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改革参考】从1.0课堂到3.0课堂,看看这学校是如何变革的?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校长会” 可以订阅哦!

在这里观察学校

在这里理解学校
在这里建设学校

“校长会"凝聚全国教育精英,提炼中国教育智慧,与您一路同行!

 



民小编说
3. 0 的学校,面向未来的学校。可以组合的空间,满足多样学习的需求;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界限逐渐模糊,主张纸笔考试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根植于自然和社会生态,基于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

上面所说的就是被网络赞誉为“北京魔法学院”的3.0版本学校,你知道它是如何建成的吗?今天小编参加了在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举行的主题为“家和•成学的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刘可钦校长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这所3.0学校是如何变革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所学校,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看看刘校长都讲了些什么吧!



2011年7月,在做校长的第10个年头,我走上了中关村三小校长的岗位,当时有131个教学班,6300名在校学生,这个超大规模的学校,给我带来了新的挑战,当然也带来了新的机会。


我们要到哪里去
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学业(考试)成绩,成型的学科性课程。一所传统优秀学校应该具有的我们都具备了。


但是,盛名之下,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学生多、空间小,负担重、压力大,统一性高,选择性少等等又困扰着我们。成绩与问题往往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般的并存,学校进入发展的瓶颈期。

如何克服障碍,走出瓶颈,我们需要站在更高位重新定位学校的发展。

建设一所3.0学校的设想开始萌生。

我们粗线条地,将学校教育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或形态:


  • 1.0的学校

满足于文字和计算的学习,每人有个课桌座位,能够读书写字就好,以学生学得又对又快为重要的评价目标。

  • 2.0的学校

班级授课制是基础和核心形式。各方关注的是学校围墙内一列列格子间的教室,如工厂流水线般的、基于课本的有限分科课程,以及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为主的教法。评价多是书面考试,产品是“合格”的孩子。

我们认为,未来的学习将发生在学生的足迹所至和人际关系所在,于是就有了3.0的学校。

  • 3. 0 的学校

可以组合的空间,满足多样学习的需求。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界限逐渐模糊,主张纸笔考试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根植于自然和社会生态,基于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重视学校教育共同体每一位个体的发展,而且是基于整体学校生态和气候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当我们有机会可以重建一所新学校时,我们并没有把精力放在追求新奇特的建筑形式上,也不是仅仅停留在“盖房子”这样的物理需求上,而是借助这样的支点,透过对中外世界学校教育发展史和现状的全面审视,从学校建筑空间开始探讨,重新认识学校的社会定位、认识学生,认识教师,认识师生的教和学,认识学校教育发展共同体的相关各方关系及运营机制。

通过学校空间支持、学业支持以及行为养成等三个支持系统,整体构建一个现代化的新三小。

我们从学校定位,战略目标、改革领域、组织保障、行为准则等方面阐述了学校未来十年的发展和改革的任务,回答学校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变革发生在哪里
班组群
这是学校空间上最重要的创新之笔,也是改进并带动学校各样关系重构创新之地。这里,3个不同年级组成一个班组群,这是师生家庭式的学习生活基地。

在班组群的学生不仅与同龄同学进行共同学习,同时也与其他年龄段学生共同学习,在小学阶段的六年中,再加上上下各两个年级,共五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起学习。在多样且稳定的“家”的关系中,孩子不仅可以有多样成长的榜样和同伴,同时也可以成为其他孩子多样的榜样和伙伴。

每个班组群由5+2(7)个教师组成家庭式的工作团队,不仅承担一个班组群所有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同时也通过跨年级的导师制,共同负责这一个班组群的所有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

随后,我们着手开始实验,在两个校区传统空间下分别组成了四个班组群同步展开验证性研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既保持班主任的优势,又通过教师的家庭式团队合作的导师;既体现分科教学的优势,又有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既有班级授课下的直接教法,又为合作、探究为主的项目学习提供了空间便利。

班组群,也为更加多样的家长的参与,以及家长和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更加丰富和立体的生态建设和发展,以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可能。

校中校(学校中的学校)

4个班组群构成一个校中校,共同负责3个不同年级师生的学习生活。为老师之间展开跨学科合作与协同教学提供新型的组织保障。这样数百人的小型学校的架构,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个体提供便于认知自己、同伴和团队、便于获得归属感的有意义的社会人文环境和合作学习的教育生态环境。


在普遍追求一个老师上好一节课的情况下,我们开始追求一群老师的协同教学,期望通过不同教师的组合,解放我们的教育力。 

 

班组群和校中校为学生提供学习小组,班级,班组群,校中校等多层多样多元的绿色生态学习组织形式,而不是传统的班级和学校两极生活。为教师提供的,也是班组群、校中校、学科组、综合学科组、项目组等多层多样多元的绿色生态工作组织形式。老师们的职业生活圈子也在这样相互交叉与融合的过程中扩大,建立更加多样的专业伙伴关系。


矩阵架构

我们将学校的组织架构和决策程序做了更加多元、多样的提升和改进。逐渐形成了规划指导评估系统、组织与实施系统的矩阵架构,共同承担学校的建设发展任务。


一条线是职能部门,即课程部、学生部、教师部、校务部,承担规划、引导、评估等工作。


另一条线是级部/校中校,承担学校日常教学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这是学校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管理单位,90%的事情都在这个层面上解决了。


第三条线就是非常柔性的发展部、创客中心、文化传播中心以及校际和专业组织合作中心组成了学校的众创基地,主要承担学校整体构架和师生创意落地的功能。三条线形成相互连接的矩阵式管理格局,彼此通过协商、合作完成重大/重要工作以及日常工作。


