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我眼中的北舞副教授——李北达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舞蹈类最具人气微信平台!

舞蹈中国
微信号:dancecn

读者可在本文最右下方进行评论!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副教授 李北达



不管走到哪里,即使走到最繁华的街道,我都会想起爱默生的这句话:“世界是微不足道的,人是一切。”而这句话也是李北达老师经常在我耳边常念叨的一句话。

——题记


繁华秀丽的紫竹院公园旁是北京舞蹈学院,而它是全国舞蹈最高学府。里面的教师及学子都是人中之最,能在这里学习或者工作都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也许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一群有着过人天赋的人才,他们在这里挥洒着梦想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尽情的飞翔。在这里,有一位普通的老师,他叫做“李北达”,无论他再怎么挥动着双臂,也无法“飞”起来,因为,他的“肚子”太大了,整个人太“胖”了……


人物简介


李北达

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舞蹈学系副教授,现任舞蹈学系技术实践教研室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理事、中国艺术医学协会理事、、农工党北京市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武协文史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武协九翻武道(戳脚翻子拳)研究会 常务副会长,中国“养生舞蹈”研究创立第一人。


学术的严谨


北达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在学术方面需要严谨,他对艺术的要求可谓是“一丝不苟”。作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舞蹈学专业,教师所具备的才能应该说是较为全面的,而作为舞蹈演员出身的教员,北达老师后期所需的理论学习总是多于其他教师,因为他知道,人需要不断的进步,先天缺乏的需在后天进行弥补。如果你要想找到他,要不就在舞蹈教室,要不就在系办公室,而且在办公室的他定是在抱着一本书细细品阅,“装”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

我喜欢写文章,北达老师也喜欢写文章,如果将我的文章和他的文章相比较,那肯定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寻死”,如果我写出的文章让他阅读,过后他定会在我密密麻麻的文字上出现另外一层密密麻麻的文字,而这一层文字肯定是教我如何修改,如何将所提到的知识点进行延伸,将延伸的知识点进行细化,将细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他常念叨,只有具备富有“深度”的文章,文章才有可读性,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学识,才能让更多人去认可你的文字,才能让学术更具备严谨性。

当然,这还不能体现他对于学术所要求的严谨。我俩还曾在一次舞剧的演后谈中“针锋相对”,当然,我的观点是:我不能因为你是老师,便要我改变对这个舞剧所持有的观点,毕竟一百个观众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艺术审美是建立在大众审美之上,而我是个人,我可以任意发表我个人的看法。北达老师并不反对我的这个观点,我虽不听其规劝,他在恼火之际也会到处“胡说八道”,但我能理解,性情中人总是那么的控制不住自己,事情过后,他依旧会在无人处细细将我俩冲突的问题摊开,用他所知晓的学术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相结合,将其细讲,让我能在讨论中明白他的看法,在表面探讨的问题上更深一层的思考,让我能在思考中进步。

在这“诲人不倦”方面,我深深地佩服他,也为此收获了满满的感动,让我充实学问的同时也掌握了新的观点,将其所持有的观点融入在我有限的知识中,让我知晓的领域能够无限的“升级”。




▲李北达老师部分专著

■ ■ ■ ■ 


授课的幽默


我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是谁呢?经过我的冥思苦想,终于被我想明白了,是——书。李北达老师就像是一本“书”,而且这本“书”还是厚厚的一本,就像他的肚子。我时常也在思考,他的肚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是厚重的“脂肪”?还是一肚子“墨水”?当然,从科学的角度上分析,北达老师肚子里面的绝对是“脂肪”,这点毋庸置疑。但是,从意境的角度去解释,他的肚子里面可能是“墨水”,但是否真的有“墨水”?这点,我们便需要长时间的去了解才能够得知。

