够了。

  我现在不是劝大家唯一是佛法,目前还做不到,但是要把佛法搁在第一位。当两个不能得兼的时候,就应该放弃尘缘而取佛法,这是第一位。有的还可以得兼、可以并行的时候,你就不妨并行、不妨得兼。

  总慢慢的修行是不是有进步,不是你见佛见光,而是你的尘缘慢慢的淡了,佛法的道理你能够明白,你的慈悲心扩大了。人都有独生子女,你对于独生子女是爱护备至,这是小慈小悲,如果把这种心扩大到无量无边的众生,你就是菩萨。们要慢慢的扩大,扩大出自己的慈悲心,“行解相资”,来发起菩提心,一向专念。当然不是想生边地,但也应知道,生到边地就不容易,就很好。但是你的志向,你最高的志向只是想生边地,万一没有达到,那就落空了。所以我们的努力应该更向上,多看一点,不行、达不到,落后一步还有个边地。

  所以真正明信佛的智慧,或者深信自己的智慧,不是那么空空洞洞的,你信不信?我信,这个跟不信没什么分别。你信佛的智慧,佛所说的你就自然会依教奉行;佛只管说,我还是照我的老法子去做,没有信佛的智慧。佛早替你想好了,你种种种种的,他给你安排了最佳方案,但是你自己有你自己的最佳方案,这就是没有真正信佛的智慧

  所以真正信很难,不是说就是一个空洞的这样的信,还自己生出很多知见来,得少为足,或者生出轻慢的心来,种种的。能信自心,这种种的啰嗦就没有了,也就不可能被这些邪徒、邪说,甚至于次要的这种书所动摇。

  所谓“四依”,“不依不了义”,要真正信自心的话,你对于“不了义”的东西你也就能够辨别。所以这里头还都有很可提高之处。但是大家还是很有机会,很庆幸能遇到这样的法。除了这,只有更难,这点可以肯定。不然我也变成谤法,我谤了别的法。我深知谤法之罪,我不敢谤法。所以这一点大家共同在今后要努力的。

  正宗分就到这。

  彭二林的《起信论》里说“正宗者”,为什么说是“正宗”?因为这里说了四个大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首先说明法藏比丘他广大的誓愿,四十八愿所以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个经大功德就在这,说了“弥陀本愿之海”,佛之出兴于世就是要说而说这个法的就是这部经,将来独留在世间也是这部经,这部经的重要就大家自己说,是不是重要?

  说这个誓愿海,让众生“生担荷心”,你也担荷。法藏能发这样的大愿,我们至少也是共同投入这个愿海,担荷。发起大悲大智的心,也发起导归极乐普贤之愿,这是第一。

  第二,说明法藏比丘的广大功德。以五劫的时间来集结四十八愿,然后又“住真实慧,一向专志庄严净土”,种种的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让咱们行者生出真实心,弥陀如是修持。

  我们今天能够相信弥陀的法、研究《无量寿经》,过去生中我们就得过弥陀的救度,结了这个善缘。所以一直在救度我们,现在还摄取不舍。所以我们要生出真实心,要广行方便。

  广行方便者,就是说也要用这种便利的方法来劝说大家相信净土法门,来圆满普贤之行愿。

  再有,说了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种种庄严,“为令行者生决定心”这个世界,过去不知道这个才是事事无碍,总觉得说些境相,后来才知道这是完完全全说的事事无碍,是托彼依正,显我自心。你的自心不可思议,怎么个不可思议?就假托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来显现我们自心。这完全是华严境界,事事无碍,完全是自心功德,若非自心,不可能如是微妙。再一个就是说,我们这样的话,就是至诚回向,要相信佛的智慧,不要堕到疑城里头去。

