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黄胄究竟好在哪?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飞雪迎春》


    

飞雪迎春》作于1976年,是黄胄大病之前的一件代表作品,、日本唐人馆等单位创作的《风雪夜归人》、《飞雪迎春》、《库尔班·吐鲁木》等五件作品之一。这件作品用极其精到的笔触、十分讲究的色调画出牧民医生迎着大雪去行医的情景。黄胄的艺术作品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政策号召下,把表现生活作为其创作的主旋律。作为红色时代的艺术品,黄胄则更有他个人的特征,笔简意到,惟妙惟肖。

    

黄胄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中国画大师,他既重视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力求造型的准确,然而他最重视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对象。他通过长期的写生练习强化了对生活的感受,加强了对对象的理解,从而能够准确捕捉到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瞬,刻画出对象的精神特征。黄胄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他画的景象能使观者身临其境,而其画的人物则似乎可以呼之欲出。

    

黄胄的彩墨人物画,走的是中西融合的道路,他那些表现新疆、西藏少数民族风情的创作中,充满了一种发现的惊喜、真情的流露。在画法上,他也突破了传统的严谨,创造了激情奔涌、活泼潇洒的风格。诚如此幅《飞雪迎春》,作者以急速线条刻画人物,并以疾厉的线条来表现生命的动感;而人物的脸部和表情细微动作则线条明确、下笔果断,未有一丝多余。黄胄绘画以线造型,但他使用的线不是传统绘画中的“十八描”的程式化线条,而是流畅、有力甚至疾厉的线,是轻松活泼、随心所欲的线。复线的运用,则造成了一种特别的韵味,好像音乐中的和声,显得丰富、厚重而和谐。整幅画面,效果生动、风格奔放而隽永,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令人赞叹!


《丰收图》


    

新疆的民族风情、黄泛区的人民苦难,拨动了黄胄的艺术之弦。1949年,黄胄又入伍到西北军区从事战士读物美术工作。广泛的接触和深入的认识,是黄胄新疆题材的来源。此作即属于新疆人物题材,人物眼神刻画传神,墨色晕染精当,动态和谐,头戴轻纱,将获得身心解放的底层劳动人民表现的含蓄唯美。

    

黄胄长于以速写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此幅《丰收图》绘制了两位少女赶着毛驴,翘首凝神,举目远望,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背后景色空阔,红绿头巾裹面,与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画面前端几只毛驴驼着重物,但步履清健,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活场景。笔墨精简,线条坚实、概括有力;人物动态生动和谐;人物的面部刻画细微,设色浓艳不失雅致,表现出少女之青春活力,充满了对新时代生活的憧憬和希望。黄胄笔下的毛驴生动有趣,他把毛驴间的毛色区别与墨色变化合二为一,所以在用墨上完全可以根据画面自由安排颜色,对比中求协调,统一中有变化。

    

这幅《丰收图》以饱满的热情和高超的写实技巧显示了黄胄先生强烈的创造精神和精湛的笔墨表现力,其独到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每一位欣赏者的心灵。


《送学图》


    

此幅《送学图》创作于70年代初期,无论人物之传神、造型之准确、线条之流畅均代表了其典型的画风和艺术成就。黄胄是一位深入生活的画家,足迹遍布祖国边疆、海岛、高原、牧区,自其40年代前往新疆写生,创作充满异域风情的新疆题材画便成为其一生的爱好,他的各种速写积稿盈匣。他尤其喜欢重复地采用同一类题材,然而却经常改变构图,改变造型的细节,以求更好更完美的效果。近处画面最上端为背着背带的新疆老人,虽然满面皱纹,但是健步如飞、神采飞扬;老人右前方为骑着毛驴的姐妹,一位少女凝神微笑,一位少女回首侧望,小毛驴憨厚的埋头前行。孩子们的衣服用繁复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小毛驴则用淡色墨块勾勒渲染,整幅作品自然灵动,生活气息浓郁,画面显出勃勃生机,象征着追求美好理想的一种精神。毛驴以墨块及线条塑造,运笔迅疾、潇洒,造型准确生动,色彩鲜艳,墨色润泽,细小环节的变化皆把握得十分精确,完美无瑕。整幅将精确的造型和洒脱的水墨写意结合起来,画面意趣盎然,乃一幅充满鲜明的黄胄个人风格的极佳作品。


黄胄《吴小仙笔意》


    

吴小仙即吴伟(1459—1508)明代著名画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善画水墨写意人物及山水。取法南宋画院体格,笔墨恣肆,神韵俱足,为明代中叶创新画家。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追随者众,形成兴盛一时浙派山水中的“江夏派”。此幅创作于1985年的《吴小仙笔意》,画中写到:“吴小仙笔意。一九八五年三月仿其大略,黄胄时于雨石居。”黄胄运用吴小仙笔意,在画面中一文人倚坐在苍松上,低头悠然吹着笛子;童子手扶松干,静静立于主人身后,许是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屏气凝神。松竹皆为岁寒中之高士,历来为人所重视,此寓意与画面中所画高士相吻合。黄胄的绘画在章法及笔墨、构图上面十分扎实地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方法,又于传统中寓以新意,令人喜爱不止。