这样,无论在何种语境下,什么样的群体中,都能够清晰的表达我们的追求以及具体可行的路径。在轮流领航的过程中,提升教师团队的领导力。因为,教师身上具有的领导才能,是一所学校不断进步的宝贵资源。


新校区从设计、立项、建设到验收、入住,在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下,一天天的变成现实,200多名老师参与了新校区里的上百个项目的讨论。这是四年多的心血、情怀和专业的共同结果。我们的老师曾说“我们研究新校区的事,其实就是在研究教育”。


对教师而言,所有的参与不仅仅是为了形成共识,而是身处其中的共同创造。因为,变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内心的认同。




真实的学习

共同反思学科的教育价值。当老师们在每一个细小的领域和环节都做了相当细致的安排后,学生只要跟着老师走,就可以获得好分数。


但是,密铺的时间下,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没有时间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以及学习的问题与障碍,更没有机会经历合作对话质疑的学习过程。 “爱学习、会学习”应该是小学阶段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却被我们好心的剥夺了。


追问教育价值。为了获奖,社团的训练会加大时间和提升标准,忽略了对于学生的目标引导,以及对于作品的理解,学生心里装的是节奏和动作,却没有对于作品的理解之后由内而外的理解与表现;第一名、冠军、金牌等等是我们向往的,但是,如果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就会忽略体育精神带给学生的教育价值:规则、团队、友好、坚持、胜败等等,这样学生虽获金牌,但却是那样的单薄,我们不得不担心,胜败乃兵家常事,万一欲得而不能时,孩子还能否继续坚持,保持对自己的信心以及必要的敬畏?


以“真实的学习”为价值取向的生态大课程开始生长:即让孩子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学习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习得交往的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和积极行为。


第一步,就是在保留分科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整合成六大学科类课程群:(1)语言类(中文、英文);(2)数学、科学、技术、工程和信息 ;(3)历史与社会科学;(4)视觉艺术类(美术、手工、摄影、微电影);(5)表演艺术类(音乐、戏剧、舞蹈);(6)积极身体活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第二步,借助项目学习的展开,引导师生面向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和任务,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是跨学科、多学科整合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家长和专家在学习过程中提供“脚手架”和帮助。 成为我们开展真实学习的切入口。


第三步,借助板块式的学时设计,从课程管理上要求每周提供一个版块学时为组群内学习时间,为展开真实的学习提供管理保障。大板块的学时段,也逐渐淡化课上课下的两极生活,为同类的学科提供合作的空间保障,以推动老师间自然的协同与跨学科的学习。


孩子们学到了什么?

无论哪个国家的学校教育,最终都需要回答:学生学到了什么? 

   

我们的“毕业项目”就是一个综合各样知识和能力的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学习,也是检验六年小学教育的一个“里程碑”。 学生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展演等实践性环节,来真实地回答:在这六年中,我们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  


毕业论文类  包括语言艺术,数学/科学/技术/工程/信息等,历史与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学生任选其中一个领域里的现实问题,用毕业论文的形式,综合展现“获得语言、数学、科学、工程、技术、艺术、健康生活方式等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基于知识和证据的提出问题和调查的能力;认识自己与他人看法异同(包括原因、过程和结果)的能力;以及有效交流沟通的能力”。


毕业表现类  这是学生在某一领域的表现性特长。学生可以选择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积极身体活动的健康生活方式三种形式中的一项,在学校提供的毕业汇演、赛事、展览中,进行展示,比如表演、绘画展、身体活动、航模飞行等等,以及相应的文字介绍等。


毕业实践类  是学生个人或团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学校或者社区、社会的现实需求,设计并参与一个有创意的公益项目。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实践等项目方式,经历选题、设计、分析、实践、答辩等环节,从组建团队、确定选题,到查找资料;再进行现实世界的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决策、创意或方法。学生需要调动六年来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一个学生为了获取社区中公共环保车收垃圾的情况,走访了5个废品回收点,都碰壁了,最后,想出了一个主意“打工30分钟,帮人家数瓶子”。


知行合一才能够拥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而最重要的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可能真正担负起责任。因为,什么都可以替代,唯有成长不可以替代。


教师团队共同的DNA

无论是空间支持系统、学业支持系统,还是积极行为养成系统的建构,我们都是立足在全球背景下,展开的一系列的行动研究。


今年是我们建校35周年,无论遇到哪些困难和风雨,我们始终保持前行的姿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始终以积极地姿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的共进,淬炼了大家三小的精神,形成了教师团队共同的DNA。


•         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         接纳不同孩子的不同表现
•         珍视学生的差异和独特
•         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各样的机会
•         认识到教育的多样性
•         以开放的情怀面对学生、家长和同事
•         视野开阔,对自己和学生始终保持高期待
•         在团队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姿态


这些共同的特质,成为好老师们的标签,我们说一个好老师就是一门好课程。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学生建立一个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为了帮助孩子们为未来做好准备;为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和无法预见的需求做好准备。让家长和学生处于更高层次上,让我们每一天对自己、学校和社区都充满了自豪和感恩,共同建设一所好学校。


一所好学校,就是一个充满成长机会的博物馆。





文章来源| 根据刘可钦校长现场讲稿整理而成

来源:人民教育


主编:王洋

微信号:

18500644716 

编辑: 龚学成 

周上力


校长会宗旨:做国内最专业的学校整体提升智库机构和最好的优质学校教育智慧传播平台!

商务合作: 18500644716

投稿邮箱:200652005@qq.com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校长会”。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小编,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