  四个就是说往生的正因“三辈往生”以及“往生正因”,令大家生精进的心,用这种修持生精进心,念佛成就三昧,成菩提果。

  《起信论》分析,为什么以前叫做“正信”?“正信”里有这四个内容,这四个内容大家都已经讨论过了,它是确确实实有这四个内容。头两个是“劝愿”,第一个就是阿弥陀佛的“愿”,第二个说明弥陀的功德;第三个“劝信”,极乐世界种种庄严;第四个就“劝行”,你要去修行。这就是指“信愿”,头三个是“信愿”,“信愿”就是“发菩提心”;底下要“劝行”,要持名等等,这就是“一向专念”,就是本经的“宗”。所以这是正宗分。

  再者,经分三分:第一是“序分”,就是阿难请说,当中是“正宗分”,末了是“流通分”。灵峰蕅益大师说,“此三名初善、中善、后善”,都是好。“序”,像一个人的头,五官都在头上。所以这是灵峰大师跟别人就划分不一样的地方,有的人划分把重要的全搁在“正宗”分里头,一开头一点叫做“序分”,最后末了有几句话叫做“流通分”,中间有重要内容的全分在中段就是“正宗分”。

  蕅益大师他说不然,他说三个都各有其重要。“序如首”,眼耳鼻舌什么都在头上;“正宗如身”,心肝脾肺肾等等,都在身体躯壳里头,身体还是主要的,心脏在这;“流通如手足”,你要没有手足,走路都不方便,动作不方便,所以“流通”就是要广泛去流通这个里头道理都讲了,我们应当使这个经能够流传、能够普利,就叫做“流通”。

  今天我们时间也到了。底下从下面起,流通分两次我们把它讲圆满,就一切圆满了。

 

  到四十三品以后是这部经的第三部分——流通分

  “流通”,这个意思很清楚,要流行,普遍的流行,叫“流通”。我们今天开始人也多一点,也就表示“流通”,更多的人能够听到、能够得到、能够修习,而且辗转的接引。

  “流通分”从四十三到四十八品。其中第四十三品就是“非是小乘”,净土法门不是小乘。佛有大乘法、小乘法。

  “乘”做譬喻,像一个小车子,只能够坐一个小的人叫儿童车,只能坐儿童,坐不了几个人;列车,什么人都可以坐上去,人坐得很多,叫“大乘”,就是打譬喻。“乘”者,就是我出车三百乘,古时候出三百辆兵车,“乘”就是车,这是譬喻。

  这个不是小乘,这是件大事因缘,很多人不知道,往往说错话,说净土宗是小乘,就看不起;是愚夫愚妇都能够修的,很低,自己不屑于来修这样的法。其实不是他高,而是他很愚痴、颠倒,很可怜悯。

  这一品就是佛对弥勒,“慈氏”就是弥勒。佛对弥勒菩萨说:“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你看到没有,上面所说的那些“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是大),那些大菩萨他们都求生净土,生到净土善获法益,都善于去得到这些法的利益,这些大菩萨都是如此。

  以前讲了,这些大菩萨如此,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诸大菩萨,他们都闻名往生,得大利益。这个利益有多大?《大智度论》说,菩萨不到八地,七地以下的菩萨,他到了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他马上就跟上地的一切菩萨身等、法等,身也相等,法也相等,顿时就是说超越了,跟上地的菩萨同等的身、同等的法所以说是“善得利益”,你看到没有,诸大菩萨都善得利益。所以就劝大家,我们十方的众生也应当深信,也应当如此求生净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不论是哪一方、哪一个世界行善的男子、行善的女人,

  “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诸佛名号,阿罗汉都不知他方佛的名号。除本方佛的名号之外,他方的佛是很难得闻,阿罗汉都不能得闻,他不知道,除非遇见因缘,佛告诉他。所以极乐世界距我们于十万亿国土之外,而以弥陀的愿力,所有的人才能够得闻。所以我们现在谁都知道念阿弥陀佛,不管信不信的人都知道这个名号。,你去问那个念阿弥陀佛的人去,那个会念、知道阿弥陀佛的人,你问问他,咱们这的佛叫什么?他知道,如来佛。“如来佛”,那不是名号。所以就是说弥陀的愿力所感,第十七愿十方佛都称叹,十方的众生都能闻到名。所以十方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够闻到阿弥陀佛名号,能够听到名号之后,“能生一念喜爱之心”,你能够生起喜爱之心,哪怕只是一念。

