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与43位老人的生命访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和年苑,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公众号,致力传递老年医学的价值和声音。





,一名老年社会工作者,每天的工作都少不了与老年人接触,谈及死亡的机会却是少之又少。那你呢,有和身边的长辈或爷爷奶奶他们聊过,他们是怎么对待死亡的?他们有提及濒死时自己的愿望吗?


我之所以会关注老人和死亡之间的事情,源于一位乐观、积极、经常参加社交活动的老人试图的事件。老人选择这样极端的方式,出乎了我们所有工作人员的意料。


后经了解,才知道她的想法是 “感觉自己老了,说话、记忆力都不行,走路也变慢了,越来越觉得自己没什么用,就想直接把玻璃砸破,跳下去可以一了百了,我儿子、孙子他们工作都好忙的……”

从老人的诉说中,我们也可发现,老人对身体功能的衰退和丧失是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但她并未接受已进入“老年阶段”的自己;而作为工作员的我们,虽关注了她“积极地生活”,却也一定程度上都忽视了她当下对“变老”并迈向死亡的看法


我想事件的发生都不是无缘由,更是警醒我,应认识到事件中的老人经历的现状并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的存在;无论是工作员、还是作为亲人,我们都应去重新审视“如何看待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问题。


老年人生命质量与访谈结果

生命质量” (Quality of life), 是对一个人生活水准的综合性评价。老年人生命质量,亦称生活质量、生存质量、生命质素等,是一个多维概念,包括身体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状态及总体主观感觉,能全面反映人体健康状况。


由此可知,关注老年人的身、心、社、灵四方面的主观感受,是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死亡的态度和后事的安排,无疑是心理功能发展的一部分。而在实践操作层面,机构或社区工作员主要以文体康乐活动的方式向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服务,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老年人当下或亟需面对的问题——如何面对死亡。


在“对待死亡的态度”方面,学术界目前存在两种对立观点:一、老年随着身体功能的衰退和丧失、心理与精神状态方面以及身体健康方面的变迁,老年人通常比年轻人更害怕死亡、更回避死亡。二、老年人因为他们都有亲人或朋友的死亡经历,会经常思考有关死亡的相关问题,反而不害怕死亡和回避死亡的问题,他们会客观面对和接受死亡的事实。

对43位老人的访谈结果

参与本次访谈的共43位老人,平均年龄约82岁,男女比例3:1,其中34%的老人需要二级护理,15%的老人可完全自理,40%的老人需要机构工作员日常性的协助,11%的老人属于长期卧床。当他们聊起死亡时:


他们都曾表示:“最开始看到和自己同龄的人都逐渐离世了会有害怕、担忧,但是见多了就觉得反正早晚都是一死,不可避免的事情”。


89%以上的老年人在心里有想过自己身后事安排,但未和身边的人讲过,夫妻之间也很少。


生命终结的最好方式:无痛苦或控制痛苦,自然死亡。


生命末期最温情的期待:子女的陪伴。


最长情的告白:希望自己可以生活自理,不用麻烦他人,即使患病,也不愿连累家人。

善终与面对死亡

老年人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与处置方式,实际上反映了他们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人常说“无疾而终”是最好的“善终”,我想还应包括“如何面对死亡”。


善终的过程需要勇气去理解和面对死亡。接纳不回避自己因年老带来的身体机能等各方面的衰退,放下心中的恐惧和焦虑。认识到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走完的旅程,你忧伤、迷茫也如此,淡然、安详亦是如此。


善终不是好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终点。找寻自己对生命的意义,给自己的人生故事选择一个喜欢的结尾,用自己喜欢、期待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告别。如陪伴亲人、了却心愿,最后不留遗憾闭上双眼。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在生命的最末阶段,人生的圆满感不仅是老人他/她的自我成就感的多少,家人仍然是最重要的生活源动力。当我们渐渐长大的时候,父母却变成了小孩,我们一直都是他们的中心。因此,请多聆听身边的人的心声,希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事不会发生。


访谈内容节选

访谈一:什么是最好的死法?

PLN:我爱惜生命,但我不吝惜死,但是我唔想临终的时候只可以瘫系(在)床上,生活唔可以自理,那就快点死了更好,如果可以疾病死了或者自然死亡是最好

LBY:人生自古谁无死,我不逃避死亡,能够正确对待死亡,我知道“阎王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按照自然规律死亡就可以。 

LSR:谁也不希望死,但是如果要活受罪比如说植物人状态,或者要用靠其他人辅助,自己才能吃喝拉撒,那就不好了。我也不接受这样的自己。

访谈二:想让医生告知自己的病情?

LSR:检查出严重的病(像癌症之类的),医生告诉我也没意义的,不告诉我,还不会增加负担。这样死的时候会轻松些。

ZTJ:生出来已经没有经我同意了,死,我要自己做主,并且我有权知道

HYM:医生检查换重病,临死前,我还是希望工作员应该告诉我,如果真的快不行了,我希望有准备,可以跟儿女多亲热一会。

访谈三:要不要实施抢救?

PRN:有病都不想做手术,如果病得好严重,就唔不做手术了,不想挨一刀。

HM:我已经跟仔女讲过抢救成功也是废人,不想拖累人不要抢救

访谈四:希望一直用医疗器械为自己续命?

LEY:用喂食管,自己吃不了东西,那么辛苦,不好了不要用喂食管

PN:唔会,绝对唔会,抢救更不好,只剩下一条命没用,还会连累仔女。


古人尚有“蝼蚁尚且贪生”之叹,民间有“好死不如赖活”之语,可知众生无不好生恶死,对于死亡都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一种本能的排拒或逃避。然而,“黄泉路上无老少,孤魂多是少年人”。生命的脆弱对我们来说,更是一种不可抗拒和更改的事实。你或许会说“活在当下”才是人生的重要篇章,但活在当下的我们,身边的重要他人却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逐渐衰老,迈向死亡。你予他/她最温情的陪伴,将是他/她生命中最美好的遇见与终结。

来源:阿沐养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