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关于未来,听大咖们“更进一步”的预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昨日(2017年1月15日),未来论坛2017年会暨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以“预言,更进一步”为主题,以科学为入口,分享思想成果,探讨未来命运,以科学的创新精神影响世界。


年会现场为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和生命科学奖得主举办了盛大的颁奖典礼,并宣布设立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奖”这一新奖项。年会还就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交通出行、创新教育、科技创新等未来发展重要议题,推出了诸多重量级的主旨演讲和精彩纷呈的高峰对话环节。


关于这些议题,与会的学界与业界的精英在激烈讨论的同时,也给出了他们对未来的预测与美好愿望。《赛先生》特选编部分,以飨读者。


1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赛先生”    


沈南鹏(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未来论坛理事会轮值主席)

沈南鹏:每个人都可以做“赛先生”,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跟科学走得更近一点。我们的科普教育一直是非常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当然科普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里。走出校园以后,在人生的职业发展当中,你始终可以跟科学走得更近一点,我相信,过去两年未来论坛的工作让更多人跟科学能够有了更多接触,很多人又重拾了当年的记忆。

做一个“赛先生”是重要的。为什么呢?我看了看我们周围很多企业家、创业家和投资界人士,很多人当年都是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等科学大赛的获奖者,当时跟科学的亲近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相信今天我们这一批所谓企业家、投资者们已经很少用到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大部分人可能像我一样只在用加减乘除了,但我们当年(对科学)的亲近、我们当年对科学的认知一直帮助着我们。其实,今天没办法说清楚,(这种对科学的亲近)具体在哪一点上真正帮助我们完成了我们职业生涯中的很多飞跃。有人提到逻辑思维能力,这可能是其中一部分,但最重要的是科学给我们带来的终生的智慧和启迪。

过去30年中,商业智慧在中国发展迅猛,但我们应该问一下自己,过去的30年里我们的科学发展、我们的科普教育是不是一样与商业社会的发展同步。从某种程度来讲,我们今天的科普教育恐怕还没有像商业社会一样能走近更多人,还有太多工作可以做,能够让更多人成为“赛先生”。

2

未来教育的形态    


Richard  Charles  LEVIN(Coursera首席执行官、耶鲁大学前校长)

Richard  Charles  LEVIN:2030年的顶级大学看上去应该是什么样的?首先我觉得顶级大学应该要提供优质的全日制本科和硕士项目,现在我们也已经实现了,但2030年顶尖大学除了提供全日制项目之外,他们还应该提供什么样的项目?首先,还应该要提供完全在线学习的高质量硕士项目,其次是学分制的本科项目,同时它还要能够提供全球成千上万所大学的课程,让教育的疆域更加广阔、成本更加低廉;同时它还要能为企业、政府量身定制开发一些课程和学位,随着工作岗位不断的革新和变化,才能够跟上时代的节奏。

钱颖一(清华大学教授)

钱颖一:有另一种不同于教室中教学的方式、课堂中教学的方式,英文叫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实际上像湖畔大学这样的,包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也在尝试通过实践项目学习,这也是将来的方向之一。其实,医学院早就采用了这种方式,现在商学院也在更多地尝试。

3

人工智能   

沈向洋(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未来论坛理事):短期内,在人工智能的领域有很多的机会。第一,感知方面的问题。例如计算机语音,5年之内计算机语音识别的能力会超过人类。计算机视觉在10年内会超过人类。接下来更加激动人心的人工智能真正的问题,是自然语言处理。然后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问题,人工智能再向前发展,最激动人心的事情就是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结合。

最后一个很激动人心的事情在量子方面。一旦量子计算机做出来,这不是比计算机快10倍的问题,是快百万倍、亿万倍的问题,它们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所以,我经常讲有计算机和没计算机是两回事,没有计算机之前你是不能想象有计算机可以做什么的。在未来就是同样的问题,有量子计算机和没有量子计算机是两回事,量子计算机可以做的事情,今天在座的大多数人是无法想象的。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未来论坛理事)

李开复:我对人工智能充满了信心,对于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癌症这些问题我觉得基本都会被解决,心脏等等都会治疗的很好。我昨天跟哈佛医学院的院长吃饭也谈到了人体基因的检测加上更精准的治疗应该可以活到120岁,所以我们人生才过半。

4

关于生命健康    

庄小威(哈佛大学讲席教授、哈佛大学高等成像中心主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希望某一天,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细胞的全方面的认知,包括了解到细胞当中的分子,还有分子内的原子,有了这些信息可以打幅度地帮助我们增进对生命和疾病的了解。


