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寻找健康 | 迷失的边缘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我是一个内分泌科医师。


在中国人的眼里,但凡很难说清原因,或者无法明确疾病部位的各种“不舒服”“不对劲”“不太正常”甚至“不高兴”,似乎都可以归结为内分泌“有毛病”。


因此,像我一样的内分泌科医师整天都会在门诊碰到一些奇怪的问题,包罗万象,花样繁多,比十万个为什么还考人,比如:


“  为什么我会长胖? 我的父母都不胖啊,你说我为什么这么胖? 是不是内分泌有问题?”


“  大夫,我的胖和别人不一样,四肢都细,就光胖肚子,别人比我矮比我重都没有这么大肚子,就跟插了四根细棍儿的大土豆似的! 你说是不是我肚子有啥毛病啊?”


“  最近上班总感觉很累,采访啊写稿子啊都提不起精神,过来查查是不是激素水平异常造成的……大夫,你上班觉得累吗,如果累,你是怎么调整的? 像我这种问题的人多吗,你对此怎么看?”


“  年纪这么大了脸上怎么还起痘,这是第二春还是更年期啊,是内分泌的缘故吧?”


“  年纪一大吃啥都胖,不吃没劲,他们说这个要找内分泌科大夫看看对吧,你能给我拟个食谱吗? 大夫。”


“  最近老感冒,连续好几次了,好不了几天又感冒了,什么情况,你们开的感冒药都不管用啊,你们怎么连个感冒都看不好呢?”


“  老是吃完晚饭就犯困,真到睡觉的点却很精神,一天到晚就是该睡觉的下半夜工作效率最高,猫头鹰附体了啊,是不是内分泌失调?”


“  我以前很少过敏,可今年怎么老起皮疹? 皮疹不会留疤吧?”


“  大夫,你说我会不会得糖尿病啊? 我就是爱吃甜食,可没糖尿病家族史,也就一天两个蛋糕一个冰激凌一杯奶昔,零食就没数了。”


“  我一忙起来血压就高,一闲下来血压就好,你说我是不是高血压,还是内分泌有毛病,我该退休了吧?”


“  ……


这些看似奇怪的问题,其实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实际是一些“普通”的,很多人会碰到的,是家人、朋友间经常问起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反映出人们对自己身体和生理,对现代疾病特点和对现代医学理念、模式的陌生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焦虑,甚至恐惧。 


有一个朋友的思考和感言,似乎更道出了这些问题的普遍性,他说,我努力工作,时而加班熬夜,时而度假,我感情经历丰富,我运动,有时偷懒,我饮食控制,时而犒赏自己……但我每年查体,却一直心里“没底”,生活中所有这些究竟是怎样影响我的健康和寿命的呢?


社会上充斥着太多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警言、传言、断言和预言,这其中哪些是理性科学的? 哪些是哗众取宠、人云亦云的? 哪些是形而上学甚至欺世盗名的?换言之,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学习和适应。 但是,我们可以暂时不懂股票、不懂美食、不懂工作,甚至不懂感情,因为所有这些,都有重新再来的机会,唯独生命与健康,迫在眉睫,承担不起再来一次的“代价”。


 面对庞杂艰涩甚至有些深奥的生命科学、医学科学,面对鱼龙混杂的各类健康指南,怎样才能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科学判断准则,而不至于在无知、无意间,滑向明显错误的道路? 每次看到电视上的人们斥巨资买来满屋子无用的所谓的保健用品,我都哭笑不得。




▲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图  张评飞


解答前面提到的那些与内分泌代谢相关的“奇怪”问题,是我写《人类的边缘系统:情绪内分泌和慢性病指挥部》这本书的初衷,但深入的思考,让我改变了最初的想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如果把一个医师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基本的基础知识告诉患者和读者,这样可能不会面面俱到地回答每个人所关心的具体有关自己身体和健康的疑问,但是,它却可以把思考和辨别这些问题的出发点及思路,提供给别人,让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面对相关的健康问题时,做到心中有一些底气,有一些明白,减少一些恐惧感,不至于茫然慌张,错得离谱。


在书中,引用了最近几年新的有关考古学、人类学、医学影像、神经生理、神经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研究、脑科学和神经内分泌学领域的关键性研究进展、研究成果,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健康与疾病关系的视角。 但,这仍然是一本科普书,是一本不涉及疾病诊断、药物治疗及手术选择,只涉及生理、病理、情绪、情感,追求平衡、健康、快乐生活的科普读物。 如果这本书能够让那些正在遭受困扰或者担心健康的读者对心中的困惑找到一些合理的解释、有所认识和得到心理上的缓解,或者能够让像我女儿一样的学生们培养起对自然科学甚至医学的兴趣,或者让我的父辈人发现原来西医和中医一样也是讲究整体的,那就是对本书最大的肯定——我觉得,这比回答具体的内分泌问题更有价值吧。


作为一个医生,20年的从医经验,数以万计的病人,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无数的对待健康与疾病,或对或错的做法与故事,让我一直有写些东西的冲动;同时门诊短暂的诊疗时间,限制了与患者的交流,而当患者不能充分理解医生的健康理念和诊疗思路时,那显然会影响到他们的依从性,进而影响到诊疗的效果。 如何能改变这些呢? 一年的访美时间,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另一个较为成熟的社会,较全面地观察比较两种文化、社会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和需求,得以反思过往的得失;也终于有相对宽松的时间让我静下心来,让头脑中的一部分思想变成文字,奉献给我的患者:那些曾经的、现在的,以及未来可能或者无缘相识的患者和读者。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山东省立医院 李秋

假日福利


为了更系统地让您了解李秋教授的思想,让您“”之以渔,寻找回迷失的边缘,本号在国庆假日期间组织了“寻找健康”专题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 10.1 寻找健康 | 迷失的边缘

10.2 寻找健康 | 改变你的思维模式

10.3 寻找健康 | 什么是否在于运动

10.4 寻找健康 | 饮食的反思

10.5 寻找健康 | 由“思考”得来的疾病

10.6 寻找健康 | 西医也讲整体观


若您有感而发,在专题文后发表精辟内涵评论,您或许能获得《人类的边缘系统:情绪内分泌和慢性病指挥部》一书,赶快去评论吧。


本书献给那些渴望驾驭知识而不是被知识奴役的人,那些寻找健康而不只是寻找“战斗”的人,那些有能力且有智慧审视自己的人,那些有着较高“医商”的人。


【相关阅读】


结识你的随身“神医”——自愈力

咳嗽、打喷嚏、腹泻,未必是坏事!

停用降压药的五个“借口”,你中枪了没?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李秋编著人类的边缘系统:情绪内分泌和慢性病指挥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06)一书“缘起”。有删减,原文标题“迷失的边缘——寻找健康”。



ISBN978-7-03-048920-3


《人类的边缘系统:情绪内分泌和慢性病指挥部》是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李秋教授编著的一本阐释现代慢性病和心理疾病根源的图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如果由你来“设计”生命、中篇——危机来临、下篇——寻找健康,包括人体边缘系统与生理、病理、情绪、情感、平衡、健康、快乐的关系;应激与激素的来龙去脉,进化、遗传、时代变革等与慢性病及心理疾病发病率急升的关系,最后对读者关心的运动和饮食等提出很多忠告。

本书基于编者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且思考深入细微,语言富有哲理,为读者奉献了一本全方位、多角度诊疗慢性病和心理疾病的科普读物。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