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华山派:儒家的隐喻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少武郎    编辑/少武郎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术门派,武功最高的大都是有文化背景和哲学底蕴的。比如背景的少林寺,道家背景的逍遥派和武当派。


这些门派多有大宗师级别的武者,概因这些门派都是有哲学依托的,从道家思想中领悟出来的武功往往超凡脱俗、博大精深。光听名目就可见其宏大气象和文化根底,如“太极拳”、“北冥神功”、“无相劫指”、“大慈大悲千叶手”、“拈花指”等等,无不内涵丰富,典故深远。


少林派和武当派的人物,其处世哲学自然也充满佛道的味道,除去武功以外,本人也是佛道修行的高士。比如少林派的扫地僧、武当派的张三丰。少林派和武当派隐隐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道教。


道教虽然是中国本土宗教,但是在民间,比道教的影响要大一些。因此在小说中,少林派在武林中的地位也稍高于武当派。


金庸本身是居家的修士,擅佛理。而所处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生变迁,又让他蛰居香港。他的武侠小说因此也充满了悲天悯人和道家逍遥归隐的气质。书中角色的结局往往也归于佛道彼岸。如出家的萧远山、慕容博、段正明、王重阳、一灯、裘千仞,归隐的令狐冲、张无忌、袁承志、杨过等。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和道教以外,还有一派思想更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社会,那就是儒家思想。儒家讲究积极入世,修齐治平,金庸武侠小说中有一个门派,正是儒家的化身。那便是华山派。


华山派在金庸武侠中出场的次数和少林派、武当派相当。有少林派出场的小说有《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等。有武当派出场的小说有《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碧血剑》等。基本上是有少林必有武当,有佛必有道。


此乃中国唐宋之后文化一大特点。比如《红楼梦》开场和结尾,佛道代表“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贯穿其中,以旨小说归途。“僧道携手”乃中国文学艺术常用手法,佛道两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之影响和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华山派出场的小说有《碧血剑》、《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鹿鼎记》。其代表人物有:穆人清、袁承志、岳不群、风清扬、令狐冲、鲜于通、黄真等。


之所以说华山派是儒家化身,并非笔者牵强附会,细看文字,便能发现其中儒家的门道及章法。


少林派的武功源出达摩,是大名鼎鼎的僧人。武当派的创始人是张三丰,是天下闻名的道士。华山派的创始人金庸也有交待,在《碧血剑》袁承志拜师一节中写到:“那老人(指华山派掌门穆人清)取出一幅画,画上绘的是一个中年书生,神态飘逸。那老人点了香烛,对着画像恭恭敬敬的磕了头,对袁承志道:这是咱们华山派的开山祖师风祖师爷,你过来磕头。”


这里面有两个信息:第一,华山派的创始人是书生打扮。第二,这个书生姓风。


书生打扮可不就是读书举业的儒生吗?这位风姓书生何故创立了武术门派,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华山派在此亮出了他的文化标签:儒家。


仅从创始人的打扮上便下结论说华山派代表儒家,并不能让人信服。书生打扮的武人多了,昆仑派的何足道、桃花岛的黄药师都一副文士模样,但我们不能说昆仑派和桃花岛就能代表儒家。


少林派代表,除了僧人的身份外,其武功名目、行事方法都是向文化靠拢。武当派也是如此。所以我说少林派代表,而武当派能代表道家。(武当派有个最具儒家气象的张翠山,早亡。)


华山派出场的两个掌门人岳不群、鲜于通都是标准的文士打扮。《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出场时:“墙角后一人纵声大笑,一个青衫书生踱了出来,轻袍缓带,右手摇着折扇,神情甚是潇洒。”


《倚天屠龙记》中鲜于通出场是:“折扇轻挥,缓步而出。张无忌见来者是个四十余岁的中年文士,眉目清秀,俊雅潇洒。”


可见华山派自风祖师创派以来,文士打扮、折扇轻摇、英俊潇洒便是其常态形象。风清扬和令狐冲虽然一老一少,但都是潇洒英俊的帅哥。华山派多帅哥正如儒生也多帅哥形象。比如:许仙、张生、董永、宁采臣等。影视作品里的华山派方巾青衫,正是儒生打扮,与其他门派区别明显。



除此之外,华山派的武功名目也是儒家味道:《笑傲江湖》里的'紫霞功",《碧血剑》里的“破玉拳”、“混元功”,《倚天屠龙记》里的“两仪刀法”等等。


当然,最能体现出儒家文化还是在人物上。华山派的人物大都是积极有为的,无论是穆人清、袁承志,还是风清扬、令狐冲。华山派在江湖世界中也是站在江湖道义的一方,属于名门正派。就算是岳不群、鲜于通等反面角色,也试图积极维护道义的外表。


