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散文品读|立松和平【日本】:知床的野生动物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立松和平 (1947—2010),日本作家,极其关注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一篇《知床的野生动物》,是他长期观察野生动物之后写出的,体现出他强烈的生态主义意识。


知床的野生动物


过去,我去建在知床知布泊山中的小屋时,常看见野兔,但它们现在一个也看不见了。乘车在山路上驰骋,在那为建房而平整的小块平地上,常看见野兔飞跑。我不知道野兔的世界出了什么事情,但它们现在是踪影全无。难道这附近藏着岛枭吗?最大的可能是山鹰、白尾海雕等猛禽的增加,把奔跑时全身暴露无遗的野兔一个个都捉光了。

说起来,虾夷松鼠和金花鼠也看不着了。过去,到附近的森林中去,肯定能看到虾夷松鼠和金花鼠,那可爱的样子令人百看不厌。这些松鼠到哪里去了呢?可能有科学的解读吧。但我不懂这些理论,野生动物生存竞争激烈,有胜而生存者,也有败而灭亡者。

北海道过去有虾夷狼。日本本土也有狼,但个头小,名为日本狼,是虾夷狼的伙伴。日本狼也叫山狗,山里几乎都有,在民间故事里常常出现。狼群袭击家畜,也不时袭击人,因而遭射杀而灭绝。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在奈良县发现一头,这是最后一次,从此消失。虾夷狼也是在同一时期灭绝的。

因此,日本的动物地图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近年来,由于保护自然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不再捕杀野生动物。最明显的变化是,本州的日本鹿和北海道的虾夷鹿。

在知床,现在很容易看到虾夷鹿。十五年前,在可以看见野兔的时候,不要说大雪封山的冬天,就是其他季节也难见到鹿。山里的动物染上了山林的颜色。夏天,它在绿色中闪烁。秋天,在红叶的掩映中,它的毛色似乎也变得色彩斑斓。在新绿中飞驰的鹿,简直是森林的贵公子。它飞驰而过的瞬间,姿态之美令人陶醉。

在山野四处游荡的鹿,冬天大雪封山时就不动了。它们的食物是埋在雪下的矮竹。为从雪中扒出矮竹,它们聚集在雪少的地方。这种地方是面对道路的斜坡。从斜里乘车去宇登里,有无数鹿站在斜坡上张望。在那里,一次可以看见一两百头鹿。但只是那里有,别的地方没有。冬天的鹿很辛苦。即使费很大力气挖出矮竹,但矮竹水分少,可能也不好吃吧。如果有低矮的树,它们就扬着头啃那坚硬的树芽。但这些还不能填饱肚子,它们就啃比树芽多些的树皮。树干周围的树皮被吃光了,水分上不去,树会枯萎而死。这种枯树,在知床的森林里处处可见。

树皮有的含糖分,有的苦涩,味道各异。开始时,鹿选择树种啃树皮,不久,什么树都啃了。只有一种树不啃,那就是白桦。如果鹿这样不断繁殖下去,知床的森林就只剩白桦了。

鹿的繁殖能力很强。通常由一头公鹿率领十头母鹿组成后宫。雄鹿入主后宫是与几头雄鹿争斗而获得的特权。也就是说,只有遗传因子强健的雄鹿,才能繁殖后代。这是维系种族的方法。体弱的公鹿不能率领鹿群,也不能有自己的后代。跟随公鹿的母鹿,每年生一头小鹿,鹿群大体每年增加一倍。

在知床,有一处岩尾别开拓地遗址。战后有人到那里开荒,但由于气候恶劣严酷而离开。那里过去是森林,现在是原野。为使这里恢复森林,开展了“知床百万平方米植树造林运动”,但因从斜里岳吹过来的风过于强劲,鱼鳞云杉和库页冷杉长得并不理想。岩尾别开拓地遗址视野开阔,是观察鹿的好地方。前几天,我到了那里,试验人与鹿之间相距的最近的距离是多少。

那里有开拓者倒塌的房屋和牛棚。远远看到那些房屋,就发现鹿群边吃草边走过来。鹿群中心是公鹿,周围是母鹿。母鹿向我走来。在国立知床公园,它们知道受保护,人不能伤害它们,所以毫无惧色,胆子挺大。