黄胄《扇舞》


    

《扇舞》是黄胄先生1978年画于北京的写生稿。黄胄的写生可谓其艺术生命的重中之重,作品量极大,许多写生稿本身就是一件独立的美术作品。此幅作品画面动感强烈、极富生命力,给人满壁风动之感。黄胄最重视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对象。他通过长期的写生练习强化了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也加强了对对象的理解,能够准确地捕捉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瞬间,从而抓住对象的精神特征,再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自己的创作之中。

    

画中,年轻女孩手持羽扇、翩翩起舞,一根长长的大辫子梳于脑后、随着身体的舞动而飘荡……她面容甜美、温柔娴静,眼神专注于手中的扇子,双臂舒展,舞姿轻盈、灵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画中的人物感觉好似呼之欲出,充满感染力。其中,复线使用在人物的衣服和动势中,强化了对象的力度和运动感,营造出一种特别的韵味,物象之神也就跃然纸上了。色彩上,舞者的裙子、头饰和扇子颜色统一,色彩清新、艳而不俗,鲜明、单纯的色彩与墨色和谐的配置起来,产生较强的视觉扩张感,使舞者既富有传统意味又具有现代观念。

    

黄胄人物画突破了中西方人物画的主题和样式,在画法上创造了激情奔涌、活泼潇丽的风格;充满了一种真情的流露,是一种充满生气的,无拘无束的心灵描写。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看到了人们欢歌笑语的喜庆场面,看到了人们脸上自然流露的微笑,他笔下的人物健康向上,充满积极坚强的蓬勃生命力,具有高度的真实感和自然感。不愧为继徐悲鸿、蒋兆和、方增先之后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画家。


黄胄《心花怒放》



,,尤显得振奋人心,而此时黄胄的心里更是欢欣鼓舞。这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亦坚强的用自己轻瘫的双手,创作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


画作中,少女甜美如春的笑容顿时融化了观者的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翠绿的芭蕉叶子和鲜艳欲滴的花朵交相辉映,似乎经历了雨水的洗涤,一个干净、纯粹、清透的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亦像此时黄胄的内心一样。少女的衣服点缀着暗花,蓝条的裙摆,粉嫩的脸庞,落落大方,端庄秀丽。整个画面,不论从构图还是色彩搭配的角度揣摩,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可以说这幅作品是黄胄的经典之作。


黄胄《俯首》



就象提到徐悲鸿,人们立刻想到马一样,提到黄胄,人们很自然想到驴子;其实,驴固然是黄胄画作的经常审美对象,人物或其他动物亦是其所擅长。黄胄是新中国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国画大师,是继徐悲鸿、蒋兆和之后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画家之一。他主张“必攻不守”,以速写起家,给中国画坛开创了一代新典范。

其彩墨人物画,走的是中西融合的道路,有着从学院、从画室走向自然、走向生活的典型特色,是其时“新融合型”绘画语言中最重要的一种语言样式。其最主要的成就是突破了为主题而主题、为典型而典型的绘画语言的限制,以表现一种新鲜的、活泼的生活或发现;而在画法上,他又突破“徐蒋体系”的严谨,创造一种激情奔涌、无拘无束的艺术语言。

《俯首》即是这种个人风格、这种绘画语言的艺术表现,它作于1984年。其时改革伊始,祖国各地春风频吹。黄氏即创作此画,抒写自己对新气象、新生活的赞美。其笔墨酣畅淋漓、丝丝入扣,在表现人物及动物的神情、动作等方面有天然之妙。翕张着鼻子、支棱着眼睛、扑扇着耳朵的俯首牛,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高绾裤腿的赤脚女,一前一后,行进在乡村细雨中的泥泞里,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颇有宋人翁卷《乡村四月》诗的意趣:“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作者题款“俯首”,自然还有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并以此陶写心灵、书写情怀的况味。