穆人清、袁承志师徒更是积极襄助闯王义军,发粮赈济灾民,刺杀满清敌酋,所作所为,桩桩件件,无不是想救百姓于水火,施仁义于天下的儒家追求。


然而和历史上的儒家一样,华山派的这种努力却经常以失败告终。李自成在儒家知识分子李岩和儒家侠士袁承志等的辅助下攻占了北京城。然而大权在握之后迅速演变为专制帝王,。李岩被冤杀,袁承志只能远赴海外隐居。


,也是可以的,“曲线救道”技术上也是行得通的。中国历朝历代所谓儒法结合,王霸杂糅其实就是儒家知识分子和法家帝王的既配合又对抗,双方如同跳着拉丁舞,进退周旋。


然而法家君主的专制越来越强,往往成为领舞的一方。儒士经常被权力奴役或主动转黑。比如鲜于通和岳不群。


,,他们只是选择了儒家这种最讨巧的身份,其实并非儒家。


鲜于通原本就是个渣男,落井下石,恩将仇报,赤裸裸地追求声名权利。但他混的很不错,用阴谋诡计害死了师兄白垣,当上了华山派掌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时候,他还是联军军师。


此类人不能代表儒家,但却大量混迹于儒家的门户中,兴风作浪,是儒家内部的蛀虫。


岳不群则不同,他的居所叫“有所不为轩”,他的外号是“君子剑”。他修身齐家,有贤妻爱女。他文质彬彬,江湖上名声极佳。


然而岳不群的背上有两座大山。一座是理想的追求,一座是权力的逼迫。


他的理想是要重振华山派,但是却处于日月教和嵩山派的双重压力下。华山派原本实力很强,但是分成气宗剑宗两派,互相倾轧,实力大损。中国历史上儒家士大夫往往也是如此,,直到今日。


华山派的内耗使得嵩山派做大,左冷禅成了五岳盟主。岳不群要周旋的除了狼子野心的嵩山派,还有更加霸道的日月教。


岳不群想重振华山派何其艰难!于是他服了一剂猛药:挥刀自宫,修习辟邪剑谱。他果然成功了,击败了左冷禅,夺得了五岳派掌门的位子。


然而从他下定决心自宫开始,他便背弃了华山派。他成为了权力的奴隶,他抛妻弃女,自毁华山,变得阴狠毒辣,面目可憎。


历史上有太多的儒家士大夫步了岳不群的后尘。秦桧、严嵩、蔡京之流,早年哪个不是文采斐然的谦谦君子??


,他们都如练了辟邪剑谱的岳不群,不知停止地摄取权力,然后在权力的黑幕下被压得粉碎。


然而更多的儒生通过科举之路站在庙堂之上,他们有的成为专制的帮凶,有的坚持着儒家的信念。王朝的历史循环往复,忠臣和奸佞彼此消长,儒士的悲剧在不断上演。看似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历史漩涡,实则也见证了儒家精神乾乾不已、自强不息的特质。


大江滚滚,日月往复。儒家的精神早已突破了“华山派”的范围,它散发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融化到了中国人的血液中。真正的儒者秉持儒家生生不息、允厥执中的精神前赴后继地投身于家国天下中,谱写了一首首英雄之歌。


他们是岳飞、文天祥、王阳明、史可法……他们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是大仁大义、为民请命的萧峰。正因为他们的忠孝节义,才延续了这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也彰显了侠士文化那独特的迷人魅力。


近代以来国人对儒家是比较悲观和偏见的,金庸也是如此,但金庸不自觉地又歌颂着儒家。在他的小说中,黄药师平生最讨厌的就是纲常礼教,最佩服的人却是忠臣孝子。张三丰最敬佩的人是文天祥,而不是老庄、八仙、王重阳。


和尚一灯、乞丐洪七公、道士王重阳、孤悬海外的黄药师、僻处西域的欧阳锋论个剑都要聚在华山之巅。冥冥之中华山代表了化育天下、参赞万物的儒家大用。这如果不是金庸故意安排,恐怕也是他潜意识里的深层认可。


金庸又何尝不是一位心怀家国天下的儒者?曾为香港回归、,奔走呼告。


如果我们只在华山派里找儒家,那只能找到扭曲变态的岳不群,心灰意冷的令狐冲,惆怅唏嘘的风清扬、无奈归隐的袁承志。


岳不群学的是辟邪剑谱,风清扬和令狐冲拿手的是独孤九剑,袁承志关键时刻用得都是金蛇郎君的武功,这些都不是华山派的武功。所以他们最后都远离了华山。


华山派只是儒家在武侠小说中的符号代表,真的儒家早已经超出了华山派的范畴,仁义礼智信早已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内功”根底,只是或显或隐,或明或暗而已。有的人不理解、不承认,但终究还是要亲近它、回归它。


中国历史上常有反儒的时代,但最终都要回归儒家,或自愿或被动,或潜意识。毛湘潭打倒了“孔老二”,却要回归中华传统。令狐冲被岳不群逐出师门,,最大的心愿却是回归华山派。


华山不倒,儒家不息!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留言联系小编)


  (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本公号查看更多文章)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