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对话大家|第一访谈:彩墨抒情韵(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藝術鑒賞|藝術咨詢|藝術訪談|藝術大家|藝術收藏|


第238期




《第一访谈》


  • 他的畫用色誇張大膽,色彩斑斕,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極具個性的畫風如何形成?

  • 他筆下的荷花阿娜多姿,意趣天成間卻為何更加註重精神氣象?

  • ,寄情彩墨荷花表達怎洋的願望?

  • 他創作《童年的無字碑》,勾起什麼样的童年回憶?

  • 師從董希文、邏工柳美術大家,他念念不忘大師的高貴品質。





李夜冰:彩墨抒情韻(上)


對話畫家李夜冰

回首70年從藝時光

細數人生往事

訴說不滅的藝術理想

讓我們一起感受畫家的藝術風采

探尋他的彩墨世界

------


  • 在當今中國畫壇有這樣一位著名畫家,他的畫用色大膽而誇張,色彩絢爛極富視覺沖擊力,他以彩墨畫立足於高手雲集的畫壇,他就是享譽三晉、蜚聲海內外的山西畫家李夜冰。看過李夜冰彩墨畫的人都知道,他的畫非常獨特,既有中國傳統的水墨意味,又有着西方繪畫中明麗的色彩,可以說兼具古今中外,散發着濃烈的現代派氣息,令人印象深刻。那麽,李夜冰是如何吸收外來藝術的精華,融匯中西的?他走過怎樣一條藝術道路,他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創作巔峰的??他對藝術有着怎樣獨特的領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李夜冰。



|人|物|简|介|


  • 李夜冰,畫家,1931年生,河北井陘人。曾師從羅工柳、石魯、關山月等藝術大師,在中國畫、油畫、版畫、年畫、工藝美術等多個領域均有很高造詣。其作品兼容並蓄、清新厚重、華彩紛呈,繼承傳統卻又不囿於傳統,借鑒西法卻又融會貫通,將中西畫法融為一體,相得益彰。代表作品:《天涯咫尺》《勝景銀裝》《願和平之花遍全球》《古陶情思》等。其中《天涯咫尺》陳列在英國紐卡斯爾議會廳,《願和平之花遍全球》曾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展出並被收藏。出版有《李夜冰畫集》、《李夜冰文集》、《李夜冰荷花作品集》等多種畫集。


  • 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李夜冰,依然堅持着寫生,依然充滿青春氣息,用誇張大膽的彩墨渲染描繪着他的情感世界和心靈世界。步入暮年,本該忙着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他卻依然筆耕不輟,隨着創作技巧的日臻成熟,創作更加自由奔放,他的作品在畫壇大放異彩,以熔鑄鮮明個人風格的彩墨畫,奠定了他在中國畫壇的獨特地位。





主持人:您的中國畫成就突出體現在彩墨畫的創作上,您為什麽選擇彩墨手段來表現中國畫?

 

李夜冰:(因為)藝術是時代的語言,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繪畫方式,今天的時代是輝煌的時代,那麽我們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語言,如何去反映我們今天的時代呢?特別是我們中國畫的特點,比如說以“筆墨”為形式語言的一種繪畫形式,基本上是“墨”為主的。但是今天的時代需要更豐富的繪畫語言,去反映今天的時代。這樣的話我們以“墨”為主一種形式語言,就比較單一了。改革開放以後,時代改變了,風光、城市都輝煌了,人的情感也在變,那麽藝術是的反映情感的,如果我們把繪畫語言豐富起來,你自己的所表現在的東西,就很難得到今天人們所需要的一種情感反映,所以只能用“彩墨”。“彩墨”是中國繪畫的最基礎的形式語言,“筆墨”不能丟掉,再增加上西方的色彩構成,更豐富了它的繪畫語言和表現形式,所以我就用了彩墨畫這種形式去反映時代,因為一個畫家必須要有時代使命。








