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人是物已非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我近来时常生出的孤独,绝望和无常感的真正来源是:穷和懒。为对抗这样的消极感受,我采取了一些看似积极的不留后路的行动。很多看起来属于我的东西并不真正的属于我,这令我惶恐,又令我充满斗志。回头看走过来的路,最苦的一段总会接着最甜的一段,最甜的一段又会接着最苦的一段。循环往复,从来没有真正的安稳。最近很累,奔波而无所获。但只要可以说出最近很累几个字,就十分安心。至少我没有荒度时日。


看起来记录家庭生活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有诸位亲人们都十分欢喜,能博他们一笑,也是我存在的意义。我记得高晓松还是谁在评论凤姐担任凤凰主笔时说,一个写作者是要从故事本身中脱离,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才能真正称之为写作。否则只是记录。我一直在故事里,我喜欢在故事里。就让我记录好了。反正也没钱可赚。


中午到小时候的邻居阿姨家里吃饭,像儿时一样丰盛。小时候我妈在外地工作,我爸常把我寄存在别人家里,这位阿姨就是其中一位。我看着她,从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到现在,儿子二十多岁。我说你不觉得生命就是循环吗,在四五十岁终于觉得自己不用太奔波的时候,又开始操心下一代,操心当时操心自己的那些事。她的头点得像小鸡啄米。


我跟她的儿子聊天,他今年二十岁。小时候我还能摸着他的头,跟在我后边沛沛姐姐沛沛姐姐的叫,如今已经是一米八几的大小伙,言谈中也没有了跳跃的音调。声音很低。你交女朋友了么。问出这句话我已然觉得自己是位阿姨不是位姐姐了,也忽然明白了长辈的心态。无论他们有多么爱管“闲事”,他们终是爱你,希望你好,希望你平安喜乐。


窗外是我长大的地方,小时候是水沟和泥潭,现在成了城市里重要的名片汾河公园。而树已经不是当年的树,路已不是当年的路,河已不是当年的河。小时候经常去玩的学校里,小卖部已经不再,换成了便利店。当年最开心的就是跟爸爸要一块钱,买一个哈密瓜味的巧克力。我的小学变得格外漂亮,新的塑胶操场,旗杆也换了地方。桑树被砍掉了,在原来我们乘凉的地方立起一块大屏幕。


这里的天永远是灰蒙蒙的。和小时候一样。从树林里走过的时候,仿佛还能听到小时候和爸爸比赛骑自行车时欢快的声响。我从这个地方,走向更远的地方,走到北京,走到地球的另一端,又走回来。我时常觉得奇妙。物是人非这个词,用在这里太不贴切,这词太萧条了,不适合生我养我的地方。旧人还在,人是物已非,我还是能在阿姨的床上睡一个安心的午觉,只是她的房子更大了更好了。我还是能在小学校园里碰到我熟悉的老师和校长,他们还是会对我笑,只是我们相遇的操场上,土坯变成了塑胶。


Z先生常说我总是把生活的微小事件上升到“人生”的程度,比如刚刚的“人生就是一个循环”。我是有这个毛病,我把每一天的生活都当成人生来过。我喜欢总结,喜欢反思和及时修正。但这终究是个毛病。我太敏感了,容易把情绪的泛化当成“人生”常态。其实经常下一秒就忘了自己上一秒在感慨什么。比如现在,我就忘了一开始是想写什么。结了一个毫无意义乱七八糟的尾。我记得语文老师说要“总分总”的,现在我“总”不出来了。大家周三愉快。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