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一个毫无理想主义的创业故事(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这个世界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兔哥


大家好,很久没来扯淡,有木有想我?

今天趁着上午有一会闲工夫,出来跟大家聊两句。

就说说兔哥创业以来的这点事吧。

常来的看官们都知道,去年年底,兔哥创立了产业空间运营品牌“转型工场”,并且在北京建了第一个“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中心”。

简单地说呢,我们就是工业界的“创新工场”。

其实管这叫创业呢,有点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

因为跟那些把身家性命压进去,追求理想的创业者不同,兔哥既没有鸡血,也没有All In。

我的初衷只是让手头的闲置资源有个去处。

你们知道,兔哥是做投资的,因为工作属性,加上Marketing出身的兔哥比较会炒作自己,所以在工业4.0这行业里小有名气,,去年来拜访我的三教九流络绎不绝,接触的资源也就比较多。

然而同样因为做投资,这个资源的漏斗就实在是太大了——

兔哥通常一年只做一个项目,最多的时候能做俩,剩下所有的资源都白白流失掉了。

充其量就是闲的时候给别人做做顾问,收点顾问费而已。

去年年底,刚好有个机会,地方政府愿意支持,我就建了这么个“转型工场”。

当时主要是希望能把手头的资源放进来盘活,服务于地方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当然,肯定要顺便赚点小钱的。

你们一直都知道,我是个生意人来着~

接下来呢,我就给你们讲讲我创业中踩过的那些坑。

时间有限,每次分享一点吧。

有得有失,且供大家一乐。


臭棋篓子:

前文书说过,建这个工场,主要是为了盘活手头那一大堆资源。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盘活呢?

总得先找一个方向。

其实这些年我也接触了不少创业者,尤其是从零起步的创业者。

他们最大的共同问题就是,找不到方向。

曾经有一个工业软件的创业者跟我说,他摸索了两年,才刚刚搞明白自己到底要干什么。

我当时觉得他真是个糊涂蛋,连干什么都没想明白,还创什么业啊?

你们可能不知道,一个投资人的痛苦就是,每天在旁边看着这些臭棋篓子下棋,真是着急上火啊。

Ok,现在终于轮到我大显身手了!

我亲自去下一盘!

亲自去下一盘……

发现比他们还臭……

 

1、工业众创空间

工场建立之初,我是打算搞一个工业众创空间。

原因显而易见,做投资的干这个有先天优势——工场还没正式运营,找我预定入驻的公司数量就已经超过了政府给我五年的任务指标。

同时,因为是跟政府合作,我的成本压力比较小,所以我可以走开复老师的路线,不收租金,以行业资源和服务换股,在工场下面挂N家小公司。

这种商业模式其实就一句话,为创新者提供平台,然后分享创新成功后的红利。

逻辑看起来无懈可击吧?

我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

很快我就发现了问题……

首先,要入驻的公司虽然不少,但是他们大多只是看重兔哥的那点小名气,希望我给他们介绍资源。

这些人并不来工场实际办公,这样场子的人气就起不来,靠后续服务收费的计划也就无法实现。

其次,资源换股的确让我成为了不少公司的股东,那可是干股啊!这比以前真金白银的投爽多了!

但是我很快就发现,我需要给他们提供很多服务,而他们却不给我钱——因为我是股东……

这样一来,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换对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风险其实比我干投资还大——因为资源换股的筛选标准比投资低得多。

好几天没睡好觉,我终于想明白了这里面的玄机。

以前做投资容易赚钱,是因为我是在为有钱人服务,替他们理财的。

比如之前我的一位金主LP,光500平的房子在北京就有一百多套,我赚的那点在他们眼里看来都是小钱。

而做众创空间之所以赚不到钱,是因为创业公司本身就都是相对比较穷的,你从他们身上赚钱自然也更难。

资源换股,这个模式连开复老师都走不下去,最后要转型做投资基金,何况我呢?

在有钱人堆里打个滚,身上也能粘上几张钞票,所以创业归根到底,一定要为有钱人服务,你的商业模式才可以持续。

那位看官说:互联网公司不都是屌丝经济吗?

我只能说你很傻很天真,屌丝经济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普遍要造数据呢?

因为他们都要靠融资来活,融资融的是有钱人的钱,本质上是在给他们的闲钱创造投资标的,“2VC”商业模式归根到底还是为有钱人服务的。

 

2、数字化解决方案

想明白了这件事,我们就转向回来,把工场的业务重新做了定义。

我们大幅弱化了众创空间的元素,转而向大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

这个逻辑上也说得通,兔哥在这行里时间不短,亲历了不少工厂数字化的项目,虽然后期以做投资为主了,但是说到对工业数字化这块的理解,我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说干就干!

