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人生的STC算子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见到这么远道而来的朋友。在昨天的开智大会上,四位演讲者有聊时间的;有聊斯波克的;有聊宇宙的;有聊四不像的。在今天的开智沙龙,我的分享则是向所有演讲者致敬。

因为好奇,世界正在变得更美。在好奇地探索世界过程中,你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那么,如果求解人生难题也有一套算法,那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人生的 STC 算子

1. 一个四不像的故事

我是湖南人,说的是湖南普通话。1998年这一年,我来到了北京西站,开始在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心理系就读,辅修计算机。在大学期间,我是一个另类的人。十多年前,性格内向,口音外加口吃严重,和同学们交流困难。并且当时生活习惯不同于绝大多数同学。大学男生宿舍一般习惯晚上开卧谈会与打游戏,而我习惯早睡。因此,作息上很难与同学们保持一致。

不仅仅在生活习惯上如此,在智力趣味上也是如此。从初中开始,我一直保持着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这些图书往往冷门、枯燥,且有难度。当同学们看到我阅读的那些书籍,往往会掉头而走。我写作的主题同样是诗歌、小说、论文这些看上去无用的体裁。大一新生入学时,同学们表演的才艺节目是吹拉弹唱,而我朗诵了自己发表的第一首诗歌。朗诵完之后,因为我的口音与诗歌特定的表现手法,收获的是冷场。

从作息到智力,我在大学期间,成了一个「四不像」。我既不像多数大学男生一样,打打游戏,谈谈恋爱;我也不像班上奔着奖学金去的女生一样,天天自习,科科满分;我既不像隔壁的中文系男生一样,成为文艺青年,吟诗作乐,思念故乡;我也不像心理系学生一样,恐惧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与心理测量这类纯理科的科目,反之,我从小就喜欢数学。

那时的我,只觉得自己和周边的人大不一样,有时也会孤单。年轻人蓬勃的激情,使得自己就像一只迷失的麋鹿一样,试图寻找一个突破口。


幸运的是,我拥有整整一个国家的图书馆。当时就读的学校就在国家图书馆旁边。从大一入学开始,我放弃了学校的教学,开始在国图的各个阅览室穿梭。在图书馆的肆意阅读,年轻人的智力乐趣得到了极大满足。博尔赫斯总把乐园想象成图书馆的模样,对我来说,那时的天堂就是国家图书馆。

2. 求解人生难题

这种与众不同的自学会带来什么?我不知道。直到有一天。大三时,我的一篇论文荣获北京市首届挑战杯特等奖。在此之前,你就像一位隐士一样,在国图自我修炼。突然之间,被校园电视台采访,被挑战杯记者采访,被领导们在大会上颁奖。

如果用我当时接受的心理学训练来看,会如何解释这段年少经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这是心灵鸡汤容易想到的角度。科学心理学的解释,则会比心灵鸡汤深入一些,会告诉你要找到一个学习社群;进行有反馈的刻意练习等等。

后来,我发现来自心理学的解释还不够好。我的这段经历同样可以看做一个物理学问题,甚至,求解任何人生难题都可以用物理学来分析

当你将大学教育抽象成一个系统后,你会发现,这个系统是由四个典型要素构成:老师、同学、教材与你自己的输出。老师提供指令;同学提供同侪压力;教材(教学设备)提供学习素材或试验机会。


所有这些大学教育要素都是必不可少,不可取代的吗?并非如此。对于当时像我这样的「四不像」来说,因为口音与口吃等问题,与同学老师难以交流;同时教科书无法满足我的信息品味。此时此刻,我主动放弃传统大学教育,走向「自我教育」,反而无意中选择了一条最合适自己的路线。