  • 這一時期的作品,集中收錄在他的《荷塘寄懷》《民居尋夢》和《異國探勝》三個系列中,而三個系列成就最為突出的當屬荷,他借助自己傳統文人畫的深厚筆墨功力,把西方色彩引進荷塘,帶給人們帶來空前的的視覺沖擊力,也把人們帶入一個纖塵不染的琉璃世界。在作品《翠灘靜影》中,他在畫面裏揉進了西畫斑斕的色彩,畫中是璀璨燈火輝映下的荷塘,以水的清澈襯托出荷的聖潔。在《濃》中,他揉進了中國畫的大寫意,又有西畫的朦朧和抽象。在《出淤泥》中,幾株荷花超出了一般意義的高度,占據了畫面的三分之二之多,荷的精氣神韻在先生筆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一位美術界的大家在看了李夜冰的《殘塘》後,驚嘆地說與莫奈的《睡蓮》擺在一起一點也不遜色。



主持人:您為什麽對荷花這麽情有獨鐘,或者換句話來說您畫荷花是想表達您什麽樣的思想情感?

 

李夜冰:荷花它本來和其它繪畫一樣,是一種中國山水、人物、花鳥畫中的一種,也可以畫其它,“梅、蘭、竹、菊”都可以。我畫荷大概也有一些影響:荷、和諧社會、和為貴、和平交往等等有它的寓意。但是在古人那裏它僅僅是“出淤泥而不染”、“積極向上”,這種比較回避現實的這種構思(比較“清高”或者是“不食人間煙火”,避諱式的這種多),我把這“荷”,注入了自己的情感,一種新的生命,就不單純是荷本身一種花鳥畫,要把他注入一種思想、精神,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品。






主持人那您給我們舉個例子?


李夜冰比如說我要表現一種精神,那張《歲月波濤》,那是一場大的風暴。有的倒下了、有的起來了、有的彎下去了, 大的氣勢裏邊體現出那個歲月,幾支荷花很頑強的生命力,在掙紮、鬥爭,這就是一種“精神”被表現出來了。






主持人《出淤泥》它又在體現一種什麽樣的意境?


李夜冰《出淤泥》它又不太一樣了,我們都知道,有人認為“淤泥”是不好的,我故意把它反過來,就是逆向思維。它這個淤泥像是撫養荷花的母親一樣,你才能長出來,但是出來以後花開得很好,很潔白,很漂亮-----一束荷花很高,背景是彩色的雲彩,就是說我已經在生長成熟了,但是遇到什麽了?也許是風暴一生,也許是陽光燦爛,也許是彩雲晚霞,多種因素讓觀者更多的去聯想、想象(把這個留給觀者你的人生怎麽度過,遇到什麽挫折,你的畫不是讓自己想,讓觀者自己去想象更加豐富的語言、想象力,去認識妳的畫,把這些留給觀眾)。


 




主持人,並得到了收藏。 您怎麽想到要創作這樣一幅作品?


李夜冰這幅畫是美國一個世界華人組織邀請我畫的,我們知道二戰是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災難,特別是我八年親身經歷的,不僅是對中國人民,對日本人民了也帶來了很多災難。所以我用“荷花”象征“和平”這個意思去反映它。



  • 他是如何走上藝術之路的呢?又是怎樣一步步攀登上巔峰的呢?這還要從他小時候說起,李夜冰自幼喜歡畫畫,有着良好的繪畫天賦,11歲時考取了晉冀魯豫邊區平東抗日高等學校,在那裏學習繪畫技巧,得到了較為嚴格的造型訓練,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艱苦歲月裏,李夜冰活躍於硝煙彌漫的戰鬥前線,用自己的繪畫特長,書寫標語和畫宣傳畫鼓舞士氣,李夜冰認為這是他 “一生美術生涯中不可忘記的一段經歷”。






主持人您十一歲時考取了晉冀魯豫邊區平東抗日高等學校,它對您之後的繪畫有影響嗎?(那段日子,那段經歷)


李夜冰我今年84周歲,特別是抗日戰爭全部都經歷過,我生在九-一八,長在七七事變, 在解放區敵人封鎖最殘酷的時代度過,正因為這個時代這個抗日學校,它是一個特殊的學校,和現在學制不一樣,它是晉冀魯豫邊區兩個省(就是山西和河北),十多個縣只有這樣一個學校,這個學校是培養幹部,培養教師的學校。學校雖然很艱苦,但是相當正規,而且老師質量也相當高(我的美術老師是留英的,我的文學老師是劇作家,解放後到中國文聯當領導去了)。敵人封鎖,生產自救,供給制學校到處封鎖,你沒有吃的,勞動生產上山去開荒種地, 我們吃野菜,但是學習非常嚴謹,艱苦;另外學以致用,敵人封鎖的時候我們就搞宣傳畫。






主持人您創作的作品是什麽?