  “归依瞻礼,如说修行。”瞻礼就是礼敬、供养等等。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同样这个人得大利益。

  “一念。”在《无量寿经》中说是“一念喜爱之心”。参考其他的译本:“《汉译》云:闻无量清净佛声,慈心欢喜,一时踊跃,心意清净。”它没有用“一念”的字样,可是把当时的心情描写出来了,闻到无量寿佛的名号就生起了慈心,就非常的欢喜,踊跃欢喜,身心都踊跃,手舞足蹈,心意清净。

  手舞足蹈不难,难的是心意清净,自己内心是非常清净,这样的手舞足蹈才是可贵的。现在大家都是手舞足蹈,但是心中狂乱,跟这里就没有共同之处。这种就叫狂欢,那不是欢喜,是狂欢。加一个“狂”字就不得了,就是“狂”狂心不歇,就是众生;狂心一歇,歇即菩。所以这个就表示,这个“念”是个什么念?一念喜爱之心,他是心里很踊跃、很清净。《吴译》基本也是如此。

  “《宋译》曰:得闻无量寿佛名号,发一念信心。”“一念信心”,这里是“一念”,是“一念”的信心,我们这“一念”喜爱之心。

  “《魏译》云: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魏译》的解释就可以有两种,“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只有这“一念”。只有“一念”喜欢这个心,这个也说得通,乃至于达到“一念”的境界,这个欢喜清净没有“二念”。你可以参考《汉译》,他是清净,他心里很清净,他没有别的念头,生清净心。所以无量寿佛叫“无量清净佛”,“无量清净平等觉”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的意思可以解释为就是三辈往生品”中所说的“发一念心,念于彼佛”,跟这的“一念净信”是相同。所以这个里头可以这么讲,也有一个范围,有个上限、下限,用咱们世俗的话来说好懂一点,低的就是乃至于只产生“一念”,高的就是达到“一念净信”,这是“一念”所以慈舟法师判“一心三辈”,就超出三辈往生之外,这是“一心”的三辈。日本人有一个宗派就是崇奉这个,他们并不念佛,他们就认为我只要能达到“一念净信”就往生了。这又稍过了一些,失掉了净土宗的原意。但是它这个也还是从净土宗主要的里头所流出来的一种支派。

  嘉祥大师是三论宗的祖师,他说“一念即是具足无上功德者。”说明任何世界的善男子、善女人,听到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如上诸大菩萨的功德他也可以得到。这“一念”能有这么大的功德,就明这个利益深远,明这个利益之深、之远。所以它就是到这个情况,这个人他就难于生信。

  所以《》说,有人听到就“狐疑不信”,你这个有这么大的功德吗?《》说,你早上起来拿无量的身命布施,中午又这么做,晚上又这么做,这么做做了多少多少年。你看,人能把性命布施了,施舍给人,舍自己活人的命救别人,多么伟大!这样子做多少多少万遍,天天做,不知做多少万遍、做多少年,这个功德不如把《》四句给人家说佛是真语者、实语者,怎么能够骗人?!真实就是如此,大家要知道因为你牺牲了性命去救别人,这是救了他的身命,跟他的慧命无关;你去说法,你是救人的慧命

  身命何足贵?梦幻泡影。要紧的是人的慧命他要解脱,他要超出六道。所以这个就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凡夫愚痴,他就觉得那个难,舍身命这个难,讲四句偈算什么,这就"狐疑不信",就按自己的情见。

  所以对于这的生“一念净信”,就这样的话就获无上的利益(对于这一些就是蕅益大师六信里所说的“信因”、“信果”,这“一念”是因,得这么大利益是果)。这个你信不来了,你就怀疑,有这么大的果实吗?你一怀疑就完了,你一怀疑就完全不是一念了,你都是“狐疑”。你这个狐疑,不但你没有利益,你还有罪,上次不是说了吗?罪过大极了

