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工作,生活|谈平衡不如论取舍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女超人说:开设此公号以来,被问得最多、问自己也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平衡只是瞬间的、相对的状态,人生哪有什么完美的平衡,都是矛盾的取舍。分得清轻重,做得出取舍,这个目标是不是比平衡要实际很多?


(一)


今天朋友圈被获得雨果奖2016提名的中短篇科幻《北京折叠》刷屏了,去年刘慈欣的《三体》摘得了第73届雨果奖的最佳长篇故事奖,期待今年郝景芳也有好收成。




没错,科幻小说作家郝景芳就是前几天推荐的“晴妈说”公号作者。她是一名全职科研工作者,拥有物理和经济学专业背景,兼具知名作家、国标舞者、画家等多重身份,目前还在进行以脑科学、儿童和家庭心理学为基础的创业,有一枚不到两岁的女儿。公号THU2002给出的评价是:“不会写科幻小说、不会民乐国标芭蕾、不研究脑科学的经济学者不是好辣妈”。


膜拜之余,我曾问过她,你是怎么有精力做这么多事情的?

她的答案出乎意料的简单,只有四个字:“我睡的少......


确实,哪里有那么多天赋秉异,只是他们比你努力而已。如果硬要扯上特质,那只能说睡觉少意味着天生的精力充沛。


(二)


平衡,被不少人简单粗暴地解读为平均,比如一只天平的两臂平衡,一个物体的静止平衡,意味着质量或力矩的相等。


但将平均的概念用在个人时间管理上,有些牵强。比如为了平衡工作和家庭,把时间和精力在两方面平均地分配,就能两头开花了吗?想的美!你在每项任务上投入五十分精力,每份的产出最多也就是五十分。当需要平衡的东西越来越多,“雨露均沾”的时间安排就没有任何意义。


无论工作还是育儿,既然是责任,既然喜欢,既然有成就感,就努力去做。不要考虑平衡,而是要有取舍的决心。只有零分和一百分,没有中间选项。


我们取舍的是各种活动和兴趣爱好:在艳羡多面女神晴妈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她牺牲了睡眠和休闲时间,像鲁迅先生一样“把别人喝咖啡时间用于写作”(以及舞蹈、绘画、音乐)的努力。


取舍的是精力:虽然对不少人来说边际收益递减是个恼人的现象,不可否认的是投入精力越多,回报也越多。就绝大部分人的时间配置方案和使用效率而言,还不需要牺牲睡眠。


取舍的更是目标和预期: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应该清楚自己不可能完成别人的每一件托付、在所有领域都尽善尽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要狠心舍弃,一些不切实际的请求要婉言相拒,如果能换来自己所看视目标的顺利达成,又有什么遗憾的呢?


一取一舍,才能塑造独有的人生。


(三)

作为一个独生子女,我很好奇家有很多孩子的父母是如何“平衡”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曾经问老公,公公婆婆当年是否“一碗水端平”地照顾孩子?老公说,当然没有。那会觉得爸妈偏心吗?老公说,也不会,因为父母的行事标准并不是“平衡”,而“轻重缓急”。


比如哥哥中考冲刺的时候,妹妹只是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会照顾哥哥多一些。在哥哥上大学离开家之后,留在家里读书的妹妹得到的关注更多。如果两个孩子坐车同时都想坐前排(那时候没有安全座椅概念勿喷),那就看谁的肚子疼装的更像了……


每个孩子都有成长的关键时点,“抓主要矛盾”虽然在外人看起来偏心,但不失为一种平衡的好方法。刚生二胎的朋友也有类似的心得,妹妹刚出生,老大心里状态很不稳定的时候,要把陪伴老大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慢慢地妹妹长大需求多了,重心再做调整。这时候,她还惊喜地发现,老大也会更有自信地帮妈妈照顾妹妹了。


(四)

平衡不是简单的平均,又是什么呢?当我知道哲学家们认为这只是一种是“绝对的、永恒的运动中所表现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的状态时,也就释然了:很多人潜心研究平衡之术,试图在平衡木上走得稳当而长远,可望但不可及。


, “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既然平衡只是短暂的,不平衡才是常态,那就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又何必苦苦追求那一刻随时会坍塌的释然呢?


虽然我们要忍受混沌的生活,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分清生活的轻重主次。你是喜欢一个没有短板但处处平庸的人,还是有一些弱点,但某些方面特别出众的人?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后者好像听起来更有趣一些。但如果此人在你最看重的方面(比如品质)有问题呢?那我宁愿跟平庸的人在一起。


生命中的每时每刻,不应强求平衡,而是应该专注于当下你所选择的最重要、有意义的事情。放弃不切实际的空想,放弃平衡的执念,在工作的时候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面对孩子的时候投入百分百的爱意,就足够了。


(完)


点击文末左下角原文链接,阅读女神所著雨果奖提名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