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宁听 | 心灵鸡汤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完整原文)


1.


一直想研究这个问题。


什么问题?


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之中,我们总是会听到有人说:


“哎呀,那个人是写鸡汤的。”

“鸡汤,负分滚出。”

“来,干了这碗鸡汤。”


但是,究竟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心灵鸡汤呢?(我常常搞不懂)


2.


我们先来做一个“考古研究”吧。


查百度百科、,“心灵鸡汤”最早是一个系列书,由杰克·坎菲尔与马克·汉森于1993年共同出版。


据百度百科讲,这位杰克还著有《成功法则》等畅销书,多年以来,杰克为20多个国家的公司、大学、组织开展了人生转型方面的讲座。他曾当过中学教师、大学讲师、精神理疗师和人生成功学方面的教练。


从这位杰克的经历可以看出,心灵鸡汤和励志书、成功学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这三者中,最好定义的是成功学。它有一个明确目的——成功。成功学所宣扬的就是如何成功的办法。成功学有一个前提——人人都可以成功,而成功的定义大概是赚到大钱。


怎么赚呢?既然人人都可以成功,那么首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然后改变自己。因为成功学不能教每一个行业的人如何掌握各行业的具体技能,所以只能从改变性格这样的层面入手,然后用给自己头上绑布条、在墙上写格言、每天早上对自己说“我能行”这样的方法来激励自己。


我们从来不是无师自通的,学习成功者的经验没错,但信奉成功学的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毫无怀疑地相信了那个前提——人人都可以成功。


人们当然应该有所抱负、有所理想,但是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第一,成功不是必然的,它有相当程度的偶然性;第二,改变性格和改变实力相比较,改变实力往往更有效;第三,成功不只是人生的唯一价值取向。


成功学往往搞错了方向,以为坚定信念、改变性格就可以成功。这样,我们很容易变得太简单化地看问题,变得激动,变得执念。


励志和成功学是相辅相成的,励志是成功学的一种手段。


而心灵鸡汤则不一样,往深了说,励志、成功学、心灵鸡汤都是在试图解决人生价值的问题,成功学信奉的是人生价值=成功,而心灵鸡汤则相反,它倡导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


回到那位杰克,据百度百科讲,他写了几本《鸡汤系列》之后,马上就明白每人各有一本难念的经,与其写通用于任何人的励志故事,不如分门别类,于是《给豆蔻年华的心灵鸡汤》《给为人父母的心灵鸡汤》《给爱宠物者的心灵鸡汤》相继而出,阿富汗战事来了,还有《给入军远征者的心灵鸡汤》,伊拉克战事重起,又有《给军人妻子的心灵鸡汤》。


从心灵鸡汤这四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它拥有抚慰作用,是给失意者服用的;它讨论的不是成功,而是怎么活得幸福,怎么去处理生活中的难题和困惑。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知道心灵鸡汤的大致范围了。但是想要精准地抓住它,还很难。


3.


为什么很难?


因为处理人生幸福的文章太多了,难道所有关于这一主题的都是鸡汤吗?


为了解决这一疑问,我去了知乎。知乎上关于“鸡汤错在哪?”或“讨厌在哪?”这样的问题有一类得票率很高的回答:“因为它没给勺子。”


换句话是,“它们总给出一个看似简单正确但实际无法操作的解决方法”。


知乎鸡汤认为,鸡汤文章往往喜欢讲几个故事,然后总结出一个道理,但实际上,这个道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不能解决问题,实在不能算好的反对鸡汤的理由。因为心灵鸡汤本来就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它是解决“心灵问题”的嘛。


如果要反对鸡汤,至少要说明,它在治愈人们心灵问题的时候,仍然有错。


接着,我在豆瓣上找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为什么憎恶心灵鸡汤?》,作者万方中提到一个重点,他说,心灵鸡汤文章有一个非常大的倾向,就是“鸡汤的目的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使人的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这正是鸡汤的荒谬所在。”


他举了一个于丹的例子(我没办法证实是否真实):


一个大学生问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我们毕业留在北京,我们俩真没什么钱,我买不起房子,就租一个房子住着,我们的朋友挺多,老叫我们出去吃饭,后来我们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饭,我俩没钱请人家吃饭。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无所有,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学想要留京没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个能与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么多人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挺好有着一堆朋友,你拥有这么多,凭什么说你一无所有呢?”

  

大学生:“哎,你这么一说我突然间还觉得自己挺高兴的。”


万方中说,于丹的回答没有解决问题,而只是宽慰了提问者。于丹在这个对话中,改变了提问者看问题的角度,她将真正的问题延后了。过一些时间,那些困惑和问题还会重来。


这是鸡汤最受诟病之处,它不光是没解决问题,还隐藏问题、麻痹神经。


现在,我大概可以来缩小心灵鸡汤的范围了。


第一,它们关心如何更好地去生活的种种问题,价值取向是幸福。


第二,它们没有正视(这里不用“解决”会更好)问题,只是换了个角度看问题。(你不幸福,我告诉你你其实挺幸福。)


至于是观点型的文章,还是故事型的文章则不重要了。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基本可以定义为鸡汤。


成功学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心灵鸡汤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幸福。


心灵鸡汤最糟糕的地方是把人生大大地简化了,忽略了其复杂度和深度。


就像成功学的教义是“人人都可以成功”。心灵鸡汤的教义则是“一切都还不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而在论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一目的时,心灵鸡汤可以随时改变立场,这是其糟糕之处,它背后没有坚定的价值观。这是心灵鸡汤无用的原因,因为它太有用了,像万金油。


现在还有一种不好的习惯,喜欢逮着一篇文章就下判词,说人家是鸡汤。可是在说别人是鸡汤的时候,对于鸡汤这个概念是模糊的。


这和鸡汤文章是同一种盲目,即,不运用理性、简化问题。


至少,一些生活小窍门是不应该叫做鸡汤的,虽然它们都是些伪知识;宽慰、讲道理也并不都是鸡汤,鸡汤关键在于讲道理的方式以及目的——它是真的在探讨一个问题,还是在搪塞一个问题?


最后,祝愿大家摆脱成功学,远离鸡汤。


来源 | 不止读书(buzhidushu)

主播 | 王宁

录制 | 范思鼎

校对 | 李冠洁、罗健鹏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