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4年通过CPA考试,有些话想对2016考生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普通人一个,通过CPA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前后用了4年,不快不慢,回想考试历程,想说的话很多,现和2016年的考生分享这段经历。


注会到底有多难?

去年七月份跟一个刚高考的男生聊天,他说他报的会计专业,问我注会是不是努力了就肯定能考过……我当时不置可否,大概是因为这个过程根本无法用三言两语讲得明白。


注会有“天下第一考”的头衔,到底是不是最难的考试我不知道……要说难度,精算师、一级建造师也很难,应该是因为从事会计行业的人数比较多所以关注度高吧。


报考注会的人大部分都参加过高考,那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考试吧。本人高中是理科生,并且在高考大省,压力可想而知,但是我不敢说注会比高考轻松。当然两种考试的过程和目标不同、适应的人群肯定有所差异。有的人适合那种不断把知识翻来覆去举一反三来得到高分数的高考模式,也有人适合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吸收大量知识而不需要特别深入最终取得过关的成绩的注会模式。


注会90%以上的知识是正常人都能理解的,而且只需要掌握基本原理,但是其知识量远比高中三年的多,而且是在没有人督促、甚至没有人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考得上211、985的童鞋万不可轻敌,高考不出色的童鞋也大有机会。


注会的难,体现在大量纷繁庞杂的知识点上。六门课,教材少则几十万字,多则近百万字,加上每一门差不多厚度的参考书,光是看一遍就要花大量时间。


注会的难,体现在我们不会有特别大块的时间专门应对这个考试,需要处理好学业、工作、家庭的关系。它的内容之多要求我们必须保证总的复习时间,最好是集中的复习,而这是让忙于学业和工作的人感到心力交瘁的。


注会的难,体现在每年只有一次考试,偶尔的失利或者当年复习时间不足有可能导致信心丧失,或者因浪费一年的时间而产生压力。由于战线长,中途放弃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在没有接触过这个考试的时候,仅仅用“努力就能过”这么简单的字眼概括是不准确的,这个“努力”的内涵实在太广,受制于主观的毅力、禀赋、心理,还有外在的条件。


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是想说,在报名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时间、能力还有考试的难度有一个大致的评估,对考试的目的更要明确。对大部分人来讲,在没有接触过此考试而且时间不是特别充足的情况下(充足是说至少有半年全职复习时间),一次报5、6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们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从来不相信网上那种类似几十天通过某某考试、搞定某某词汇的帖子,要么他们智力超群非我力之能及也,要么就是他们在此前已经做了多项准备具有深厚的功底。如果真的相信这些在最后两个月、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开始复习你当初报的三门以上的科目,悔之晚矣。


补充一点:这个证书有点被好多人神话了。证书充其量只能证明学习、考试能力以及专业基础,不是说考出来了就能走上人生巅峰了。

怎么备考注会?

专业阶段的六门中,会计审计最难,都是注重理解,审计最好基本的会计知识。财管和税法偏重理解记忆加计算,税法需要少量会计知识。经济法和公司战略相对较独立,和会计没什么关系,偏重理解和记忆。所以在报考之前,非会计专业的最好先自学一下基础会计的内容。


个人认为,六门课的知识在实际工作用可能会有很多交融,但就这个考试而言交叉点确实不多,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报名搭配时需要考虑的我觉得就是把计算量大的和记忆多的搭配,理解性的和记忆性的搭配。


比如,如果报会计、财管、税法这三门,需要大量理解和练习,会经常出现脑子不够用的状况。可以将一门换成经济法或者战略这种不太费脑子、需要多看多记的调节一下。同理,如果都报审计、经济法、战略这种需要大量记忆的,尤其是对理科生来讲,里面全是文字见不到一个算式会疯的。


至于报考的数量,这个要根据个人时间。有人计划的是每年考两门三年搞定,但我觉得这个计划很危险,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基本上都是一年比一年少的,尤其是离开学校越久考试能力越差,这样看起来三年很平均但是后面的压力会很大,再加上我们不能保证每年的两门都考过,这样有可能会拖到第四年、第五年,会非常累。


我的建议是前两年如果有一年只能报两门的话,另一年最好报三门或者以上,这样能三年通过的几率就会大一些。如果想两年通过,第一年最好报3-4门或以上。


还有就是报考顺序,这个更是因人而异,有人说先把会计审计搞定后面就轻松了,还有人想先考个相对容易的增加点信心。各有千秋,自行掌握。


关于开始复习的时间。如果是第一次报考,报三门以上而且没有什么基础的,建议年后就开始看吧,先用上一年的教材,复习那些预计不会变化的章节,等四月份教材出来了不管看完没有换新教材看。