当你主动放弃老师与同学,然后借助国家图书馆的资源获取教材,相比同龄人,你其实已经大不相同。那么,放弃三个要素后,你不得不开始强化最后一个要素:「输出」。

说说我当时大学期间的两个另类的输出吧。在大三时,我参与创办了国内一家心理学学术讨论网站,叫做「心理学进取之路」。心理学进取之路秉承进取、向上的精神与专业的学术讨论,曾经火过一段时间,持续三年多的时间,在Google与百度用「心理学」三个字搜索,心理学进取之路均是排在前三名。 当时不少从事心理学科研工作的同仁都会关注这个论坛。大家在上面讨论怎么做统计、怎么设计实验。

我当时大学期间很另类的一种「输出」就是在论坛上灌水。在图书馆看书后的心得马上转换成帖子。这些 BBS 灌水帖,多年后回头看,依然不少是有价值的。因为我是大量输入后拥有充分信息优势的一方。

另一种另类的输出形式是论文,我在大学本科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有少数论文,今天来看,依然有一点点价值。最令我兴奋的是,那十多篇论文,不少篇目聚焦在「社会网络」这个前沿主题上。如今「网络科学」已成显学。


多年后回头看,上述输出过程都是借助于庞大的信息优势做出的独立判断,很能锻炼当时年轻人的学术自信。而这种独立思维的训练,伴随我步入社会、工作、创业,一直受益匪浅。

我的整个大学经历,就是从大学教育变为持续的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同学从身边的变为网上的;教材从学校指定的几本教材变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图书馆。为什么以前看上去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我的成长经历中都可以去掉?为什么以前约定俗成的一套大学教育体系,在实践中证明并不是不可颠覆?

这就是我大学期间学会的重要一课:对于任意一个系统来说,并非每个要素都不可取代,缺一不可。一旦质疑任意一个系统背后的逻辑,你极有可能会发现创新的机会。 虽然刚开始,你一个人走上这条林萌小道时,你是一个「四不像」,甚至会不断怀疑自己。

毕业多年后,我一直在想,这套在大学期间对我很有帮助的方法论,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将其批量复制,复用到解决人生任意难题上呢?今天可以将这个答案告诉大家,它就是「STC 算子」。

3. STC 算子

什么是「STC 算子」?我先给大家出两个题目。第一个题目是:

一个车间流水线,机器人负责生产,不过由于生产工艺的问题,会导致一个要命问题,产生很多灰尘?你会怎么解决该问题?

有的同学回答,在车间里增加一套除尘系统;有的同学回答,在这批负责生产的机器人中增加一种专门用来除尘的机器人。这是人们容易想到的解决方案。然而,无论是除尘系统还是除尘机器人,都是做加法,把问题变复杂了。你会发现,其实人生难题也是如此。人生难题为什么难?当你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又不得不或者不知不觉引入一个新的复杂问题。你把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无穷无尽,疲于奔命。

更巧妙的答案,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时空变形。你仅仅只需要将流水线倒过来,安装在天花板上即可,灰尘会自然而然地往地下掉。机器人不是人,无需像人一样,不可以倒立工作。借助于时空变形,最终你得到了一个优雅的创意。

该答案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将其复用到其它场景中? 它就是STC 算子。什么是STC 算子?STC 是 尺度(Size)、时间(Time)与成本(Cost)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缩写。接下来的例子更具代表性。现在,请你回答。

航海过程中需要用船锚来牵引大船。船锚的重量和船的体积之间有一个计算比例,比如说一艘船的重量是一吨,这艘船锚的牵引力在 10 吨左右。在硬泥环境下,船锚的牵引力没问题。一旦碰到有淤泥或洋流的海域,船锚牵引力会受到影响。如何增大船锚的牵引力?把 10 吨的牵引力变为 15 吨、20 吨乃至100 吨?