李夜冰我們的創作作品當然離不開主題了,畫毛主席、魯迅像,更主要是畫大型宣傳畫“打倒法西期”、,所以“、墨索裏尼、。敵人掃蕩來我們就反掃蕩,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鍛煉了自己的一種心態和毅力。人生總要搞一件事情,為這個時代付出的應該付出的一種經歷,一種毅力,一種目的,這個對我來說是實在難忘的事。



  • 戰火的洗禮塑造了他堅毅的性格,家國苦難讓他刻骨銘心,多年後他專門創作了《童年的無字碑》,來控訴侵華日軍的滔天罪行。這幅《童年的無字碑》,石頭無邊無沿地占滿了畫面,使人感到堵塞,透不過氣來。他說太行山的每塊石頭都是是歷史的見證,是侵略者罪行的控訴者,把石頭集中起來鑄成一座“無字碑”,讓人們去回憶去聯想。而畫的下部,有一片在狂風暴雨中搖動著的小草小花,預示着這些花草在風雨中毅然挺立,這些花草一定會打破這沉闷的環境,見到光明,開放出鮮艷的花朵,他說讓本該屬於它們自己的世界變得更加艷麗。






主持人您有一幅作品是《童年的無字碑》, 這幅作品勾起了您什麽樣的童年回憶?


李夜冰我在抗日戰爭這個時期,親眼目睹日本人殘殺中國人(有兩個老太太被日本人用刺刀挑死了,這種慘死的景致,,想起來都是歷歷在目---)。你怎麽表現這段故事?那太多了,罄竹難書,我只能用“無字碑”,這种形式去表現我對這個時代的一個紀念!通過“無字碑”來記載人民熱愛和平的這種象征。



  • 青年時代,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工作期間,他同董希文、羅工柳、石魯、程十發、關山月等藝術大師一起深入生活、旅行寫生,深得大師的言傳身教。這段不可多得的經歷,也為他日後的繪畫之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主持人您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工作的時候,得到了很多大師的教誨,那個時期讓您收獲最多的是什麽?


李夜冰我的一生那個經歷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中國革命博物館是建國十周年調全國的最有名的畫家(國畫家、油畫家、雕塑家、設計家)都為革命歷史博物館服務。我和關山月住在一塊兒,傅抱石另外在北京住着,都經歷了這些從親自創作,直到作品完成,這對我一生的繪畫生涯確實是提高很快。






主持人除了繪畫方面的提高,跟這些大師們在一起工作,他們身上一些什麽優秀的東西也在影響着您?


李夜冰那當然了!他們很嚴謹,而且還很謙虛,非常細致---

比如說非常有名的董希文先生的《開國大典》和《百萬雄師下江南》總渡江的那幅,當時我們說太亂了,他說不亂,畫起了就沒有關系了(您隨便提意見,越是大師越謙虛,越思考每壹個人的意見和問題。絕對不會驕傲,只有這樣他才能成熟)。黎冰鴻先生也是,他在那畫,我們提意見他都接受,但他思考。所以這種創作的態度和更加深入細致的創作精神,對我來說影響很大。

 

  • 從上個世紀40年代起,李夜冰開始畫畫到現在,將近70年的時間過去了,他的足跡遍布三山五嶽、大江南北、歐美亞非,這位經歷豐富的現代派畫家,創作了數以萬計的作品。那麽豐富多彩而又喧鬧異常的塵世,他為何將目光投向靜默的山西民居?遊歷五大洲,創作上百幅異域風情的作品,他體會最深的是什麽?中西結合融會貫通,他有着怎樣的家國情懷?累積上萬速寫稿,他為何堅持寫生帶動筆墨的新變?他總結的中國畫“新六法”,又為我們帶來了怎樣的思考?70年從藝時光,他有怎樣不滅的藝術理想。



下周同一時間,我們繼續為您講述!




第238期

生活如根

藝術如枝

根需繁茂

枝需滋養

彩墨中國與萬物言物將共同為大家呈現與解讀藝術現象

通過“衣食住行用”踐行“匠心”生活方式,根枝容融,方得淵遠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苹果社區  

我們:为需要打造为方向努力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