一般来讲,每门课至少详细地复习两轮。

6科备考心得

会计:这门绝对是一场硬仗。第一次考看了一遍真心没感觉,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智商。虽然自己是会计专业,但说实话我真正有点懂会计是从复习这门考试开始的。里面有大量的分录、大量的处理方法和原理,只有真正理解才能很好地掌握。涉及的会计分录必须在做题中掌握,把题目做熟了,自然就背会了,不用专门抽出时间死记。


这是我花费时间最长的一门,详细复习总共两三遍,然后配合重点章节的多次总结和强化。这门课重点突出,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所得税、收入、差错更正这些章节是绝对的重点,客观题和主观题都会出,占到半壁江山,其他知识点相对较容易。


会计教材比较晦涩难懂,尤其对没有接触过会计的来说,上面有大量的准则原文,最好听网校的课。第一遍学完没听懂千万不能泄气,再来第二遍、第三遍,每个人对这门课的开窍早晚不一样,但这绝对不代表你很笨。对于典型的题目多加总结,甚至直接拿来答案抄一两遍,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审计:初看审计教材,你会感觉进入了另一种语言的世界,里面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在说什么了。第一遍复习主要理解审计的思路,审计的语言,顺便掌握小的知识点。整本书虽然都是文字,但是真正要背下来的知识点不太多,我复习的时候总结过,也就几页纸的样子吧,关键是理解其中的原理。必出大题的那几章每一类题目需要多做几遍,小的知识点要复习细致。


财管:大学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的总和,是计算量最大的一门。但是,我最想说的是,数学不好的一点都不用担心,全书没有高深的数学原理(当然数学好反应快是有一定优势的)。大题的题型是有限的,而且不是很多,不像数学考试一样千变万化,所以只要掌握了典型的题目基本就没问题。小题也有好多文科性质的概念性的东西。另外一点就是,千万不要眼高手低。虽说没有太高深的知识点,但是陷阱还是有的,并且公式较多,实际使用的时候容易用错,所以还是要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题。


税法:背和做题平分秋色吧,既有需要死记的各个税种的适用范围、税收优惠、税率等,也有需要实际计算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多练笔,勤复习。


经济法:重点也是理解,理解所用的时间绝对比背诵的多。因为有些内容第一遍也是看不懂在说什么的,别说背诵了。第一遍过课本的时候重在理解,不要急于背诵,把参考书后面的小题做了,大题先放着,第二遍再细看。


战略:这门课有人说有意思,有人说枯燥没感觉,因人而异吧。教材比较薄(但是据说今年增加了不少)。感觉枯燥看不下去的我还是建议听一听老师的课,有些老师的例子生动形象,很有帮助。这门课的最大好处就是比较容易和实际联系起来,在理解了之后会特别容易背,一下子一大段就背下来了。根据自己情况,考前一周以上强化记忆。

关于课程

我是觉得大部分人听一下培训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少部分牛人和实在不习惯的人除外)。


好处至少有以下几点:


1、不容易犯困。


2、能抓住要点,也能找到非重点或者压根可以不看的地方,节省时间。


3、和自己看书做题结合,起到调节的作用,减少倦怠感。


常见问题


1、你过四门复习用了多久啊?


这个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是有一定基础的,而且有些科目也是第二遍复习了,即使这样我也花了有四个月左右吧,是学生不上班的那种四个月哦。


2、教材太厚太枯燥,根本看不下去怎么办?


既然选择了就坚持下去,最好找个伴儿,互相鼓励。还有就是前面说的,看不进去就听课,听累了就继续看书做题。


3、能不能不看教材,直接看参考书上的总结?


这个不好说,就我个人的情况书看的比较少,但是都放在手边,需要随时翻阅。


4、我某某章没看能过么?


看运气吧!


5、我只看重点的那些章节能不能过?


不能!


6、同时报了好几门,是几门同时复习好,还是一门一门复习好呢?


大多数人还是同时进行比较好,不是说每天每一门都要看,每天时间少的话可以轮流安排,今天审计、明天会计这样。


7、能用去年的旧教材么?


新教材出之前用旧的,出来之后一定买新的。

最后提醒

1、早做准备


2、贪多嚼不烂


3、计划性要强,提高效率


4、心态摆正


5、生活中值得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对一些人来说不考也罢。

本文转载自新浪微博@whut小小鱼,北京注协培训网整理发布。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小编提示:了解更多资料下载包,请点击“阅读原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考点聚焦电子版下载>>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