它们一边慢悠悠地喳喳吃草,一边横着身体走近。我也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一点一点地向前凑。我手里没有得意的武器,它们可能知道我无歹意。它们虽然没抬头看我,但知道我的位置。我在一定距离内再向前挪动,它们就悄悄离开一点,但完全没有逃跑的意思。这种微妙的距离,大约三米。这三米,是鹿与人的绝对距离。只要保持这个距离,即使对它们身体有什么威胁,也可以从容逃脱吧。

我稍稍一靠近,整个鹿群就离开一点。它们是管制性的集体行动。中心那头雄鹿,不时抬头看我一眼。很明显,雄鹿是整个鹿群的首脑。我突然想到,兔子没了,也许与草有关,因为草都叫鹿吃光了,但也不一定。没有草,野兔无法在草中藏身,身体完全暴露给山鹰、白尾海雕,被捕捉殆尽。但知床的草并非一根不剩,所以我这种推测也靠不住。

现在常常看到北狐。北狐挖洞筑巢,成立家庭。它捕食鼠、兔、蛙、蛇等小动物。狐类是随着人类来此开荒种地而繁殖的。也就是说,北狐在人类生活圈附近居多。

在北海道,到处可以看到狐狸,但知床有观光狐狸。这种狐狸与北狐是同类,但它们在路边等着乘车进山的观光客。一看见狐狸,人们哇哇兴奋起来,打开车窗,扔出炸薯条等食物。这些放了不少糖、盐的方便食品,是自然界没有的味道,狐狸们随即成为俘虏。它们不用再去拼命追捕鼠类。它们在路边专心地等待观光客,最终在自然中被宠物化。进入深秋,天一下雪,观光客突然不见了,但忘记打食方法的狐狸,只能等待观光客扔给它们方便食品。观光狐狸是可悲的,过不了冬天。

日本陆地最大的动物是棕熊。过去发生过棕熊袭击开拓者家庭的惨剧。对于棕熊来说,残暴的人类突然闯入了它美好的森林,伐树、烧荒、开垦造田,它们生活的场所越来越狭窄。

在知床半岛的内地,沿着海岸线,有一些渔民们合住的看守小屋,守望着捕捞大马哈鱼的固定网。战后,从桦太撤回的人们,在没有路的知床半岛一下子建了不少这样的小屋。有一个看守小屋,周围经常有熊出没。他们看到熊时,就用枪打。因为他们进入了熊的世界,不管怎么打,熊还是层出不穷。

不久,渔民们终于明白,这些熊对人类无任何伤害,于是不再射杀。虽然那里有熊,但最好的办法是视而不见。渔民们在海滨架网,熊在周围晃来晃去,但并无害人之心,只是过它们自己的日子。

虽然熊偷盗渔民晾晒的鱼,但在人不射杀熊以后的三十年里,渔民从无被伤害的事件。熊过熊的日子,人过人的生活,重要的是,人类不要过多干涉熊。在这里,人与熊相安无事,两个世界奇迹般共存。这种例子,在世界上可能绝无仅有。

我认为知床的明智之处,就是人类在野生世界中,尽量节制自己的行为。 

鹿的视线

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要时时刻刻考虑自己的生存,这一点是相同的。比如鹿在森林中小心窥探的表情,就告诉我这一点。鹿爱惜自己,想在森林里生活得更好。所谓鹿的好日子,第一是安全,第二是食物丰富。

鹿的大敌是狼和人,其次是没有食物的冬季。自从狼从日本列岛灭绝以后,除一部分猎人外,人们转而保护鹿。抑制鹿繁殖的天敌消失以后,在禁猎保护区,鹿的数量迅速增加。十多年前,即使在知床的夏天,也很难看到鹿。北海道的虾夷鹿,比日本本州以南的日本鹿个头大。它们在寂静的山林中,突然发觉了什么,会无意中抬头张望,瞪着那双黑色的湿润的大眼睛。它们能迅速发现我,目光中充满警惕。

向它们表示无意伤害的意思,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离开。如果想仔细观察它们,不要动。如果是开车进入森林,绝对不要下车。即便只是打开车门,它们也会急转身,跑进森林。它们对自己的安全距离极为敏感,因为它们是软弱的动物,没有攻击对手的武器,所以必须保持安全距离,也就是说,可以迅速逃跑。

