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荷包是满洲旗人贮备食物的袋子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提示点击上方"吉祥满族"关注微信订阅号:@吉祥满族(微信号:jixiangmanju)满族门户网站、中国满学专委会满文书法研习会门户网站——吉祥满族,2002-2016年



在《红楼梦》第53回写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贾珍正在安排有关事宜——人回:“北府王爷送了对联荷包来了。”贾珍听说,忙命贾 蓉:“出去款待,只说我不在家。”贾蓉去了。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北府王爷为什么在年终送宁国府荷包?贾珍为什么不愿接待来宾? 先说年终送荷包的事。其实,年终送荷包是清廷的礼节。清廷“定制: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王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灯盏数对及福桔、广柑、辽东鹿尾、猪、鱼诸珍物无算。 外廷大臣择其圣眷优隆者亦赐荷包一,皆佩于貂裘衿领间,泥首宫门前以示宠眷。”(昭梿《啸亭续录》卷1)这里反映的是乾隆、嘉庆时期的情况,而年终朝廷赐大臣荷包等物的定制则从清开国就形成了。同治时人吴振棫说:“曩时岁终,赐蒙古亲王大荷包一对,各色玉石八宝一分;小荷包四对,贮金银八宝各一分;又小荷包一个,贮金银钱四枚,金银锞四枚。”(《养古斋丛录》卷14)可见年终朝廷赏赐蒙古亲王的礼物中,荷包也占很重的分量。朝廷既然有如此制度,各王府自然仿效,年终也给大臣和世交送荷包。北府王爷年终送荷包给宁国府,就是这种制度和习俗的反映。 清廷为什么如此看重这小小的并不太值钱的荷包呢?这得从满人的传统说起。据《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记载:士大夫奉使行役,多著缺襟袍,即《会典》所谓行袍也。行装多佩荷包飘带,亦曰风带,《会典》称为帉。行袍之帉,宜以素布为之,视常服带微阔而短。满洲松湘圃相国尝于扈从时语同列曰:“君等知荷包佩帉所由始乎?我朝初以马上得天下,荷包所以储食物,为中途充饥之用,佩帉所以代马络带,恐带偶断,则以帉续之。其初皆用布,今施之礼服,乃饰以绸耳。”观此知行装荷包,亦应用布。 按照松筠(湘圃)的说法,荷包是满洲旗人行军打仗时用以贮备食物的袋子,后来才演变为随身的饰物。然而,满人为了保留他们的传统,朝廷便于年终将荷包作为礼物赏赐给王公大臣,实际上是要他们永不忘本。《清史稿·后妃列传》记载说:“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高宗为皇子,雍正五年,世宗册后为嫡福晋。乾隆二年,册为皇后。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岁时以鹿羔氋毧制为荷包进上,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也。”因此,年终馈赠荷包,就有了深刻的文化意义。而满人的这种习惯后来推广到社会,也就慢慢成为了清代的社会风俗。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满族文化、热爱清史。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给您的朋友!

希望广大阅读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创稿件

投稿邮箱:25531762@qq.com

商务合作事宜请联系

电话:13911539318(同微信)








微信号:吉祥满族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