有的同学回答,再添加一个附属船锚,获得更大的牵引力;有的同学回答,把这个船锚本身做得更大一些,这两个回答都很常规,常规的思维方式就是缺什么直接加什么。

不少人生难题也是如此而来。为了达成目标去做一件事,结果需要先花费很大力气做 A、B、C 三件事,又带来更多问题。

还有的同学回答,减轻船的重量。这也是一个不够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假设你把人生难题想象成矛与盾,增加船锚的重量与数量是解决矛盾左方,也在增加船本身的重量;减轻船的重量是在解决矛盾右方,你可以减轻一艘船的重量,却难以减轻所有船的重量。

当改变在系统内发生时,始终会是第一序列发生变化,较难获取到有创意的答案。很多没有创意的人生,也是如此,像困在瓶中的苍蝇,左奔右突,始终找不到出路。出路在哪里?你可以尝试用「STC 算子」来解决这些难题。

4. 人生的创新算法

当你解决人生难题时,一旦用具象的情景来思考,那么,此时你往往会着眼于情境中的利益相关方,此时,该难题多半无解。比如当一个小朋友喜欢发脾气,你给他贴个标签:性格不好。发脾气是因为小朋友性格不好;小朋友性格不好是因为他喜欢发脾气。循环往复,家庭只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矛盾。

前不久,我的一位好友去美国参观一个学校。这个学校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告诉小朋友,在你发脾气时,是因为你大脑中的杏仁核出了一点小问题。所以小朋友就明白了,原来不是我的性格不好,也不是我这个人本身不好,只是我的杏仁核暂时出了点问题。让它慢慢平静,慢慢恢复就好啦。

这其实就是「STC算子」的第一步:尝试用更抽象的概念来描述你的系统。 而不拘泥于眼前具象的概念。拿着船和船锚的这种具体场景来想象,可能永远求解不出有创意的答案,如果把「船」改为一个更抽象的描述,你受思维定势的束缚就会少一些。

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在水中牵引十吨、十五吨、二十吨的重量?

分离出把整个系统中的核心元素,使用抽象词汇描述。就像我当年的大学经历一样,将繁复琐碎的大学教育抽象为四个要素。语言不是思想的外衣,而是思想本身。语言会束缚你的思想,一旦你使用「上位层次范畴」词汇取代「基本层次范畴」词汇,那么,你更容易获得好创意。

第二步的关键就是时空变形。任意一个系统中,都存在三个核心要素:尺度、时间与成本。你可以尝试把其中两个要素固定住,把剩下的第三个要素极端化,就更容易获得有创意的答案。举例:

  • 固定住时间与成本,尺度无穷大会如何?尺度无穷小会如何?

  • 固定住尺度与成本,时间无穷大会如何?时间无穷小会如何?

  • 固定住尺度与时间,成本无穷大会如何?成本无穷小会如何?



在牵引力问题中,抽象的系统总共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物质」(船);第二是「牵引」(船锚);第三是「水」(海水)。如果对这三个要素分别进行极端化处理,比如把牵引变得无穷大会怎么样,变得无穷小会怎么样?再比如,水无穷大无穷小又会怎么样?这样一来,你会得出一些巧妙的答案。

举个例子,当水消失掉会如何?是否可以通过变形海水来增大牵引力?当思考至此,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有没有简单的方案,让水消失掉?一个有创意的答案是给船锚加上制冰功能。制冰会加大牵引力,等完成牵引过程后,这时候就可以把冰溶解掉而不影响船本身的重量。如果再往极端推导,把整个大海的一部分都变成冰山,那它的牵引力更不一样了。

这是一个极具创意的思想实验。为什么大家不容易想到把海水进行变形,由阻力变成自己的助力呢?当抽象成概念之后,你才发现,原来在船锚和船之外,还有海水这个容易被忽略的要素。而水的形态是可以发生物理变化的:从水变为冰。

这套神奇的方法论叫创新算法,它来自于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Genrich S. Altshuler)。阿奇苏勒在上个世纪,对 250 万份专利进行细致分析后,糅合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精髓,最终成功总结出求解高层次创新难题的通用算法 —— TRIZ。

5. 创新的层次

在创新算法中,「STC算子」往往帮助你摆脱思维定势。同样,类推到求解人生难题上,它也可以帮你摆脱不知不觉习得的人生定势。

第一个维度是「尺度」。尺度不仅包括空间的长宽高、地理位置、各类物理学的形态等,还包括抽象层面的尺度。神经元多到数百亿个,人类心智自然涌现;宇宙浩瀚无边,宜人地球自然涌现。神经元、心智;宇宙、地球,都是不同尺度。人类常常受到所在尺度的束缚,而一旦将尺度进行抽象与变形处理,无穷大、无穷小,那么,你也许会有新的发现。比如,当整个宇宙都是一个虚拟现实世界,人生意义何在?

