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崔如琢:尊重传统 艺术要在传承中发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崔如琢

 艺术家简介:

         崔如琢,书画家、鉴藏家,1944年生于北京,早年取法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傅抱石等大师,后拜入国画大师李苦禅门下,书法则师承书法家郑诵先。现任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故宫研究院特聘荣誉顾问、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

        在国内,崔如琢的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等多个重要机构收藏,。在国外,他的作品亦被政商界名流、、欧、美几十所博物馆、美术馆、高等学府广泛收藏。尤其在美国期间,崔如琢的书画作品在国际展览中屡获艺术成就奖。其作品被美国前总统里根、、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陈香梅、、贝聿铭、塑胶巨头王永庆、报业大王王惕吾、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泰国王室等广泛收藏。



崔如琢 《葳蕤雪意江南》 纸本水墨 295×1152厘米 2013年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一直是业界的热点议题。作为中国画家,怎样才能让中国画真正地走向世界?在崔如琢看来,只有在理解和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在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继往开来,中国艺术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中国画才能真正地走向世界。


        文化财富: 刚刚过去的2016年,您分别在北京故宫和俄罗斯举办了3次非常重要的展览。透过这一系列展览您有怎样的收获?


        崔如琢:2016年2月,我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做了为期4个月的展览。这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故宫所举办的较大型的个人展览,展出了我的100多件作品。展览期间众多艺术爱好者,包括党、政领导、各大美术院校的人士都来参观。同年9月、10月,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马涅士国家展览中心也举办了两次大展,在中俄交往历史上,也是中国艺术家所做的较大规模的展览。展出的作品近250件。我也借机参观了圣彼得堡的冬宫、列宾美术学院以及俄罗斯一些博物馆和比较有纪念意义的经典文化机构,受益匪浅。


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涅士国家展览中心负责人与艺术家崔如琢在作品《荷风千秋》前


        文化财富:您是如何看待去年故宫博物院的个人展览的?


        崔如琢:我个人和故宫也很有缘分,初中的时候,我就拿着笔墨纸砚,去故宫博物院的展厅对着很多宋、元、明、清的大师原作进行临摹,20岁之前,我在故宫博物院临摹了很多名画。后来自己进行创作,从古代大师的作品中不断得到滋养、启发。我和故宫博物院的领导、专家一直有交流,他们希望我能在故宫做一次展览,这样当代国画艺术和古典绘画可以产生对话效果。后来展览展出了100多件作品,希望让大家看到我对古典艺术的传承、融合、发展,有同有异。


俄罗斯莫斯科马涅士国家展览中心作品《指墨江天千山醉雪》


        文化财富:为什么在故宫大展后,您选择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莫斯科进行巡展?而此次您在俄罗斯主流场馆举办大型水墨艺术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崔如琢:因为当今在世的画家能在故宫办展屈指可数。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院长西蒙·米哈伊洛夫斯基来故宫看过展览之后,非常震撼。回俄罗斯后,他们研究决定邀请我去俄罗斯办展览。中俄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从20世纪30年代起,现代美术的交流就逐渐增加。此前在俄罗斯举办的展览大多是中国艺术家的群展,直到90年代以后才逐渐出现个别小型个展,但都侧重于油画、当代艺术,中国水墨艺术在俄罗斯展出相对较少。此次俄罗斯主流文化机构能邀请中国艺术家举办如此大规模的书画个人展还是第一次。



        文化财富:在俄罗斯巡展中,从展览的整体策划及空间构思上,主要突出什么样的主题?两个巡展的核心作品分别是哪一幅(或哪几幅)?


        崔如琢:中国传统艺术善于表现四季的流转,而这也正是我在纪念碑式的大尺幅风景绘画中所要描绘的主题。我比较关注自然的秩序与混沌,并在创作中掌握和凝结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展览全面展出了我近年来在绘画、书法方面的代表性创作,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多件巨幅山水作品,向当地观众展示水墨艺术的张力和可能性。展览中最为重要的作品是《荷风千秋》《指墨江天千山醉雪》和《瑞雪丹枫溪山无尽》《葳蕤雪意江南》,其中65米长的长卷《瑞雪丹枫溪山无尽》是展场中最静默有力的作品。


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涅士国家展览中心作品20米长卷《杜牧诗意图》


        文化财富:在俄罗斯巡展的展出作品构成上,与国内大型展览(如故宫的展览)相比,在作品选择上有哪些异同?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俄罗斯的艺术界人士对中国水墨作品有着怎样的评价?