在山里走路时遇到鹿,自己要像树一样一动不动。如果要猎鹿,肯定会有动作。鹿小心翼翼地注视着人的一举一动,一旦感到危险,马上奔逃。它们当然知道,拿着喷火铁筒的人,是所有生物中最有攻击性、最可怕的。它们看到人,立刻警惕起来,也像树一样静止不动,而且目不转睛地看着。在保护区,即便是这种时候,它们的身体也大都暴露无遗。与鹿相遇的刹那间,我有一种与体形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生物交流的感觉。从它们的目光中,可以看到生的寂寞与悲哀。为了保存生命而时刻提心吊胆的悲哀,也就是生存的悲哀。

我第一次看到野生鹿,是在冬天的知床。虾夷鹿啃树皮,挖掘埋在雪下的绿色矮竹。这些食物与夏天绿油油的柔软的草比,肯定难吃。在雪深的地方,连树皮和矮竹也吃不到。它们在大雪中移动艰难,所以竭力寻找雪少的地方,走向风大的海岸。海岸边有公路,鹿来到与人接近的地方。

鹿在雪中,我在路上。我与鹿之间,铺着柔软棉被般的白雪,但不能随意靠近,这雪成为鹿的安全带。我停下脚步看着鹿。鹿和我,都感到身体里的热血在奔流。有一种生在同一世界的惺惺相惜的感觉。

相隔一定距离与野生动物相互凝视,仿佛是无言的对话。在这种若干次相对无语的凝视中,彼此心中的所思所想,不会没有变化吧? 

知床的熊

我觉得在知床的内地,某些地方可以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那里平时只有看守小屋的渔夫。所谓看守小屋,是渔民们在渔场前共同生活的场所。

起网用的起重机坏了,或公路被雨水冲毁了,我就和修理的朋友们一起去。到了那里,我认识的渔夫,正在海边修补渔网,他对我说:“刚才,熊围着我转了三圈之后到对面去了。”他说的熊,是棕熊。走到渔夫所指的地方,就能看到熊。我每年到看守小屋去三四次,看到熊的时候居多。

 “春天的远东多线鱼放在网房里晾晒时,熊就来了。虽然是熊,但也必须教育它们不能偷鱼。对于小熊,更要大声训斥。”船老大大濑初三郎说。我想,在日本,他可能是最熟悉熊的秉性的人。对于钻进网房的熊,船老大手提木棒,把它们赶出去。

 “你们干坏事,我们就得修理你们,听明白了吗?”

船老大不是用木捧打它们,而是边斥责,边用木棒把它们撵走。熊可能也知道自己干了坏事,垂头丧气地走了,就像野狗、野猫一样。虽然这里的熊是野生动物,却像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两岁的小熊进了网房,要大声呵斥。虽然说是幼熊,但两岁大小,既有力气,也有智慧,一巴掌就能把人打倒。

那里不管什么时候,总有吃的东西,它们饿不着。也没有人开枪射杀,它们的日子很安稳。它们对人没有威胁,所以,它们依然过着天真烂漫的日子。对于渔夫来说,有了居于食物链最高点的熊可以自由生活的自然环境,就意味着鲑鱼可以回游。熊的存在,就是生态完好的证据。如果没有熊,这里就不再是完美的渔场。

与稍一疏忽就可能危及人类生命的大型野生动物共同生存的最好方法,就是相互佯装不知,谁也别理谁。对于熊来说,人类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最危险的存在。人与熊,相互不要过分关注,看见了也要装作视而不见。

长期以来,住在看守小屋的渔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人类与动物之间,建立了这种难能可贵的关系。那里几乎没有外人去,只有熟悉环境的人在那里生活,所以我说那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修理好起重机回来的路上,我与朋友到细鳞大马哈鱼为了产卵逆流而上的河边。秋高气爽,绝好佳日。这个时节,雨少,河水少,细鳞大马哈鱼无法跳越沙土堤坝,眼前的河水漆黑一团。熊下到走投无路的鱼群中,但大马哈鱼在水中游动极快,熊很难抓住。

我在河岸边立起三角架,安上装着三百毫米望远镜头的照相机。熊无视我的存在,继续捉鱼。果实丰富的秋天,对熊来说是最美的季节,或许因此而心无二用,毫无戒备吧。熊过熊的日子,我过我的生活.互不干扰,是最好的状态。我拍下了熊在河中的各种表情和动作,都很自然精彩。 

丹顶鹤的四季

过去,丹顶鹤在日本东部全域生息,甚至成为美味佳肴。有记载说,把盐渍的丹顶鹤进贡给德川将军。由于乱捕滥杀,有一个时期丹顶鹤销声匿迹。大正十三年十月,在钏路湿地曾有人看到十几只丹顶鹤,这是日本丹顶鹤最后的命脉。冬天,丹顶鹤找不到食物,濒于死亡,这时由人来抛撒饲料,对它们精心保护。在钏路湿地,设置了几个保护区,丹顶鹤以夫妇为单位在一定的领域生活。丹顶鹤数量增加,领域扩大,生息范围已经超越钏路湿地,扩展到国后岛。

