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一点经验】突发直播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今早醒来,法国尼斯一事刷爆朋友圈。在一个国际新闻微信群里,同行开始讨论起要不要在微信群对这一进行直播的话题。

        以我的一点工作经验,不同媒体扮演不同角色,而且由于不同媒体自身定位也不同,因而功能也不同。并非所有媒体都会进行直播,也并非所有媒体都有必要进行直播。

        突发网络直播经验

        这个话题,让我想到一些值得分享的往事。我是有突发新闻直播经验的。只要是有一定规模的网络媒体,只要有突发新闻,整个编辑部立即进入一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机制中。

        我第一段的经验是在一个国家级英文网络媒体。亲历过一次日本大地震的突发新闻报道。先是发快讯、短信(那时似乎还没有微博),然后等到稍微长一点的稿件来了之后,我们需要根据稿件内容,,同时,会有一个值班编辑立即赶做新闻专题页面(新闻突发阶段,没有专题模板,需要手动制作),然后所有编辑将最新内容发入专题,并在新闻稿中添加专题链接。


日本地震的手动新闻专题。

        在这过程中,会来几类稿件:一、文字类——直接通稿、、背景资料、分析评论稿等;二、图片类——当地惨状、图表;三、后期还会来一些视频。突发新闻的前期,不同编辑会有不同分工,有人负责专门发文字稿,有人负责专门发图,也有人负责专门做专题,当然,也有负责给文字稿加手动链接和配图的第四个人。而到了后期,所有编辑都需要做这所有的步骤。

        在国家级网媒做直播,一般也是只能用国家级媒体的稿件。因而这一类突发新闻网络直播,基本就是一个如何对现有信息进行包装和整理的过程。

        我第二段的经验是在一个大型门户网站。门户网站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用几乎所有网络公开资源。而且,由于是大型商业网站,比较注重新闻的商业传播,因而该新闻网站具有突发新闻的新闻专题模板——这让任何一个编辑在应对突发时,都可以独自应对,并且做出的新闻专题也十分美观。

        我经历过一次朝鲜核危机的突发新闻报道。由于有固定模板,所以作为编辑,我只需要把一级新闻的位置放在模板的最醒目位置,把二级新闻等等往下放,然后在其他版块防止相应内容,一个快速的新闻专题网页就做好了。


朝鲜核危机新闻专题。

        做好了突发新闻专题页面后,该约稿赶紧打电话跟专家约稿,该制作图解新闻赶紧让产品部做,或者自己去搜外媒现成的图解,进行PS汉化,以充实这个新闻突发专题。同时做一些跟此突发新闻专题有关的过往新闻专题。

        如有必要做微博类新闻专题,可以用微博突发新闻专题模板进行制作。选取那些可以不断提供新闻素材的潜在媒体,进行新闻聚合式直播。


法国大选微博新闻专题。

        微博新闻专题的好处就是,迅速、直观,而且对直播突发新闻的那些个媒体都有广而告之的作用。一举多得。

        在2014年之后,门户网站的突发新闻专题按某办要求,全部采用固定格式。于是,原先这种美观的专题,已经基本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平淡简约风:


巴黎恐袭新闻简约专题。

        随着电脑页面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出现了很多种“集才华、美貌于一身的”新型新闻专题,向上翻一个页面,就会出现新型多媒体界面。

        当然,正如某媒体朋友指出,由于我们国家的特有新闻体制和模式,如果没有驻外记者站,很难像外媒那样在突发新闻直播时获得第一手新闻。当然,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可以让网媒在第一时间找到前方的陌生目击者。但从根本上说,这种和外媒在突发报道时实力的差距,由于资金、人力等的投入和其它因素的限制,是显而易见的。

        历史纪录片制作经验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一点,我的工作经历中,有一段协助拍摄并研究历史纪录片的工作经验。我认为,这段经验,对突发新闻报道很有启发。

        纪录片需要还原一段已经过去了的历史。这根突发新闻不一样,因为突发新闻是“正在发生”的新闻进行时,而纪录片则是“已经发生很久并且已经部分尘封”的新闻历史。这是两种看新闻的角度。两种角度应该是互有补充的。

        对于已经过去很多年的历史,当你拍摄并研究完一段纪录片时,你会感觉,很多新闻档案中,不经意间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是决定这个新闻走向的导火索。甚至,由于很多段历史已经久远,因而很多新闻照片上的核心人物已经纷纷逝去,反而,那些照片上的“非核心人物”反倒成了必须重点关注的核心人物。纪录片需要通过这些“非核心人物”去从各个角度还原核心人物以及那段历史的各种侧面。

        举个简单例子,。,但也有很多陪同人员。但,当年的新闻只关注大人物,对随行一概不问。然而,时过境迁,当年的大人物都已经逝去;这时,,就变成了我们需要寻找的对象。他们,就变成了那些可以讲述故事内幕的人。这叫新闻的再发掘。

        这是一张著名的照片。照片中,。然而,在很多年之后,人们才发现,,还有一个人,名叫洛德。这位洛德,后来成了美国驻华大使,,现在仍然健在。


照片中,其实有6个人。

        这段在某媒体拍摄中美纪录片的经验启发我,当在报道突发新闻时,任何平常的微小细节,都不要忽视。当所有媒体关注同样的那些大问题时,不妨作为一个视角不一样的媒体人,定能发觉一些不平常的东西。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