又如,梳理人生绝大多数复杂的问题。常常有人提及,「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叫问题」,这句话其实是把一些偏心灵的问题归结到物质层面。再如安替老师提倡的时空选择论,去一个尽量靠近未来的地理源头,它是通过在一个大的空间尺度上进行迁移来解决人生难题。

第二个维度是「时间」。比如说昨天开智大会上安猪老师分享了一个很好的观念,从空间模式切换为时间模式。之前人类定目标时习惯用空间模式思考,希望占有更多用户或更大地盘。但一旦转换为时间模式就不一样了。写一篇文章,空间模式追求 10 万+ ,而时间模式想的是,怎样让文章在十年后、百年后、千年后还会有人愿意看?

第三个维度是「成本」。对成本要素旋转也可以推导出不一样的方案,比如有的人推崇极简主义。而我推崇在买书一事上,不考虑任何成本。


大家会发现,对尺度、时间与成本采取无穷大、无穷小的变形,你获得了更多可能。这些可能,有的你非常容易想到,有的很难想到。在创新算法中,将其区分为五个层次:微创新、系统的改变、跨产业解、跨学科解和全新发现。

  • 级别1:微创新。通常是显而易见的解决方式 ,占所有专利的32%

  • 级别2:系统的改变。次要的改善,除去一些矛盾,占所有专利的45%

  • 级别3:跨产业解。重要的改善,占所有专利的18%

  • 级别4:跨科学解。根本的改变/新的概念,占所有专利的4%

  • 级别5:发现。前所未知的新发现,占所有专利的1%


既然有灰尘就加一套除尘系统;既然要增大牵引力,那么就把船锚变得更大。这些都是微创新,它们是容易得出的解决方案,恰巧也是它们,阻碍了高层次创新。

这就是要跨学科思维的原因。真实世界的问题复杂多变,假如你不拥有其他学科的知识,很难提炼出恰当模型。在前面的简单例子中,「水+物体+牵引介质」这种模型,也需要你拥有高中以上的的物理学知识。因此,我在设计心智学徒制的第一个主题学习任务,就是快速掌握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100-200个模型。

你同样可以把创新五层次论类推到人生路径上,如果人生是一种求解,你是微创新——多数时候遵从多数社会规范;还是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呢?

上学时,你会发现,多数同学路径大同小异,上课写笔记,刷手机;下课谈恋爱,打游戏。但总有极少数人,不进教室,自学为主。从此人生路径开始分岔。毕业后,观察你所在领域的超级精英,他们和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或多或少,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乃至人生意义。

6.进化树

既然求解难题的众多尝试中,有诸多可能,哪一种求解会获得更好的结果呢?这就需要了解创新算法的另一个概念 —— 进化树。先给大家看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扳手的演化历史。


假设你要设计一个好用的扳手工具,一开始它只有一头,就是一块铁条上开了一个固定的孔,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无法和不同大小的工具对接。那么第二代扳手就变为两头:一个大孔、一个小孔。接下来,到了第三代活口扳手,你发现,可以将扳手开孔设计为可变的。于是,又回到最初的模型上了:只有一头。

回顾整个扳手演化,遵从了「简单、复杂、简单」的路径。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简单模型,接下来这个模型变得更复杂一些,然后这个模型又回归到简单。

这只是一个扳手的演化。如果将全世界的产品的演化路线总结出来呢?你是不是会发现更多类似「简单-复杂-简单」的演化规律?将它们用图示方法表现出来,这就是「进化树」。其中,最大的一棵技术进化树也许就是多快好省。技术演化路线总是,功能多的淘汰功能少的;快的淘汰慢的;品质好的淘汰品质差的;省力省心省时间的淘汰费力费心费时间的。