然后发现,干不了……

原因很简单,干不成,不爱干。

撇开新公司没有足够的工程资质不说,懂项目和做项目是两码事,就好比再好的骑手也不能去当赛马。

真要我动手起干工程,项目谈判、招投标、施工、回款、验收……这些当初我在外企打工时的确也都干过,但我很清楚那个风险高又不赚钱,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的系统集成,都是个红海行业,我没必要扎到那个泥潭里去搅和。

有那功夫兔哥还不如随便投个项目赚钱……

再者,我发现在解决方案领域,名气有时候起到的是负面作用。

因为名气意味着更多人知道,就意味着你是要想办法取悦大众,被大众接受的,这就是说我写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简单易懂,门槛越低越好。

但是工业这个行业里各个分支领域千差万别,每个细分领域的人都只相信自己领域的专家,所以我作为工业圈“万金油”,去给他们做解决方案,明显是不伦不类的。

说到这里,讲个插曲,我有一次去一家央企演讲,自己讲的挺高兴,下面的人却不感冒。结束之后一个该央企的朋友告诉我一个玄机:“演讲有的时候不是为了让人听懂,你就应该用那种最复杂的PPT和语言讲,他们听不懂没关系,你就往里硬灌,睡着了都没事,因为讲完了之后,他们会认为,这是真专家!水平真高!”

难怪兔哥老觉得专家的文章看不懂,原来只有看不懂的才能成为专家……

OK,回归主题,解决方案这个方向很快被Pass,兔哥又开始了新的尝试。

 

3.先进制造人才培养

工场建立之初,地方政府曾向我提出,希望我利用行业影响力和触角,组织最优的资源,建立一个工业数字化展厅,并且提供优质课程培训本地的工业数字化相关人才。

这也算是为大企业服务的一个方向,我也的确试水引入了很多合作课程,不过我很快就意识到不应该把这个作为重点——显然,兔哥虽然爱扯淡,但是从来没想过要成为一家培训公司的老板。

至于展厅,原本就是个赔本赚吆喝的事情,肯定要做,事实上我也做的七七八八了,但是显然也不能作为主营业务。

 

4.工业升级投资

三个方向都被否决,于是兔哥又回到了老本行,做工业升级的投资。

因为资金来源相对充足,我现在已经极少涉足小额的早期投资,通常投的是中后期Pre-IPO的项目,这里面有两种:

第一种是财务状况良好,领域较新的项目,比如新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军工企业、工业软件等等。

第二种是财务状况良好的传统企业,需要数字化升级,缺乏资金。数字化因为软件比较多不好估值,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通常不借,而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公司又不敢投,所以我也会直接投资于这种数字化升级的项目,因为只有我知道这个项目到底值不值钱。

不管是哪一种,投资人其实都很痛苦,你想象今天自己成了一个投资人,不是印张名片就行了,好项目从哪来呢?

除了小平老师开复老师那种大V能吸引项目自己上门,我等小咖大多是靠朋友介绍项目的。

但是一个人的社交圈是有限的,而且找上门的项目大多不太靠谱,所以这也是我以前做不了几个项目的原因。

转型工场的建立,可以方便我名正言顺的地毯式搜索优质的投资标的,那么我把投资作为主营业务也是理所当然,这也就跟创新工场的模式类似了。

唯一的问题是,又回到了原点,漏斗都下去的资源还是浪费了……

还得想办法啊……

 

从精品店到产业Mall

上面四个,好像哪个方向都对,但是哪个方向都做不了。

此时,兔哥也陷入了迷茫期……

直到有一天,我把这四站图拼在一起,突然萌生一个想法。

谁说一定要聚焦?其实可以什么都做啊!