        崔如琢:这次在俄罗斯办展,我提供了很多超大尺幅的画作,由于主办方的展示空间非常开阔,所以展示效果非常好,给俄罗斯观众一个气势庞大的印象。也许有些欧洲人认为中国画都是小尺幅的,然而眼前如此巨制画作比起俄罗斯油画要恢弘许多,这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引起很大的反响,以至于列宾美术学院的教授一致同意授予我相关名誉称号。不足两个月的展期,我获得两个荣誉头衔:列宾美术学院授予的荣誉教授和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欧洲人之前对中国艺术是一知半解的,虽然知道齐白石,徐悲鸿也曾于上世纪30年代在俄罗斯做过展览,但由于规模不大,影响力小,所以俄罗斯人对中国画的理解仍处于初步的感性认识阶段。此次展示,让俄罗斯观众认识到中国画很新颖、很现代,也有人认为很抽象。他们发自内心地欢迎以后能多做这种活动,并希望我以后再去。在呈现的众多作品中,尺幅巨大和画面壮观令俄罗斯观众惊叹的同时,也让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水墨艺术有了崭新的认知,增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


        去年12月初,,举行了欣庆活动。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在致辞时表示:“俄罗斯与全世界一样,对中国的哲学、历史、传统、汉语等各都极感兴趣,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俄罗斯人逐渐增多。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给诸多爱好者送来了礼物。崔如琢的作品将我们带到一个流连忘返的世界。崔如琢作品中的题材有很多是冬天的雪,这非常契合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可见,艺术是可以拉近两个不同文化国家之间距离,中国水墨艺术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崔如琢 《荷风千秋》  纸本水墨 144×365厘米×12 2010年


        文化财富:指墨画是您作品中的重要系列,您的指墨作品包括花鸟、山水、书法等,开拓了指墨艺术的新形式。请问您为何选择指墨画作为主要的创作方向?以手指代替画笔,在创作技法上,需要做出哪些调整与变化?


        崔如琢:指墨艺术从唐代张璪提出理论以后,明代吴伟曾有零星指墨作品,清代的高其佩和高凤翰有所发展并留下较多作品,近现代著名画家潘天寿因把指墨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成为一代宗师。进入21世纪,我正式把指墨画作为自己的突破口,从十几岁就喜欢潘老的指墨画,但学起来深感其难,遂作罢。至60岁后,我才发现,先贤们几乎将中国画所有的路都走遍了,再想出新,已无缝隙。经过苦苦思索,我认定在指墨画这个领域尚有路可走,遂以10年之力,在指墨山水、花鸟、书法、人物上做了艰苦探索。潘天寿的指墨和“二高”不一样,“二高”只是拿手指画,叫指头画。潘天寿是由指到掌、到关节,所以,他的指墨,就是一只手发挥到极致,而且潘天寿还有工具,毛笔、丝瓜瓤子等,潘天寿主要进行指墨花鸟画的创作,没有介入山水。因此,我决意在指墨方面进行新艺术形式的探索,不仅创作了一系列指墨花鸟作品,还着重在指墨山水、指墨积墨山水、指墨书法等多个方向拓展。


        我深深理解前人勇于迈进的心情与使命感。为了使自身保有活力、自足性和先见性,中国水墨绘画必须为艺术家提供自由创作、发展的可能。“指墨”对于我的职业生涯尤为重要,这一创作手法体现在了诸多重要作品中,这其中便包括了在圣彼得堡展出的《瑞雪丹枫溪山无尽》。


北京故宫“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


        文化财富:中国画发展至今,对于其未来道路的探讨一直是业界的争论焦点。在您看来,在当代语境中,传统中国画的生命力在哪里?


        崔如琢:说到中国画,人们往往提到传统。而传统的生命力体现在哪儿呢?就体现在创新和发展上。只有发展,传统才有生命力。所以每个艺术家一定要不断进取,跟上时代步伐。不同时代给艺术家的要求和冲击是不一样的,所以艺术一定要跟上时代。每个画家既要学习传统,也不能死守传统,在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继往开来。这样,我们民族的艺术才能永葆青春,才能够勇往直前。


北京故宫“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展览现场


        文化财富:水墨是中国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在以文化自信引领大国复兴的道路上,您认为,中国传统水墨在文化艺术领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崔如琢:我觉得中国传统的绘画会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走向世界,因为中国的艺术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北魏北齐的石雕到唐代以后的书画、瓷器玉器在全世界的博物馆都有展示,所以中国的艺术一定会走向世界。,“中国梦”的魂就是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所以未来的若干年,中华民族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正本清源,让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我们民族的优势,中华文化灿烂而光辉,中国艺术源远流长,在当代我们要有更大的自信把我们最好的艺术创作展示到国际上,只有文化的自信、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才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希望这次展览不仅让俄罗斯公众重新认识中国的水墨艺术,也让国内的人可以思考水墨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在中外交流中的地位,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崔如琢 《指墨江天千山醉雪》 纸本水墨 280米×170厘米 2010年


        文化财富: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一直是业界的热点议题。同时,西方世界对中国画仍存在误读和不理解。您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体悟,在您看来,作为中国画家,怎样才能让中国画真正地走向世界?


        崔如琢:我学习和实践中国绘画多年,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大师们愈加尊重。无论是赵之谦、虚谷、任伯年,还是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李苦禅、石鲁等大家,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反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美术教育曾一味地效仿苏联,以致中国画领域的前进步伐不断放慢。而西方却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似乎没有间断。所以我们更应坚信自己传统文化的伟大,不盲目地把西方的东西强加在自己头上而否定自己的传统。,要正本清源。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在理解和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创作,我们的艺术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中国画才能真正地走向世界。


崔如琢 《瑞雪丹枫溪山无尽》 纸本水墨  引首:50.5×179厘米  画心:47.5×5926.5厘米 2015年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