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脓毒症(Sepsis)的前世今生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脓毒症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感染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它具有发生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点。


   全球每年约有超过1800万严重脓毒症病例,每天约有14000人死于脓毒症的并发症。美国每年约有75万例脓毒症患者,每年约21.5万人死亡(而耗时6年的二战期间,美军阵亡人数为38万)。

  根据全球脓毒症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因脓毒症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前列腺癌、。过去10年里,发达国家脓毒症发病率以每年8%至13%的速度剧增;而在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贫穷、疫苗缺乏等原因导致脓毒症死亡率居高不下。


 而公众及专业人员对脓毒症的认知水平还待提升。


 近年来,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脓毒症的病死率扔高达30%-70%。


   而且对脓毒症治疗花费高、医疗资源消耗大。脓毒症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美国危重病学会(SCCM)召开联席会议,定义了脓毒症Sepsis 这一概念,此即Sepsis 1.0。它定义脓毒症为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RIS),并发布相关的诊疗指南。由此脓毒症Sepsis 开始正式走上医学舞台。


 Sepsis 1.0指在感染的基础上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2条及以上标准(即Sepsis1.0=感染+ SIRS>=2)。


   Sepsis Shock定义为:在全身感染的基础上伴有以低血压为特征的急性循环衰竭状态。其诊断标准为:收缩压<90mmHg,或收缩压减少>40 mmHg;平均动脉压<60 mmHg;毛细血管再充盈>2S;四肢厥冷或皮肤花斑;尿量减少。

 

   2001年SCCM、ACCP、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等举行了华盛顿联席会议,发起“拯救脓毒症战役”(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这一全球性的运动,并对Sepsis1.0进行修订,制定相应诊疗指南。该指南在Sepsis 1.0的基础上,提出来包括感染或可疑感染、炎症反应、器官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或组织灌注指标的诊断标准,即Sepsis 2.0。


 Sepsis 2.0是在Sepsis 1.0的基础上被修订而来。它是在Sepsis 1.0的基础上再加上21条诊断指标。可惜的是,Sepsis 2.0过于复杂,故临床很少用。


 十几年过去了,随着人们对Sepsis的了解更加深入,传统定义的缺陷越来越显露:2003-2011年,Sepsis 诊断率提高了170%,同期肺炎诊断率下降了22%。然而,并非所有被诊断为Sepsis 的患者都是Sepsis ,各地治疗方法和死亡率也有所差异,主要归咎于原发病不同,其导致的症状也不同。


 为此,由16名来自美、欧、澳三地的顶尖学者组成了特别小组,以大数据分析为主要依据完成了这项工作,旨在为Sepsis 患者的诊疗和管理提供参考。


 因此,2016年Sepsis 3.0横空出世。


 Sepsis 3.0定义为机体对于感染的失控反应所导致可以威胁生命的器官衰竭(OD)。即Sepsis 3.0=感染+SOFA>=2。


 而Sepsis Shock 的最新定义就是在Sepsis 3.0的基础上出现补液无法纠正的低血压或MAP>=65 mmHg以及血乳酸>2mmol/L。SSC数据库队列研究发现:在新的脓毒症休克的定义中,高乳酸血症定位为细胞功能障碍,作为分层变量是与急性死亡率独立相关的(预测效度)。


 Sepsis 3.0抛开SIRS,改以器官衰竭(OD)为核心,以SOFA定义(OD),提出Quick SOFA的理念。即选择呼吸频率(RR)、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收缩压(SBP)这三个指标为QuickSOFA(qSOFA),从而达到利用简单的床旁数据即可对可疑感染并有明显临床恶化风险的成年患者进行评估的目的。Quick SOFA方便快捷,适用于院前、急诊室及普通病房。


 Sepsis 3.0的意义在于使Sepsis 的定义更适应于病理生理学、检验学、流行病学,并且在临床实践中更容易实现。它让医生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粗评,从而做到对重症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及时保护患者脏器功能以降低病死率。


 为了让脓毒症这一致命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知,全球脓毒症联盟(GSA)于2010年9月在新泽西Merinoff座谈会上正式成立。2012年9月13日,GSA发起了首个世界脓毒症日(WSD)活动,其主题活动在伦敦、纽约、柏林、北京等40余个城市同时启动。同时GSA定义每年的9月13日为世界脓毒症日。

   自此,“拯救脓毒症战役”(SSC)在全球范围全面铺开。
____________

天堂鸟读书笔记系列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