多快好省同样深深地影响到人类的语言与心智。试看「数量多」的例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如果我有四千枚舌头,我或许准备对你们每个人一一道谢,但我毕竟只有一枚舌头,所以用这一枚舌头向大家一并道谢,请原谅。— 伏尔泰《巴比伦公主》

再看「时间快」的例子: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鲁迅《一件小事》
完美的印象,杰作的眩惑。真是够呛放声大笑吧。啊啊。低着头一动不动的那十分钟之间他竟老了十年。——太宰治《晚年·猿面冠者》

然而,人类只是一个扳手吗?会像扳手一样进化吗?答案显然是:不。

7. 跳舞吧

身体不是认知的外在,而是认知的本身;语言不是思想的外衣,而是思想本身;修辞不是雕虫小技,而是发现感觉,创造新型认识,乃至人生意义。语言束缚着我们的思维,也给了我们带着脚链跳舞的机会。总有少数人类,创造不一样的人生意义。比如张爱玲并没有遵从默认的多快好省,试看:

整个的花团锦簇的大房间是一个玻璃球,球心有五彩的碎花图案。客人们都是小心翼翼顺着球面爬行的苍蝇,无法爬进去。
—— 张爱玲《鸿鸾禧》

「客人们都是小心翼翼沿着球面爬行的苍蝇,无法爬进去」,张爱玲把人一下子缩小了。接下来看一下第二个例子: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木心《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旦你不遵循人类默认的多快好省演化方向,你开始体验到不一样的认知冲击。这就是人类和工具的本质区别。认知科学家斯坦诺维奇(Keith E. Stanovich)认为,人类不仅拥有将事情做对的「工具理性」;还拥有将事情做好的「广义理性」。试看一个极端的例子。

一位女士试图,飞身跃下海边悬崖,撞到海边巨石而死。

显然,这位女士的「工具理性」工作正常,她准确地知道自己跟悬崖的关系,也准确地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那么,她为什么还会做这类非理性行为呢?我们暂时不得而知。在这两种理性尤其是「广义理性」上,常常出现的认知偏差,最典型的有三类:

  • 第一类是叫斯波克问题。斯波克是《星际迷航》中的角色,崇尚绝对理性,回避情感,这类理性障碍问题在于情绪表达有难度。

  • 第二类理性偏差叫做认知吝啬鬼。比如各类行为经济学发现的认知偏差。

  • 第三类是心智程序。比如概率知识会有助于增进我们的理性。



扳手演化遵从的是工具理性。它朝着多快好省的方向进化,然而,人类并非如此。人类不仅有一阶欲望(first-order desire),人类还会对这些一阶欲望进行批判。人类仅仅把事情做对还不够,还要把事情做好,这个「好」就是一个「广义理性」问题,它不是来自于生物本能,而是来自社会文化、习俗约定。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过载时代,你会掌握越来越多的工具,无论是心智工具还是实体工具;你会认识到越来越多优秀的人,这些都没有问题,但同时你要明白,人类是一个携带着基因和模因的机器人。每个人自身承载着各种各样的基因和模因,传承着各种各样的历史。在追求效率与进步的过程中,「广义理性」这部分往往是被大家忽略的。

这些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它是爱,也是智慧;它是美;也是好奇;它是卓越;也是灵性。人类机器人出厂伊始,就已经安装了一个社会脑程序。将事情做对,还不够;你还得与人类在一起,将事情做好。如何用人类的多重理性,与其他人类在一起,舞动人生,创造你的人生故事?

如何与人类在一起创造你的人生故事? 这就是我给大家提出的大问题!谢谢大家!

阳志平

2016-9-15

备注:这是9月11号,第二届开智大会次日,我在开智沙龙上的分享。感谢所有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顺便感谢第二届开智大会的所有支持者,尤其是两位主持人东朔与坤琳,四位演讲嘉宾安猪、 楸帆、景芳与毅斐以及所有与会者。希望大家享受智力激荡的快感。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