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都说VR进入寒冬,看德国人如何搞出新花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 点击上方“青亭网””关注我们

青亭·时闻:低调的德国老战车,在VR上大隐于市

都说中美日VR是世界前沿,大众殊不知隐身多年,低调到没有媒体报道的德国VR也是遍地开花。

在法兰克福,青亭驻外编辑老姚在当地一个小型VR爱好者聚会上瞥见了德国VR的冰山一角,相当惊艳。

本次展会在位于法兰克福市中心的德国铁路Deutsche Bahn大厦30层举办。没有CJ娘也没有铺天盖地的营销,整个展会的氛围更像是一个交流会,“小巧”是我能想到最贴切的形容。

参展的VR AR企业大约有10家左右,其中既包含德铁和汉莎航空这样的大型企业,也包括下文中将介绍到的小型初创企业。

法兰克福VR AR小型会展现场

汉莎和德铁推出的更像是VR周边体验:汉莎航空在展会中间搭建了一个飞行模拟器,体验者可以趴在上面体验飞越云层的感觉;

德铁的体验则是用VR参观车厢,包含坐席和餐车等,德国用火车进行超过一天的长途旅行的人数较少,服务质量是不少旅客的首要考虑,德铁这一贴心小应用解决了长途旅客的担忧。

汉莎航空的飞行体验游戏

说完两家大公司,来聊聊我在展会上遇到的几家小型初创公司。

很少在网上能听到德国VR的消息,抓住机会我不禁多和德国创业者多唠了几句。在展会上见到的多半是To B的初创公司,针对汽车、房地产、营销等领域的大公司为其提供服务。

一家叫做Factor Six的公司联合创始人Holger Trost向我抱怨,德国投资人比较传统,不爱投资风险高的初创企业,这是德国VR初创企业“隐身”的原因之一。

Factor Six主要为企业提供VR创意解决方案,在VR宣传片中传递企业文化和产品信息。

在体验了2分半的宣传片后,我深深体会到德式设计的匠人精神。宣传片虽然采用卡通动画的形式,但设计非常精巧。

包含抓握漂浮的产品,在VR中体验者左手用手机扫描右手产品上的二维码,还能用手柄和一直叫做Fluffy(毛毛)的紫色萌物互动,场景变换也十分精妙,处处体现着设计者的创意与技术水平。

青亭网驻外编辑老姚体验Factor Six产品

问起为什么不把这样精彩的设计放在移动VR端,从而向更多用户进行推广时,Trost指出,“移动VR的体验非常平面,用户不能够在Z轴(垂直高度)上进行互动。

这样只在同一高度上前后左右转动头部,对人体来说不够自然。我们希望打造最自然的体验,让用户更加舒适,从而更能接受VR。”

我在会场上还发现了一家VR行业“老人”——位于斯图加特的Lightshape公司。之所以叫做老人,是因为Lightshape从12年开始参与设计研发VR应用,在第一代Oculus开发者版设备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开发出自己的app了。

那时候Oculus还没被Facebook重金收购,Lightshape的行业判断相当超前。

现在Lightshape主要为工业设计提供VR解决方案。展会上我体验了Lightshape开发的汽车设计应用,设计师能在VR应用中进行简单的汽车内饰组件和颜色更改。

有趣的是,为了保证使用者体验,Lightshape将主机改造为背包,这样设计师不必担心在创作时碰到线缆,可以随意在区域内走动。

经我体验,主机背包相当轻,女性也可以轻松背着工作。虽然背包电脑只是体验的一部分,但是一家做软件的公司自己搞出个背包电脑,也是相当不简单的。

Lightshape所用的主机背包,非常轻

在跟技术总监交流时,聊到德国VR隐身的现象,从业多年的他认为,德国不少大型工业,如汽车、机器人等都对新技术非常敏感。

在第一时间就将其纳入自己的商业应用中,但因为德国企业相对保守,市场也比较稳定,这些大公司很少对外公布自己的VR应用实情,同时也要求为其服务的初创企业保密。

因此,沉稳的德国经济和商业文化让林林总总的VR公司大隐隐于市。

总体而言,德国投资人和经济大环境对VR持相对理性的态度,大部分对VR产业的投资仍来自于工业实体,大众和风投的参与热度相对中美而言较低。

由于德国本国对VR行业的保守态度,国际资本介入的可能性很大。

想看看法国人是怎么玩儿VR的可以点这里:→法企首聚北京,尖端VR/AR化博物馆亮瞎眼

想看看硅谷怎么玩儿VR的点这里:→硅谷顶级投资人:VR社交很重要,中国不再是抄袭者

以上新闻配合青亭网,食用效果更佳





本文为青亭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