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中国银行业的焦虑时刻 不良风险释放还要两三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摘要:利润断崖下跌、不良持续攀升、资产荒蔓延、离职潮风起云涌……对银行人来讲,可以说现在进入了一个“焦虑时刻”。

华夏时报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利润断崖下跌、不良持续攀升、资产荒蔓延、离职潮风起云涌……对银行人来讲,可以说现在进入了一个“焦虑时刻”。

7月7日,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在新浪“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的演讲开篇就毫不避讳地把银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逐一呈现。处在这样严峻的时刻,面对银行人心中不断升腾起的——“这个世界会好吗?中国银行业的明天会好吗?”问题,邵平称,要从短期的焦虑中抽离出来,放在长周期里回望历史的河流,去深刻地剖析原因,把握其中的规律。

不同于盲目“唱空”中国银行业的噪音,邵平的研究由表及里,抽丝剥茧,层层递进从商业银行周期考验、周期规模、周期超越的内外部分析中国银行业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

他在分析中国银行业陷入增长瓶颈和风险陷阱的原因时称,在之前的黄金十年中,借助于经济飞速发展、牌照垄断和利率管制的红利,银行很容易一飞冲天。这一片浮华也让银行患上了“懒惰病”和“盲目自大症”。

由此,面对经济下行,目前银行业腹背受敌。“不过困局是暂时的,只要我们痛定思痛,洞悉历史规律,接受历史教训,把握长周期发展规律,光明仍在前。”邵平称,经过经济大周期的洗礼,中国必将诞生出一批基业常青的伟大银行。

“也将诞生一批伟大的银行家。”坐席台下,一位来自国有大行的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称,邵平的演讲透露出新一代银行家的气质,不回避并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良风险释放还需两三年
“对银行人来讲,可以说现在进入了一个焦虑时刻。”开门见山,邵平就具体描述了目前银行业面临的困局。

近几年,银行的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2011年的36.34%锐减到2015年的2.43%,今年一季度虽然有所回升,但也不排除季度调节的偶然性因素。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零增长,银行业只用了短短的4年时间,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变化。

邵平进一步指出,比利润增速下滑更为严酷的现实是,商业银行不良率的攀升。今年一季度,行业不良率上升到1.75%的水平,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到4.01%,拨备覆盖率下滑到175.03%。

:“到今年5月末的最新统计,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大大地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突破2%,达到2.15%。这个分别比年初新增了2800多亿元,提高了0.16个百分点。”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当天的演讲中表示。

“同时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也呈同步增加之势,银行风险控制的压力、拨备的压力、盈利的压力持续加大。”于学军称,银行业将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

此外,鉴于全球日益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汇率风险的相互交织,索罗斯也放言:基于他60年的经验,金融危机再一次慢慢展开。英国脱欧及其引起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也让整个世界错愕不已。邵平坦言,现在要对中国经济触底和不良率见顶的时间做判断,可能还为时尚早。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同意这一观点并表示,不良贷款风险释放还需两三年。他进一步分析称,在新的转型发展期,银行特别要重视一个问题,就是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的错配,发放贷款后利润当期就增加,但3年后才会出现风险,5年后不良贷款会增加,7年后会形成损失。

“最为严重的是:银行在新增信贷的投向上也面临‘资产荒’的问题,原来风险较小的国企债务、地方政府担保的信用债也开始爆发风险。新增资产缺乏‘安全区’,银行腹背受敌。”
突围变局何去何从
邵平认为,之所以会造成上述困局,与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出现理念上的偏差不无关系。

前些年,很多银行在繁荣期高歌猛进,追求高额的会计利润,而对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缺乏考量。不良资产大量侵蚀利润的现实告诫银行业,现在进入到了风险调整的时候,原来创造的报表利润正在被风险无奈地调整着,在还历史的账。

习惯了顺周期经营,对风险则是有意无意地漠视。邵平称,所以摒弃短期的激进,回归长远的理性,使银行长期保持稳定的RAROC回报,这就是商业银行的经营之“道”。

经营之道具体指商业银行要摒弃短期的激进、回归长远的理性,使银行长期保持稳定的RAROC回报。RAROC(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即风险调整资本收益)源于美国,具体含义为将未来可预计的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的成本,对当期收益进行调整;同时为非预期损失做出资本储备,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挂钩,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率。

把握住稳健经营的“道”,银行就有了走向未来的可能;但邵平认为,要在困局中突围,脱颖而出,还需要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升管理水平,这就是银行经营的“术”。

之前的黄金十年中,借助于经济飞速发展、牌照垄断和利率管制的红利,银行一飞冲天,这也让银行患上了“懒惰病”和“盲目自大症”。比起国外优秀银行深厚的经营管理积淀,中国银行业略显单薄。

他以富国银行为例,称正是富国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助客户在财务上取得成功”的经营理念,抵制住了次贷业务、衍生工具等高收益领域的诱惑,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流程优化,将自身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了全美市值最高的银行。

最后,邵平指出,经历周期考验,中国银行业还需要银行家精神。邵平认为,银行家精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牢固树立稳健经营的信仰;二是矢志不移地加强战略管理;三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坚持有效创新的精神内核,有效创新要符合顺应政策而非寻求套利、支持实体而非资金空转、控制风险而非推波助澜的原则。


華夏時報 —思想创造价值—

  ▶微信 | chinatimes

  ▶微博 | @华夏时报 @水皮

  ▶网站 | http://www.chinatimes.cc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