  所以不在无信无智的人说这个经,就是这,他听了之后他要狐疑,他要怀疑,怀疑他有罪。所以大家要知道,我没做错事,我没有罪,你不知道那个有,是罪已经犯了很多很多了。所以要从这个地方考虑。这是慧命,众生最大的利益是这个所以这个就是能生,能得到这样大的好处。

  底下就解释,因为你“一念至信”,你是“一念”的信、是至诚的信,没有别的任何掺杂,也没有任何的颠倒,没有任何的错误,是清清净净这“一念”,这样的“至信”,你来发起行动修行、来发愿,你“必生净土”。必定生净土,这个“必”字大家要注意,这不是两可,我准能行准不行。

  “终得佛果,故云无上也。”为什么说具足无上功德?因为这样的话他必定要成佛,所以就说是“无上”,这是嘉祥大师的话。菩萨都是如此,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够这样也是如此。

  “如上功德者。”就是“横出三界、圆登四土”,最后是究竟成佛。

  这个人“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所谓“心无下劣者”,就是说“于自善根,能生信故”。上次说了,生边地的人于自己的善根不能生信,不能相信自己本来是佛,总之“我”就是众生,“我”怎么能说是佛。“是”心本来“是佛”,现在“是心”在“作佛”,我焉得不成功?!这就是“心无下劣”。

  “亦不贡高。”有的人就说,我这么想岂不是贡高我慢吗?那不对,没有贡高我慢之心,你信佛就是明信佛智,能明信自智,也明信佛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是平等,你信的是佛的平等智,你说我就是佛,你哪里有贡高?!有的就觉得“我要是佛”我就是贡高我慢,没有说你这个妄心是佛,说你本来的那个心是佛。佛是什么?佛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贡高在哪里?比谁高?平等。所以“心无下劣,亦不贡高”。

  “成就善根,悉皆增上。”你信自己的智慧,“是心是佛”;又明信佛的智慧,而且是“心在作佛”,所以这样的人成就善根,要作佛。

  《阿弥陀经》在六朝石刻的本子,经文刻在石头上的,在六朝石刻的,离鸠摩罗什翻译的时候非常近,就有这个话,现在我们经文丢掉了,所以幽溪大师认为需要补上,“以称名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你称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所以成就善根。这就是根据六朝经上的话。

“悉皆增上。”善根都在增上、增长,都在向上。因为你既然念就净念相继,精进再精进,所以这些善根它都能增上,念念在增上。《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说:“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凡圣同居”的这个净土,是增上的善业所感应的。你念佛是善,但是你老在念就增上,增上的善业所感应的。

  讲这个“缘”,它就是有“亲因缘、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这四种。因为你念念都是佛,是成佛的“亲因缘”你念念都是佛号,你念念念的是佛,你念念就是佛

  “以念念即佛,为成佛之亲因缘。”成佛最亲的因缘。你念念是佛,这是成佛唯一最亲的因缘,所以这是“亲因缘”

  “净念相继,乃等无间缘。”这是平等是没有间断的缘。所以一切就是怕间断。常常比方说烧开水,烧了两分钟拿下来它就又凉了,你要再烧两分钟拿下来,这个水永远不会开。就是你“间断”,心里一跑,心里就佛全没有了。你一上班就是上班的事,就是烦恼什么跟着都来了,清净也没了,佛也没有了,什么也没有了,什么全都忘了,“间断”。你不要间断!我常常打比方,老母鸡抱蛋,它出去打食去的时候,心里还不忘那一堆蛋。所以等“无间缘”就是个殊胜的缘。

  “以佛号为所缘境。”他的心所住的境是什么?所住的境就在这句佛号上,“乃所缘缘所缘又殊胜,因为佛号就是他所缘的境,这个佛号就是万德所成,这个佛号中就具有万德,名字就能召来万德,以这个为所缘,这是所缘的缘。

  “言增上者。”就把前三个都总在一块,搁在一起这个念佛是“有大力用”,有大的力量、大的作用,就是说都增上。这把“增上”做了一个解释,这四个缘。所以他就成就善根,当得如上的功德。