你还别不相信,因为我可以做Mall啊……

于是我们把架构重新做了梳理,把原来的四个方向变成了Mall里面的四个模块。


1.先进制造人才培养模块

先是引入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捎带上几家跨国公司,共同做了一套工业数字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批量培训本地的人才。

然后是“转型公开课”,从技术讲座、到知识拓展、到隐形冠军训练营、再到明星大咖企业家内部分享,每月2-3场的活动,争取让整个工场热起来。

接下来跟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商会合作,开通了三个国家的工业数字化企业访学路线,今年我们会有三个企业家团分别前往三个国家,访问主要的企业和商会,洽谈合作。

最后,我们又跟美国国家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中心的承办单位伊利诺伊大学、以及中国投资协会达成了产融结合国家化人才输送的合作。

今年起转型工场的会员本人及其子女,就读这家世界排名第59的顶级高校,凭转型工场和中国投资协会的推荐信,可以免去托福GRE成绩,在转型工场接受自主招生面试。

最关键的是,这些事都不是我自己做,而是我孵化了一家公司去做,创始人是我多年的朋友,也是一位曾经从零做到几千万销售额的培训公司创始人。

这就解决了我人手不足,并且不专业的问题,此模块就算Ok了。

 

2.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

这一块比较复杂,资质问题、回款问题、项目周期问题,导致他都不适合重新孵化一家创业公司去做。

所以我直接引入了数十家最优质、资质最齐全的不同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由他们作为工场入驻的“精品店”,为本地企业提供各行业的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加上我们通过与地方的合作,能够比较有效的聚拢当地的优质企业家资源,这对于数字化解决方案企业也是很有价值的客户源头。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转型公开课的技术讲座免费讲师,以及展厅的展品也就有了……

兔哥真是个奸商啊……

 

3.工业升级风险投资

不知列位看官此刻是否看懂了兔哥这个产业Mall:

先是通过孵化的培训机构,给本地提供人才培养。

接下来把漏斗中的一部分有需求的企业筛选出来,由合作机构提供工业数字化升级的解决方案。

第三步就是针对于转型升级当中有资金需求的企业,直接提供风险投资,把我原来的买卖带上。

这个时候,培训和解决方案就都成为了我的核心,投资业务的尽职调查团队,帮助我搜集项目信息。

这个闭环就形成了。

 

4.工业众创空间。

到了这一步,工业众创空间就能发挥作用了,培训的机构、解决方案机构、软硬件供应商很多都是我用行业资源孵化出来的,他们都在这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可以为本地提供各项转型升级的服务,此时他们再享受众创空间的各项服务,也就理所应当——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经此一整理,我就可以同时干很多件事,但是却不用配几个人,因为这些都由相应领域的创业公司去做。

此时的转型工场,只做一件事,就是让这些中小型创业公司,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大企业转型升级。

既满足政府的要求,同时还能赚点小钱。

最重要的是,对我做投资还有不小的帮助。

下一步,兔哥还打算跟地产商合作,把工场的体系复制到各个城市去,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Mall”

同时,我还有一个隐藏的小项目,我认为比工场本身大得多的项目,这里就卖个关子不提啦~

 

以上,就是兔哥在创业路上经历的第一个过程:为自己寻找方向。

我讲这段故事,是想说明一点体会:

其实创业和打工最大的区别,不是注不注册公司,而是“自由度”。

创业者诚然苦逼,但却自由。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降低收入,甚至卖房子卖地也要去创业的原因——人类天生是追求自由的动物,老被别人管着真的不好受。

但是恰恰因为创业的自由度太高,可能性太多,人就容易迷失方向。

因为没人管你了,所以你反而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打工面对的问题是收敛的,你只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就好了。

而创业面对的问题是发散的,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问题。

所以傅盛曾经说,一个创业者最需要的,不是行业资源,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如何把问题收敛,定义出来。

而在定义问题的过程当中,很可能逻辑上无懈可击,但是一实际做就跑偏了。

原因在于逻辑是抽象的,而现实却是具象的。

只有你身处其中,真实去做了,才能发现问题在哪里,才能让问题越来越收敛直至你找到答案。

所以一个创业者,坐在那里想完美的故事十天,都不如懵懵懂懂的胡乱干一天。

今天我试出来的“数字化产业Mall”这条路,貌似比之前推动起来清晰些,能够做的事情实际些。

但是它是不是正确的路,直到我今天仍然不知道。

只有交给时间去评判吧。

因为这世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对不起我食言了……

说了以后不再叫“兔哥”,结果又叫了回来……

因为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叫我“阚总”或者“阚老师”……

我听着真心别扭……

而且我发现自从改了称呼,越来越写不出东西了……

看来兔哥只好在非主流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好啦,不抱怨啦……

我是工业网红兔哥……

工业4.0圈最能扯淡,扯淡界最懂工业4.0……

继续在这里跟你们分享我这个“伪创业者”路上的点点收获……

我的心愿是……

做最逗比的风险工业家……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