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本想帮农民工争取权益,却害他们"无家可归",记者做错了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最近,北京“柜族”农民工住在廉价移动板棚里的事情,引发了很多关注。三伏天的北京闷热、潮湿,很多人在空调房里瘫在沙发上刷手机时,看到了这则新闻(详细报道)。

农民工居住条件如此艰苦,让很多人颇感意外。而在7月25日傍晚,随着“柜子”被拆(详细报道),网友的情绪开始变得愤怒。


工人刚搬进带空调的“新家”又变了,“柜子”被要求马上拆除。图为“柜子”旁堆放的杂物和拆下来的空调。 金硕 摄


小新(微信公号:cns2012),作为这个事件的报道者,遭到一些网友的误解,甚至指责。

有人觉得,小新是“好心办了坏事”、“让农民工居无定所”,也有人说“你把人家的家拆了”,当然,还有其他人身攻击,咒骂“记者无良”。

这些话让小新心里难受,但也能够理解大家的想法。


今天,小新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稿子之外的故事,希望您能心平气和地听我讲完。

7月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新路过红庙北里的一个工地。几个房门大开的简易板房引起了小新的注意。



图为工地附近的“柜子”。吕春荣 摄


走进板房,被窝和“汉子”的味道扑面而来,闷热潮湿得有如蒸笼一般,也就两三分钟,小新就已汗流浃背。板房里堆满了行李被褥,电线在地面杂乱无章地躺着。


一个十多平的“柜子里”,竟然住着十几个农民工兄弟。


他们随着工程往来于各个工地间,这个“柜子”就是他们短暂的容身之所。


图为生活里“柜子”里的工人。吕春荣 摄


潮湿闷热、不能洗澡,还经常有小偷光顾。

不过,他们根本不在乎条件有多艰苦。因为,这个只可以睡觉的地方,也承载着他们的梦想。

几位农民工朋友跟小新分享自己在外打工的故事,能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赚到钱,拿回家,给妻儿父母盖房子、供孩子上学,就是他们最幸福的事情。

他们的故事需要被更多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需要被更多人知道,他们的困难需要得到更有效地解决。

于是,小新的第一篇报道《探访北京‘柜族’生活:夏天像蒸笼 洗澡最麻烦》出炉。


中新网报道截图


这篇报道带来的社会效果非常好。

很多人开始关注这个群体,而被报道的农民工兄弟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改善。

7月24日深夜,一位农民工朋友给小新发短信,说公司领导给他们买了藿香正气水。对于更多人关注到他们这个群体,他们感到很欣慰。


一位农民工给小新的短信


7月25日一早,小新再次去“柜子”,看到他们的生活条件的确好了很多。老板不仅买了藿香正气水防中暑,还把有空调的屋子腾给工人们住。原本十多人住的“柜子”变成了八人一屋,屋里也挂上了空调。

这种情况,相信不止小新,也是众多网友最想见到的。

然而,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

当天下午,小新再次去 “柜子”时发现,“柜子”空荡荡的,床铺上只剩床板不见褥子。

金硕 摄


工人去哪里?

工地老板说,街道让拆掉所有的“柜子”,立刻、马上。

那农民工住哪?

老板的解释是:街道让搬的,他们已没地安置了。

小新马上去找街道,追问之下,街道办解释,“工地没有审批权,住那么多人不合法,具体由区住建委及部门负责”,而对于工人的安置问题,街道建议小新找朝阳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员。

小新又去找朝阳区住建委,他们的说法是:“工程快完工,脚手架拆除完毕,工人就散了”,而小新再次追问,“工人该如何安置”,区住建委则表示,具体由施工单位负责。

此后,小新电话联系了北京市朝阳区监察大队八里庄分队,他们也表示,简易房拆除后,应该由施工单位具体负责工人的住宿问题。

“皮球”被踢回了施工单位。

而施工方负责人此时已不再接受小新的采访。


金硕 摄


当晚,随着小新的图片报道《北京集装箱“柜族”工人搬离 柜房或将拆除》发布,网络上的不解与谩骂逐渐多了起来。

“都是无良记者害了他们,把他们从柜子逼走的!”诸如此类的声音,让小新措手不及,有些委屈。

联系不上之前采访的农民工也让小新非常焦虑。

但,小新依旧不觉得自己的报道初衷有问题。

与小新报道的题材类似,2013年,媒体报道了几名年过半百的人居住在离地面足有三米的热力井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件事情,也包括有关部门。

为了保障这些人的人身安全,有关部门将热力井封死。当时也有不少网友非常不理解,报道此事的记者甚至被当事人责骂。

然而,经历过今年的北京7.20暴雨和之前7.21暴雨的人不难想象,暴雨来临时,雨水灌进热力井,井底居住的这些人将会有怎样的遭遇?

回到小新报道的“柜族”,闷热的空气、到处都是的电线、还有可能遭小偷窃取财物,虽为安身之所,却处处都是隐患。

如果大家看到的不是这“柜族”的报道,而是另一篇题为《北京三伏天高温不降,建筑工人“柜中”中暑身亡》或者《北京一工地工棚午夜突然起火,或为电线短路所致》的报道,小新才真觉得自己办了坏事。

终于,在昨天夜里,小新等来了能够稍微安心一些的消息。

一位农民工朋友给小新发短信,说他们已经安置下来了,住在工地附近。他说:“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我们赞(暂)时还在这附近住,就两盘(三)天的活了刚刚搬完东西。”

对于记者所表达的歉意,他安慰道:“没事,就凑合两天了,你也是为我们好。”


一位农民工给小新的短信


和“柜子”一样,蚁族、鼠族、井下一族,近年来,在北上广等大都会,有着太多这样的人因房租压力选择“廉价”的生活。

被小新报道的这些“柜族”,只是一个工地上的十几位农民工。而在北京,在其他大城市,还有许许多多的“柜族”。他们白天为生计奔波,晚上只能在危机四伏的“蒸笼”中睡觉。


众多网友评论中有一位网友的留言让小新思考很久,他说:“以后别上新闻了,一上新闻就被拆”。



部分网友留言截图


从井底人到北京“柜族”,为何那些蜗居在城市角落的人,一被报道就遭有关部门拆除,?我们这个社会,到底如何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关注和温暖。


任何有良知的媒体,都不会想通过一篇报道让十几个人“夜宿街头”,我们想通过报道引发关注,彻彻底底地改变他们的生活境遇。

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让那些需要改进工作人尽快行动起来,而不是相互推诿;让那些应该担当职责的人从此重视起来,而不是一拆了之。


作为媒体,小新所能做的只有大声疾呼,只有不断追踪。我们声音有限,甚至作用微眇,但是,小新会一直坚持,永不怯懦。


哪怕,不被理解。


这就是今天小新想跟大家分享的“新闻背后的故事”。对于“柜族”的后续,小新还将继续关注。


今后,面对弱势群体的种种困窘,新闻媒体究竟应该怎么办?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小新吗?


相关新闻

探访北京“柜族”农民工:睡哪无所谓,给孩子赚到钱最重要


北京"柜族"居所被责令拆除,那工人们住在哪?



记者:吕春荣 金硕

编辑:王珊珊 阚枫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