:“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你要知道这个人不是小乘。他不是为了自私自利,他不是为了只是自己想生净土,不是小乘。小乘就是阿罗汉、辟支佛。所以佛在《法华》上说,阿罗汉这些都是化城,你暂时在中间休息休息,你将来还得发心去成佛的,你要“回小向大”的。极乐世界“二乘种不生”,都是大乘菩萨

  所以到了《法华》的时候,用三个车做譬喻,把小孩从火宅中叫出来,外头有羊车、鹿车、牛车,快出来玩,孩子们就跑出来找这三个车来了,外面没有这三个车。这三个车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让大家成佛,就是“大白牛车”,都给大白牛车,方广平正,其疾如风。极乐世界就是如此,最后大家都成佛,“二乘种不生”,皆是大乘菩萨,纯一无杂。

  所以法华上五千人退席,佛说“退亦佳矣”,这就不杂因此有人鄙视,这个就是没有明白佛的意思。念佛不是自了,说这种人,佛亲口都做了证明,这样的人不是小乘。极乐世界纯是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所以说“非是小乘”。

  底下再进一步来赞扬,这样念佛的人在“我”法中,,在我这一代时教里头,在我这个法里头,应该叫做“第一弟子”,这样的人应该叫做是整个佛法门中的第一弟子,第一流的,居首位的,非余人所能及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念佛法门最为第一,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而且直捷究竟。不管你是什么水平,你不能明合道妙,你只要老老实实念(只怕不老实,只要肯老老实实的念),自然暗合道妙。自然暗合道妙就巧入无生,潜通佛智,这是无上的方便。所以阿弥陀佛用五劫的工夫来思惟出来四十八愿这样的法门,是巧妙,是再巧妙没有了,是无上的方便。

  所以密宗就是说方便为究竟。你觉悟是不是究竟,就看在你度生的方便上,你有方便达到了究竟,彻底的方便,你成佛也就彻底

  所以念佛法门是人人能修,三根普被。所以法门是最为第一,最为难信故。为什么说是第一?难信的,你能信。所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是世间,连天人什么都在内),都是不容易信受这个法。还可以补充一句,这是深契佛心故,这个法门是深深的契合于佛的心。

  为什么要成就极乐世界?是利益众生。佛要这么一个世界干什么,是不是?佛的自受用就是常寂光,还要实报庄严、方便有余、凡圣同居做什么?利他。这样一个法门,使得众生都容易达到,都能在这获利,都统统究竟成佛,这才是佛的本心,是深契佛心。因此对于这个难信之法能信,“如教奉行”,应该称为第一弟子。

  佛底下又说:“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所以我要来告诉你们,诸天来听的很多,人有两万人在听讲(一万二千和尚、七千男居士、五百比丘尼、五百女居士),这是天人、人世间,还有阿修罗、天龙八部,还有个“等”,金翅鸟、龙等等都在内。所以来听经的很多,无量无边,,,肉眼不能见。

  你们都“应当爱乐修习。”都应当喜爱这个法门,应该感觉到要来如教修行。

  应该“生希有心。”觉得这个法门是稀有难逢的,不是轻易可以遇到的。所以信佛的人很多,真正能深信净土的人就不是很多。信了净土是有名无实,他是迷信,迷信就不行,你“信愿”不具。“信愿持名”,头一个,你信就不够。所以要生稀有之心。

  “于此经中生导师想。”对于这个经,你应该说这是你的导师。我对于导师后面还有,要求善知识,最要紧是依教奉行,依这个经的指教我去做。,你们都应当爱乐修行净土法门,应该都对于这个法门生稀有心,就是难遭难遇,对于这部经要护持,认识就是导师

  佛在世的时候可以问佛,佛已经涅槃了,那你以谁为师?佛这不就告诉我们了吗?!这部《大乘无量寿经》就是导师,依止这部经。就是善导大师的话:“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十方的佛要出现于世,他只是要来说弥陀本愿之海,咱们这部经就正是说弥陀本愿之海。“净土五经”里头,别的经典没有这么说,五经里头只有这部经说了弥陀怎么发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怎么成功的、四十八愿是什么内容。所以在这里头就应该“生导师想”。