最近到钏路湿地去,见到比雪还白的丹顶鹤并非难事。冬天到保护区的投食场,可以看到无处可去的丹顶鹤成群结队。春夏时节,丹顶鹤与人的距离遥远,但在一片葱绿之中,白色的丹顶鹤的身影显得格外鲜明。在辽阔的钏路湿地,丹顶鹤是最漂亮的鸟。

钏路湿地的丹顶鹤不是候鸟,而是一年四季以领地为活动中心的留鸟。丹顶鹤的生命周期是一年,下蛋、孵蛋、抚育幼鸟、使它自立。人类的一个周期需要二十多年,但丹顶鹤每年一个轮回。它们一次抚育幼鸟一两只。

冬天,与幼鸟分别,新的一年开始。它们虽是一家,但身体密切接触只有交尾时。雄鸟神情紧张,从站立的静止不动的雌鸟后面慢慢接近。雌鸟两翼半开,雄鸟叉开两腿伏到雌鸟背上,交尾瞬间结束。雄鸟跳到雌鸟前面,若无其事地四处漫步。

冰雪融化时,它们在湿原浮岛上狐狸进不来的地方筑巢、下蛋、卵蛋。下蛋当然是雌鸟的事,之后是分工合作,交替孵蛋,不孵蛋的自己去打食。或在周围警戒。如果有什么动物要接近巢穴,它们就会伸出刀一样的长喙猛烈攻击。

从夏至秋,是育儿期。雏鸟能独立行走时,极易受到狐狸和乌鸦的袭击。父母们小心翼翼地呵护,但在野生世界的危险中,依然不时有雏鸟牺牲。

一年过去,又进入冬季,与幼鸟分别的季节来到了。与幼鸟分别,对幼鸟是个考验。为它们打食、保护它们不受外敌侵犯、事事时时关心照料它们的父母,突然变得凶狠起来,啄它们,恐吓它们。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不知出了什么事,在困惑、卑躬屈节、纠缠不休中,依靠父母的心情逐渐消失,培养了独立性。这时,父母会突然弃子而去,幼鸟们再也找不到它们。幼鸟们必须活下去,不能永远沉浸在悲伤之中。周围有与自己同样遭遇的伙伴,肚子饿了,必须自己去找食物,这样幼鸟就完全独立了。

丹顶鹤的生活方式,人类很容易理解。作为父母,皆有舐犊之情,一旦分别,自然不能不难过。但野生动物绝对不感情用事,完全依据自然规律生活。

 

原载《世界文学》2008年第4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责编:文娟)




《世界文学》微信公众号征文启事

一、征文主题:围绕外国文学展开。

二、征文要求:文章体裁:散文、随笔、读书笔记。要求文字灵动,感情真切,内容健康。字数不超过3000字。文章必须为原创,不得抄袭、套改。

三、征文时间:即日起至2017630日止。

四、投稿方式:投稿邮箱:,标题注明“微信公众号投稿”。

五、奖项设置:我们将在投稿邮件中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在《世界文学》的微信公众号上分批推出。取得推送资格的读者可免费获赠2016年或2017年全套《世界文学》杂志。

六、欢迎读者朋友将自己喜欢的外国文学作品(要求选自《世界文学》杂志)录制成音频文件,一经采用,也有奖励哦!

还等什么呢,赶快拿起您手中的笔,写下您心中的文学梦吧!

注:因为近期投稿较多,小编就不一一回复了。请大家仔细阅读征文启事再投稿哦,如果有好消息一定第一时间联系您!

爱你们的小编


微信号:WorldLiterature1953

长按、关注


2017年《世界文学》

征订方式

您可以通过邮局订阅或直接联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期刊运营中心进行订阅

 
邮局汇款


收款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期刊运营中心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座1403室期刊运营中心
邮 编 :100029
 
银行汇款


户 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户行:工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
账 号:0200010019200365434
 

微店订阅



★ 备注:请在汇款留言栏注明刊名、订期、数量,并写明收件人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方式,或者可以致电我们进行信息登记。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
邮 箱:qikanzhengding@ssap.cn
传 真:010-59366566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