周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瑟夫·埃尔金讲席教授及纳米结构实验室主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实际上,你的血液里,所有生物的信息都在变,原因是很多东西含量太低测不出来。几年前我发明了一个技术可以把测量的灵敏度增加100万倍,这样就可以把你所有的历史,得过什么病,什么时候得的病,通过化验都可以知道。


刘积仁(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我认为10年后技术和医疗的结合会达到更高的阶段,也就是说,在未来,医生之间水平的差距会极大的减少。医疗要做到从治病到预防的改变,个人的医疗大数据上将会形成个人参与医疗的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更低成本的时代。今后,人们去医院就像到餐厅点餐一样,可以清除地知道,治疗糖尿病需要多少钱,高血压需要多少钱。

5

科学之外 

朱青生(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北京大学教授):仅仅有科学是不够的。过去,我们认为艺术是历史上留下来的艺术品。现在的艺术改了,现在的艺术就是让你对不可知永远充满了行动和探索的能力的、那个不可以被归纳的事情。


谢宇(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和国际研究Bert G. Kerstetter ‘66 大学教授、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千人计划讲座教授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我想请大家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但更要尊重人类,尊重人类的文明。最后最重要的是,尊重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术、艺术家……要尊重每一个人,贫困的、没有职业的,残废的人……因为他们是人类的一部分,所有人都要尊重。


吴国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人·机·神”实际上是一个关于现代科学的生成的隐喻,就是说,眼看现代科学就要完成我们的使命了,什么使命呢?使人神起来,使人像上帝一样地造物,使人像上帝一样永远不死。这个话题是双重含义的,第一个含义是说,现代科学能做什么,眼看就要见分晓了。第二个含义是现代科学也要即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了,也可能要完结了。



邓锋(北极光创投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未来论坛理事)


邓锋:我觉得10年以后我对科学可能比今天更恐惧,因为我觉得它对人的改变不仅仅是一些方便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生活形态上。比如,虚拟和现实变得越来越模糊,今天看的虚拟可能是现实,今天的现实可能是虚拟的,包括都可以是虚拟的,婚姻都可能变化。今天很多很多数据,你任何时候干什么想知道都会知道。这是一方面的恐惧。

另一个方面的恐惧是,科学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很多方面发展很快,但是很多方面并没有解决问题,比如社会的问题,技术越发展我发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都没有解决。这也是我的恐惧之一。

6

寄语年轻一代科学家     



薛其坤(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2016年度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人)


薛其坤首先,要相信自己。如果你对于某件事情有想法,你要坚持你的想法,持续不断地努力,把它搞清楚。


J.Georg BEDNORZ(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做科学、做物理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和自然界打交道,去发现自然界的奥秘也是非常令人兴奋的,这和我们的好奇心其实是一致的。所以,在和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会获得很多的经验。因为自然并不是用来分析的,正确答案还是由自然界本身给出的。有的时候你得不到答案,可能是因为你问错了问题。你持续不断地提问,去问自然界。等你问到正确问题的时候,你一定会得到答案。因为,答案就在自然界当中。有的时候,也非常有必要去到别的领域看一看。


Klaus Von KLITZING(198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我们要像小孩子一样保持自己心中的好奇心。如果你一直待在你的舒适区,就永远在做重复的研究,做一样的事情,永远没有办法找到突破口。所以,你需要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要像小孩一样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当你看到一种新的东西,看到一朵花、看到一束光,你会觉得非常神奇。


沈志勋(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 Paul Pigott 讲席教授、物理系和应用物理系教授):第一件事情是花点时间了解你自己。有时候,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去了解身外之物,但是我们花太少的时间去了解我们自己本身。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只有你知道你生活的动力是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研究的方向是什么。只有当你真正的了解了自己,才会找到正确的研究领域。如果你真的喜欢现在做的事情,不管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只要你真的感兴趣,就一定能做得很好。所以,我觉得热情一定是最重要的。


第二件事情:你需要有独立的判断力。因为最终所有的事情,当你希望去接受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这也是教育的目的。我们并不是要学习技能,我们想要成为强大的具有独立思维的个体。这才是最终的目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想法非常有效地表达出来,传递给其他人。有了这项技能,我们做很多事包括做学术研究,都会更有效率。



1月15日晚,颁奖典礼现场


投稿、授权等请联系:iscientists@126.com

您可回复"年份+月份"(如201510),获取指定年月文章,或返回主页点击子菜单获取或搜索往期文章。

赛先生为知识分子公司旗下机构。国际著名科学家文小刚、刘克峰担任《赛先生》主编。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赛先生”。


微信号:iscientists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科学队长!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