  “欲令无量众生。”这都是对大众说的话,你们中间有人想要令无量的众生。

  “速疾安住得不退转。”很快的就能够安住,不是动荡不宁、徘徊、犹豫,能安住,得不退转,要得到不退转。这个世界就是进一退九,要疾速,让别的一切众生都能够住而且很安,现在是忧愁苦恼、悲痛万端,很安的就得到不退转。有这种心,一个是要度众生,一个是要“欲见彼广大庄严”,我愿意看到彼(就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看见极乐世界那种广大无沿无边、多少众生都往生,他就没有说这挤了。这种广大庄严,众宝庄严,一切万物都是种种妙香之所合成,众宝之所合成,而一一的东西都在放无量的光、无量的香,遍满十方一切国土,如是庄严。你想看到这个,你自己也就生了一种殊胜的心,要自己摄受佛剎,来圆满自己功德。这是两个:一个是要度众生,一个是愿佛圆满自己的功德。

  “当起精进,听此法门。”你要起精进的心,来听这个法门。所以今天有人来听,,你要来听这个法门。这些摄受佛土,上次我不是说了吗,你发一个愿,你这个愿就投在阿弥陀佛的大愿海中,同时阿弥陀佛这个无量大愿之海也摄在你一念心愿之中。所以要这样圆融体会。也不是说另外我要找个地方,我又成就一个什么什么世界,跟极乐世界可以相等,这些都是很执着很执着一些众生的想法。也就是说(这个地方言语就不大好表达),自己所摄的佛剎跟阿弥陀佛所摄的极乐世界的佛剎是不一不异,没有两样,不是两个。

  对于“于此经中生导师想。”底下再补充几句。

  隋朝的净影他说,“是故已下。”就劝大家来学这个《大乘无量寿经》。因为这个经中说了无量寿,所以你听到了这个经,你得很大的利益。

  “故设大火满三千界。”这么大的火。

  “亦须从过听受此经。”我宁可从这么大火里头经过,也要来听这个经。这是净影大师的话。三千大千世界,岂但是地球,连太阳系、银河系都烧了,这么大的火,我也要通过这个火去听这个经。

  “况余小难。”何况其余的一点小难?!现在有人学了点佛之后,想我怎么念佛之后还碰些倒霉的事,又这不顺那不顺。这说明什么?是佛不管你了,还是什么?就是说明你最初发心念佛那个心就不对头,你只是求平安求福,一点点考验、一点点苦恼、一点点困难就抱怨。这有这么大的火我都应该过去,哪里能说我信了佛、念了佛、修了法,还遇些困难的事就抱怨?!那就说明他最初的发心、最初的信念都要打很大的问号。所以真实发心的人很难!这是说老实话。

  为什么净影这么说?“因此经乃是净宗第一经”。《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第一部经,把阿弥陀佛在因地中怎么发愿、怎么修行,极乐世界如何的依报正报庄严,往生有三辈。三辈往生以什么为正因?必须有正当的因,有因才有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正因都在这部经里头。

  两土的秽净,咱们是“同居秽”,极乐是“同居净”。这个因因果果,彼土的极乐,咱们这个世界的极苦。不过咱们这个苦还是“堪忍”,还能忍得住,所以现在我们还能坐在这来听经,堪忍!你还能忍得住,还能够咬住了牙,不管那些来看经、来修行,这就“堪忍”。但是这个世界是险极了,险!我们不要,有时候人到了最后一考验就要失败,十分可怕!不在乎情势。

  而且“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经里头,这是极高的境界。说到“一切空”,这是“理”;极乐世界又怎么怎么殊胜庄严,这不是事相吗?!这个“事”跟“理”没有妨碍,庄严不妨碍寂静,寂静不妨碍庄严。而且“事事无碍”,打破时间、空间这一切。