黄胄《骆驼》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黄胄在新疆写生时创作了一系列以骆驼为题材的绘画精品,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艺术家借此表达对边疆人民坚韧意志和迎难而上之精神的礼赞。是图即为黄胄所绘单体骆驼小品中的杰作,元气淋漓的骆驼几乎占居了整个画面,张力十足,直逼入眼。黄胄有着深厚的西画背景,因此他笔下的动物非常注重塑造体积感,往往在五官处以飘逸的笔法勾勒轮廓,而身体则以大块面的、酣畅淋漓的水墨写出,这是艺术家经年累月锤炼笔墨语言的精华,也是艺术家在现代画坛中独特个性的彰显,而观者往往被其水墨氤氲的、蓊郁苍茫的效果所震服!黄胄的动物题材创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成熟的水墨语言体系的融合,浓淡、干湿、破墨、泼墨诸种技法的交锋,他创作的艺术形象鲜明而独特,法度中见新意,豪放处蕴妙理,视觉效果震撼,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幅作品画面中没有添加任何背景,仅仅以淡墨扫出地面,这种艺术处理更凸显了骆驼的主体地位。图中右下角浓墨挥染的猎狗,既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又与主体骆驼形成醒目对比,勃发出一片生机。


黄胄《骆驼》



根据题跋所示,此作是黄胄得意之作。在近代画坛,黄胄笔下塑造的大写意水墨动物可谓冠绝一时,尤其是驴和骆驼是其风格的典型代表,也是艺术市场上经久不衰、炙手可热、能博各路收藏家青睐的不朽法宝。此幅骆驼是画家风格成熟期的作品,线条洗练流畅,看似粗头乱服,实则匠心独运,墨色浓淡相宜,技法精纯,骆驼整个身躯纯以大片湿墨染成,而结构森然,这既得益于他深厚的中西艺术学背景,也是他长年边关写生磨炼的精华,整幅作品水墨酣畅淋漓,气韵洒脱,沙漠之舟的形象应然而生。


黄胄《牧驴图》



黄胄画有多件《百驴图》,他在其中一件上题跋:“1979年于友谊医院落墨,1980年春节自新疆旅行返京,完工于三里河木斋。我画驴意在突破一点,掌握笔墨技法,像演员练基本功一样,但是由于笨,四十年功夫, 终难笔墨淋漓又备神形。画《百驴图》是一种尝试,想把平时练习集中起来,此系第六卷。十八年前曾为邓拓同志写八十余头,并因此获罪,此图亦失散。第二卷在八年前为一位大夫而作,均幼稚低劣。第三卷作于1978年,。当时余在医院中,手僵骨疼,勉强成画,满心尽力为国家贡献力量,结果不很理想,思之应是终生憾事。此是第五卷,愈画愈知其难处、 愈感自己笨拙、愈感自己不足,而此图费时已两载也。”可见黄胄画驴不完全是感情用事,也是有意借以锤炼笔墨。大运动量的写生创作,使他对毛驴的形态习性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在造型与笔墨上也别有会心,图中几只毛驴以水墨写出,栩栩如生,笔墨传神,堪称佳作。


黄胄《赶集路上》



绘画需要技术,技术需要训练。谚语“拳不离手,曲 不离口”“熟能生巧”都是对训练重要性的精辟表述。清初内家拳家黄百家讲“在乎练,练既熟,不必顾盼拟合, 信手皆成妙谛”,民国时期少林寺方丈妙兴大和尚讲“久 练自化,熟极自神”,都阐述了训练的重要意义。书法家沈鹏认为,“艺术是离不开技巧的”,“没有技巧,艺术品无从产生。从特定的角度说,艺术品创造的过程也是发挥技巧的过程”。道理似乎不难理解,但实际当中还是难免投机取巧,试图靠动脑筋来省力气,自以为终南捷径, 到头来不免自欺欺人,竹篮打水。黄胄重视基本功训练,他说:“我一开始就在生活里‘闹’,主要是画速写,边观察边画,边学边画,以后再学传统的东西。”大量的速写实践,训练了眼睛也训练了手,对创作更产生决定性影响。此作人物置于画面下部,以俯瞰的视角描绘人物、毛驴,生动自然,可见其娴熟的技巧。上部阔笔写柳阴,笔简意足,使人物更加突出。


黄胄《双驼》



黄胄画驴脍炙人口,在他的水墨动物小品中更多显示了对笔墨程式的理解运用。他早年在为创作《洪荒风雪》准备素材时,在画骆驼上下了很多功夫,从这件作品可见其对骆驼的把握已经很熟练了,两匹骆驼身躯壮硕、姿态生动,头部、驼峰、腿部等处笔墨极有趣味,虽“试纸之作”,足可宝玩。


黄胄《大吉图》



黄胄画鸡能脱却画谱积习,通过大量的写生实践,对鸡的造型、动态都有极为准确的把握,所以他以素描、速写、水墨等各种形式画鸡,无不神采奕奕,给人呼之欲出之感。画中公鸡举步欲前而扭头回顾,身子健硕,神气十足,煞是可爱。背景竹子用双钩法,石头则大笔排奡、墨沈淋漓,更可见笔墨功夫。


【推荐阅读】

这个和尚不简单,齐白石都甘走狗!

2860万的陈洪绶《花鸟册页》,美爆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