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爱你不容易-分析报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计划生育政策重大调整 -“两孩”放开,不仅是妇产科人满为患,泌尿男科门诊的接诊量也出现了陡增。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虽然只是个开业不到两年的大医院,泌尿外科张弋医生几乎每次出门诊时都会有接诊这样的“患者”。看见引号了?!,是的,他们并非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病人。

 

这些男士简单可以分为了几种类型:

  1. 年轻准备初次要小孩,先检查一下来个“放心”!

  2. 备孕一段时间(时间长短不一),没有成功受孕,前来要求检查。

  3. 已怀过孕,但是太太出现胎停或流产、没有保住,看看是不是自己“有问题”?

  4. 年近中年或中年人,相应号召积极二胎的;前一个小孩已经不小,不清楚自己现在还“行不行”?

 

再看看这些男士,依据常识前来就诊最常要求的就是“给我查查”。提到分析,内容挺多,上度娘看看也能了解一些,包括量、形状、气味、酸碱度(pH)、液化时间、精子密度、精子数、活动度、正常精子比例(畸形率)等。


现在多数医院发的报告是所谓计算机图文自动分析报告,和以前的分析存在着计算机的区别。原来的分析是检验技术人员人工在实验室条件下应用显微镜、计数板等进行计数和判断,要经过相当的训练和指导才能出好报告。


现在主要依据设定软件定时定点操作,标准化确实有所优化,比如液化时间和精子计数等。但是,计算机有计算机的问题,翻译临床上的活动度和正常精子比率就是个问题。


活动度代表精子活力(动力学),常常分为ABCD四级。A级:具有良好前进力,镜下有强力的线性移动表现;B级:有明显移动,但是非线性,行程为曲线或弧线;C级:移动不明显,可见尾部摆动;D级:完全不动。从表面看,活动越强间接代表受孕能力越好,不动者有可能是丧失动力或死精。

过多的D级确实要担心是否死精,应该除外精索静脉曲张或精囊腺病变等。而不少报告强调A+B大于60%也就有失偏颇,这里有粘滞度问题、C级就一定不行?低于参考值的男士经常被冠以“弱精”,但是这些“功能不佳”者怀孕成功的不在少数,专业医生已经将其在判断不育的依据中进行了相当的下调。

 

另一个就是正常精子比例(形态学),参考值大于4%即为合格(此数值来源是上一年配偶有怀孕的男士的样本),本身就能吓人一跳。为什么这么低?要知道,计算机对着这一片精虫相当于拍照片。能拍好照片的人叫摄影师,而且摄影师要拍张好照片可是要把拍摄对象好好摆一摆,俗称“摆POSE”。


但是面对小小的精虫们,同时满足头体尾的“摆拍”实在困难,好不好?缩梗藏头、扎猛子、潜泳的有的是,计算机只能把这些算作“畸形”。所以,因为这个数值低而郁闷的大可不必。

 

好了,再看看来就诊的男士们,本人真的感觉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实在是世界领先!这些来的男士十有八九都是尊“领导”的指示前来,因此底气和自信一开始就是不足。记得自己当小大夫的时候,要是有怀不上的,先查的一定是小媳妇,老爷们咋能随便说查就查?现在不一样咯,也就20来年儿,情形已经倒过来了。


固然大可不必怀念“大男子时代”,第一种男士径自理直气壮地要小孩,不必有什么“不放心”的,要知道种子好就一定有好收成,真的未必!第二种男士要了解的是什么情况下才考虑不育:以前的标准是配偶双方性生活正常的前提下,不采取避孕措施大于等于两年未怀孕,且排除女方问题;计划生育政策下,也至少要求一年。接诊中大量的3-6个月就跑来看医生检查,实在有些无语!第三种男士,太太胎停或流产,其实不少见,就是因为计划生育下孩子金贵,所以显得突出。而且,检查对这方面没有半毛钱关系,已经怀孕了,男人的功劳已经记上了。还有一种普遍的误解就是看到报告中畸形精子多,就认为是种子不好,搞得庄稼不发育。要明白,别说畸形,就算动力不足的精虫也别想冲破层层险阻到达幸福的彼岸,连受精的机会都没有,哪来的胎停或流产哩?最后一种男士更是没有必要来查了!上了点年纪不光生殖系统,所有系统都会减弱,但是不乏帕瓦罗蒂等先贤的榜样,已经有过爱的结晶,再来个人丁就算是老天眷顾。几天前就有个离婚男士,50岁准备再婚个34-5岁的,生怕自己不行“耽误人家”;自己接近一年没有性生活,这个时候检查肯定报告好不了。把自己的能力寄托在一张报告,来确定人生走向?自信重要,没自信哪里来的给对方幸福?!


生小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过程,从进化的角度看不可能保证成功或毫无瑕疵,自身能够做到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一纸报告多数情况下不是否定自我的最终裁量,更不是男性性功能成败的标准。如果解读遇到了困扰,应该请医生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我已经看到不少男士从诊室走出时愁眉舒展的笑容了。


小贴士:

  1. 常规是一种临床检查,和身体、环境等都有相关性,单次报告不佳不一定是生育功能的最终判定。

  2. 分析前应有2-5天禁欲时间,但是禁欲时间不宜过长,不应超过两周。

  3. 不要在身体过分劳累或过大压力下进行检查。

  4. 如果合并慢性病变或长期服药,请告知医生。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