  由于我们世间空间、时间这些概念,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小时六十分钟,一分钟六十秒;极乐世界一秒钟五万年,小的可以包括多的,这个就是“事事无碍。这个房子里头包含桌子和人,我们说桌子包括房子、包括整个地球,小的里头可以容大的,这个都是空间的概念。一个是时间。现在科学家都明白了,爱因斯坦都明白了,空间和时间是人类的错觉。所以说“事事无碍”,极乐世界这一切一切,于一念之间可以到很多佛的世界,一个手掌之中可以出无量的庄严之具,小的里头包括多的、包括大的,种种“事事无碍”境界。

  事事无碍”的境界,唯有《华严》才讲得多,都摄无不尽。

  所以应当“于此经中,生导师想。”这不是一部很浅的经,是一部极圆极顿的经,是圆顿教。所以圆人修法一天,等于普通人修行一劫,他圆。

  什么叫“圆人”?就是他“见”是圆的你就执着,那你就等三大阿僧祇劫也可以成功,你慢慢等。

  底下就看下一段,,“为求法故。”

,要“不生退屈谄伪之心。设入大火,不应疑悔。”你看看又是这样,刚才我们已经说到一些,你要求这个法,你不要生退心。“退”就是退转,往后退;屈就是弯曲,顶不住了,我就拐弯了;谄伪就是虚妄,假的。所以说有人佞佛,你是在那巴结,佛是巴结能够感应的吗?恐怕只应该挨打,要去巴结。所以不要生出这种心求法就是直心。而且要求法,四宏誓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何况这是净土宗第一之法,而且也是净土宗第一之经,而且也是整个中可以说第一之经。日本就是这么说的,在中国说好多人要反对,日本的大德就是这么说,《华严》也比不了这个经。在中国过去就是不敢这么说,蕅益胆子大一些,莲池大师说也就像《华严》,《华严》是全圆,这个经是部分圆。“第一之经!

  咱们这个经中弥陀发愿:“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你去供养恒沙的圣,你不如很坚定、勇猛的来求正觉所以就是说应当坚信,不要生退屈谄伪之心。就是入了大火(是假设),假设你身入大火,你求这个法,身在大火里头,招来这样的祸,你也不要怀疑、不要后悔。

  “当如弥陀因地,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你在大火之中也不应疑悔。

  佛就怕众生不懂,所以就问“何以故。”为什么?底下就说明这个意思,从两方面说,一反一正。

  从正面说:“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无量无边的亿,“亿”就是万万,无量万万的菩萨,都要求这个微妙法门。

  “尊重听闻。”要听,而且尊重的在听。

  “不生违背。”对这经里的话不要违反、不要相背。“相背”就是差一百八十度,就背了,叫你往东你往西;“违”也就是违反,都是一个意思。所以一个就是正面说,多少菩萨都求这个法门,尊重听闻,不会违背的,这是正面的。因此大家不要生“退屈谄伪之心”。

  从反面说:“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所以今天我们在这人手一册,这是多少亿菩萨想求而求不到的。这种因缘,不是说大家已经超过这些菩萨,我们应当相信、宝贵这个因缘,这个因缘确实难遇。你这个机会不会再来的,英文Time and tide,it’s never come again(时机跟潮水不会再来的),这个不会再来的,就是说稍纵即逝,要把握住这些机会。所以古来那些大彻大悟的人,他就是当机立断,他掌握住这个机会,稍纵即逝就跑掉了。对于闻此经而不能得,佛不骗人,现在他有这个因缘来说这个法。

  所以很多事情大家都要注意,大家要是听了点密咒,听了点密法,都要知道,这是非常难遇的。贤劫千佛里头没有几个佛说密法,,所以大家也不要太自卑,自己现在是不行,确实不行,而自己本来是佛,自己又再有这种机缘,,也不应该错过自己的机会,把自己应当挑的担子就把它甩在一边。所以佛就劝大家。





】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这是错误的想法。

  是教育,。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http://sj.qq.com/myapp/search.htm?kw=%E5%87%80%E5%AE%97%E7%BB%8F%E6%95%99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