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北京论坛——“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简介和议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第十三届北京论坛于2016年11月4日至6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和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共设七个分论坛和一个学生论坛。其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分论坛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承办。


出土文献研究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涵盖并涉及到了多种人文学科。中国出土文献主要是指地下出土的从先秦至汉唐的文字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铭文(金文)、简牍帛书与敦煌、吐鲁番文书,及新疆等地出土的古代各民族的文书。这些珍贵资料极大地促进了对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国古代文明演进过程的了解。对甲骨文、金文的考释并联系考古发掘资料,揭示了笼罩在历史沉雾中的商、西周时代中国早期国家的面貌及传统思想文化的萌芽,丰富了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模式的认识。数量巨大的战国、秦汉简牍保留了众多中国传统典籍的早期版本,多为传世文献所无,对证经、补史,特别是对了解中国思想文化这一重要发展阶段的状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汉唐时期中国西域地区多语种的文书,生动地反映了随丝绸之路开通而来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出土文献作为各个历史阶段的新材料,始终引起东西方学术界持续广泛的关注。除中国学者在此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外,也有许多国外优秀学者致力于此,将中国出土文献视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在与中国学者相互切磋与争论中,为这门学问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这门国际性的学问,在互联网、多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成为东西方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次分论坛邀请了阿部幸信(日本中央大学)、钱德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陈侃理(北京大学)、陈伟(武汉大学)、张光裕(香港恒生管理学院)、柯鹤立(美国理海大学)、顾史考(新加坡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齐思敏(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傅希明(美国哈佛大学)、夏玉婷(德国慕尼黑大学)、金庆皓(韩国成均馆大学)、小寺敦(日本东京大学)、来国龙(美国弗罗里达大学)、Lee Sukhee(美国罗格斯大学)、李裕杓(韩国成均馆大学)、李零(北京大学)、刘钊(复旦大学)、麦里筱(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麦笛(英国牛津大学)、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学)、夏含夷(美国芝加哥大学)、沈培(香港中文大学)、沈载勋(韩国檀国大学)、单周尧(香港大学)、石安瑞(布拉格查理大学)、赵平安(清华大学)和朱凤瀚(北京大学)。具体议程见下表:









责任编辑:陈启凡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