北达老师担任的是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的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师,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一半是实践,一半是理论。舞蹈学系的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他们不仅仅需要解决肢体上的问题,还需要解决从肢体上衍生出来的“问题”。例如,傣族舞蹈的“三道弯”,他们所需要解决的不止是肢体上的模仿,还需要了解它的由来及发展,傣族舞蹈的背景,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性以及更深层次的延伸。

李北达老师在课堂上的嘴巴就像是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嘴巴上开始所讲的是动作的由来及背后所蕴藏的知识,然后便是不按常规出牌的方式喊道:“好,孩子们,我们再来跳一遍,咚哒呓咚哒,咚咚哒……”然后又是一顿幽默的调侃:“你们的手脚,就像是从伟科那里借来的,不够协调……”而坐在旁边看课的我,冷汗直冒的同时心里也在调侃:“我长的比你瘦……”。


▲课堂教学中的李老师 摄影:刘海栋

■ ■ ■ ■ 


生活的随意


人们常说,生活上的样子是他的一生。北达老师活了大半辈子,身材也跟生活一样,变“宽”了,就像人们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阔。以前的他非常之帅气,虽然现在的他也是非常帅气,但是帅气的同时肚子大了,头发乱了,口齿也变得不怎么伶俐了……。

记忆力差了,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所衍生出来的问题之一,答应的事情慢慢就变得不太记得了,需要我们经常的提醒。越来越爱唠叨了,这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发展的问题之一。前一秒他还在办公室看书写着文章,后一秒便在课室里跟一群老干部跳着“养生舞蹈”,这样的画面一点也没有违和感,相比之下,反而更具有画面感。

研究“舞蹈养生”是他的课题,让舞蹈给大家“养生”,也是他的必修课。“养生舞蹈”的成功研究,使得很多业余舞蹈爱好者及上班白领们都有了一个自娱的自我消遣方式。生活的随意并没有让其在学术研究上有过任何的松懈,反而让其有更加的动力,从来没有让他放弃过的,便是这项课题的研究。虽然头发“白”了,肚子“大”了,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没有规律性了,但是,让我们看到他的成果却是一点一滴的在增加。



▲年轻时候的北达老师

■ ■ ■ ■ 


后  记


有时,看着地上那些忙忙碌碌的来回爬行的蚂蚁,我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眼前那些来来往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在这个地球上,每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奔波劳作,是为了什么?其实这样的忙碌其最原始的动力来自于填饱肚子,其次才是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和物质享受。然而,人们习惯于用后者来衡量人生的意义,那么,在中国大片土地上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农民,他们的人生就失去了意义。仔细思考,其实我们这种判断是错误的,我们不仅要从宏观上分析问题,更应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本质。

李北达老师虽然不是我见过最有才华的老师,但却是我见过最有“意思”的老师。而我,作为一名还在学习路上的孩子,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向前辈请教。写到这里,我才想起,我并没有义务去鼓吹北达老师,但是北达老师对于一位求知学生的教导却让我看在眼里,深深地记在心里。


陈伟科丨部分文章一览表

【学术初探】简约而不简单丨中国汉唐古典舞













【人物撰写】《记我眼中的刘海栋》

【随笔文字】记株洲八中,青春少年舞蹈剪影

【随笔文字】青春是欲翱翔的雏鹰

【小说初探】《少年,我爱你》


作者简介



◆◆

本文由陈伟科」执笔撰写

✪✪✪

简介:90后青年作家/舞蹈编导;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外聘教师,

曾出版文学专集《阳光彼岸花》,散文及诗歌:《窗外》、《无声的雨》等;

中篇小说《留下来,走下去》(筹)。


WeChat /chenweike200

Weibo sina/chen伟科

长按指纹 点击 “识别图中二维码”



舞蹈类最具人气的微信公众平台    

每天为大家带来最新的舞蹈资讯

您的分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微信】dancecn 或搜索“舞蹈中国”

【微博】@舞蹈中国网(新浪及腾讯)

【官网】www.dance-china.com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