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如何防止魏则西事件再演,以正确的姿势打开互联网医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互联网+医疗究竟有怎样的潜在价值,如何正确的打开互联网医疗?



有数据表明,2015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7.8亿美元,已经接近2014年全年融资总额。通过QQ、微博、微信进行医疗服务的个人或是机构不断涌现,上千种各式各样的健康APP进入了人们的生活,BAT三巨头也强势加入了互联网医疗。而出现的相关负面新闻如魏则西、血友病贴吧事件又将其推向风口浪尖。无论你对互联网医疗是支持还是反对,它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当下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因其蕴藏的潜在价值,它同时也是很多互联网企业正在探索的领域。


今年六月,谷歌与哈佛医学院以及Mayo诊所合作,对网络上的症状搜索进行优化。他们通过将网络上提及的健康状况与从专业医师处获得的高质量医疗信息进行比对,希望以此提供病状的概述,并且给患者自我治疗或是寻医治疗的建议。而微软则希望利用搜索去检验并且完善他们的疾病预测算法。因为数百万患者都在使用类似的术语进行搜索,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得以建立,微软就可以利用他们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尽早进行合理判断并且为患者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


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刚为魏则西等事件而心痛,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难免不对互联网医疗打上巨大的问号。


互联网医疗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


首先,触及人身安全的事都是大事。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否则很容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目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个别机构甚至利用低门槛的互联网平台有意误导患者走入圈套,患者很难判断信息的真伪,这就导致了魏则西事件、血友病贴吧事件的发生。互联网医疗需要妥善的管理来加以规范,错误的打开方式只会造成更多的悲剧。


而且现在的搜索水平也很难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建议。H1N1肆虐时许多人恰巧遇上身体的些许不适,便通过快捷的互联网进行搜索,结果发现自己的症状与H7N9看似相同并且因此担心、焦虑,但其实很多人只是普通的流感。谷歌的产品经理Veronica Pinchin表示:“目前互联网上的健康信息很难进行正确的引导,容易让人将轻微的疾病误认为是一些疑难杂症,引起不必要的压力和恐慌。”微软研究中心主任Eric Horvitz称这种现象为 “网络疾病妄想症(Cyberchondria)”。由于人类普遍对理解事物可能性的能力水平不高,而网络的交流能力更加有限,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在搜索自己病症之后,容易误认为自己得了某些罕见疾病。


再者,互联网医疗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信息的共享,而这必然导致对弱化个人隐私保护的忧虑。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我们的医疗健康隐私保护是否需要我们更加的重视?医疗信息泄露所带来的后果需要谁来承担?来自电子前线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律师Lee Tien表示,人类生物医学上的数据与其他数据有道德伦理上的不同,在弱化隐私保护前应该三思。


作为潜力股的互联网医疗


首先,互联网医疗因其便利性在一定程度缓解了我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稀缺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且提高诊疗效率。有进行过网上挂号的读者一定会感受到它的快捷和便利。曾经我们为了看某个专家门诊天不亮就早早去医院排队,有时候甚至还会遇到票贩子,而现在,只要在家进行预约,不仅能够拿到安心的门诊号节省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有数据显示,北京市2014年到三级医院看病的患者中有2/3都是常见病、一般性疾病或慢性病患者。不少患者排队挂号只为开药,这就有可能导致某些有疑难杂症的患者挂不上号。而通过互联网数据,能够实现对患者进行分流处理,实现分级诊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且,从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中可以看到,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于东部以及一线城市,而利用互联网的远程医疗、在线问诊等手段可以让偏远地区落后的医疗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医疗资源分布情况

 

其次,互联网医疗可以加强医患交流,并且在某种程度上缓和医患关系。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好不容易等到医生给自己问诊,但是咨询过程非常短暂,甚至有种时间上的紧迫感。其实这也不能过多责备医生,毕竟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完所有病号。但是这种短暂的交流,不仅不利于医生对患者的全面把握,而且很容易让患者感到敷衍,久而久之,也使医患关系更加紧张。而通过互联网付费医疗,医生能够对患者进行更全面深入的问诊,并且通过就诊满意度评价,可以让广大患者清晰地看到服务水平,也促使医疗机构重视自己的服务。不仅如此,互联网的远程技术还可让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病前预防、病后追踪的服务,而医药电商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的排队时间还能够有效杜绝“以药养医”现象。


再者,互联网医疗能够帮助患者诊断疾病,甚至能够对可能疾病进行预测,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名60岁的英国老人去医院就医时被诊断为哮喘、支气管炎和睡眠呼吸暂停,然而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治疗没有好转之后,他通过谷歌搜索正确的诊断出自己是患了鼻咽癌。而另一方面,微软通过对互联网用户的搜索结果以及社交媒体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出的算法已经可以对潜在胰腺癌患者进行预测,在产前对怀孕女性进行产后抑郁症预测以及对乳腺癌可能的阶段进行预测。如果能够尽早得知某些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将极大地帮助我们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减轻疾病造成的伤害。


最后,科学技术上的众多突破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目前软件硬件迅速发展,我们平时离不开的智能手机、身上佩戴的智能设备,通过一些健康健身APP都能够随时随地记录我们的身体状况,甚至比我们自己还要了解我们的身体。多渠道数据结合,对于无论是自我治疗还是寻医就诊都能提供大量、准确的信息。除此之外,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大数据对个人进行个性化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很多患病的风险。例如早在2007年5月,谷歌就开始投资23andme,这是一个为客户提供完全个人化DNA测试服务的公司,客户可获得涉及250 多项与健康相关的特征的测试报告,甚至还包含家谱、病史、遗传性状、对药物的反应预测等信息。掌握了这些信息,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有个更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在平时多加注意,预防疾病的发生。


现在,互联网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出台,一些机构也在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完善用户信息的管理。尽管目前那些由互联网医疗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已成为人们心中的伤口,但若有技术、有权力的人能够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对大众进行正确的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如今与每个人密不可分的互联网能够真正成为我们预防疾病、控制疾病的有效途径。


本文为北大新媒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大新媒体

微信号:beidaxinmeiti

微博:@北大新媒体

长按二维码 识别加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