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中国农民调查》作者陈桂棣为敖桂明著作《鼓咙胡》作序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今日萍乡》以真实、理性为基本价值观,用客观、独到、专业的高品质报道和分析,第一时间刊载萍乡发生的事件,为萍乡人民带来最新、最全的专业报道。如果喜欢,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今日萍乡”。


内容简介


敖桂明

      ,。

  敖桂明从首都回到家乡创业,个人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但他忧国忧民,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纵论房价”、“说文谈艺”,言论涉及民主法治、教育文化、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言辞犀利,文采飞扬,拳拳之心,跃然纸上,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底层百姓的一句民谣“请为人民鼓咙胡”,。这本书,就是扎根基层的一个教育家、实业家、收藏家,,。



《用智慧与勇气书写五彩人生》

陈桂棣 

  因为儿子曾在萍乡读书,我和春桃常去萍乡写作,自然就结识了不少萍乡的文友。敖桂明先生从萍乡来信,希望我为他的第一本书写个序,我的写作任务很重,但还是答应了。


陈桂棣与春桃夫妇

  刚翻开他的书稿时,我曾有些诧异。发现书的内容共分七辑却涉及到了七个完全不相干的生活领域,好像不是一本书应该有的面貌。待花了三天将全书通读过后,才感到,他的人生原本就不“单纯”,如此编排其实正彰显出了他多彩的人生。这使我想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来:“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他专注的,显然不是“某一项”,却又分明在完全不同的领域里都做出了令人钦慕的成绩,足见他是一个精力过人、才干过人之人。


陈桂棣

  敖桂明先生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少年时吃过大苦,因家贫很早就从事辛苦的劳作:背树、做砖、作田、种菜、卖瓜、打鱼、挖沙,后又因为家贫上了家乡的一所免费的师范学校。也许他当初并不曾想到,这种偶然的选择会成为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职业。他十八岁开始任教,二十岁成为小学校长;在做了十一年的乡村教师后,就跳槽进京,在首都一所知名的“贵族学校”里,一个人干了几个人的活:既做教员、教研员还兼做班主任和校刊主编。修练了九年之后重返故里,便风生水起地展开了他那多才多艺的人生画卷。我算了算,这前后也不过八年多时间,他竟先后办起了七所大唐幼儿园。起名“大唐”,不仅看出他倾慕大唐盛世,亦可窥见一颗勃勃的雄心。他忠诚教育,不离不弃,既从事教育理论的研讨,又从事教育实践的操作。他确实将那些幼儿园办得很有特色,高端,大气,有品位。现在“大唐”品牌旗下的生源已有两千多人,教职员工就有二百多人,“大唐”几乎成了萍乡市的一张名片。此外,他还兴办了三座小水电站,还迷恋起了收藏。某一天,他曾邀请我和春桃去他乡间的住所作客,才知道他还拥有一个藏书楼,数万册图书占了整整的一层楼,走在被密密麻麻的书架挤窄的过道间,我居然联想到了消防的安全。在中国人平均每年读不到五本书的今天,此兄坐拥书城,其高情远致,令人肃然起敬。


  他的这种旺盛的精力与激情,竟极像处在热恋中的年轻人,有着这样的一种状态,我想就没有他干不成的事情。


  该怎么称呼这位仁兄呢?称“教育家”,显然不合适。在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史上,除蔡元培和陶行知等极少数的人享有此殊荣,即便是中国名牌大学校长和著名的教授,也罕有此称谓。不过,这头衔并不重要,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已为他赢得了不小的声誉。他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营企业家、收藏家和社会活动家,虽为业余作家,其文笔也绝不在许多萍乡作家之下。


  他很忙,显然不止在忙一件事。其实,细想一下,确又只是一件事,这就是,他把自己的才干作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原只以为,像他这样一个成功的人士,,那不过是给他的一种荣誉,或是身份。读了书中《参政议政》一辑,才知道错了,,!他不仅书面提案,会上发言,还不忘将社情民意的调查不断写出专题报告,其内容竟差不多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调查之深入,眼光之敏锐,思维之犀利,学养之丰厚,以及精准而奔放的遣词造句,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诸如《萍乡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重围”的路径选择》等等在大会上的发言材料,让人掩卷难忘。他不光提出了问题,,实在是这个城市值得庆幸的一件事。这其中尤以他的《湘东,你被谁抛弃?》的大会发言,我甚至可以想象出,它给与会者带来何等的震撼!他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可爱而又可敬的小孩,坦然毅然,直陈事实,让人甚为感慨。这并非是他的心高气傲,只能说是“因爱之深,责之也切。”乍一看他讲述的都是萍乡和湘东之事,认真读来,便会发现,他谈的又岂止是一市一区之事?,也还有平日直击社会热点和痛点的长短言论:面对房价的高企,他愤作雄文:《全中国无房者,联合起来!》;面对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他奋起呐喊:《当代中国语文教改向何处去?!》;面对幼教领域的“洋化”与“小学化”,他大声疾呼:《改造我们的幼儿教育》;面对煤炭火电的污染,他慨然叹惋《莫让江河空自流》;面对繁华世博,他质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面对传统文化式微,他身体力行“将汉文化经典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心怀美好愿景:“几个有心者,一群素心人,相信国学之种必定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并生生不息!”


  其激奋之情,其“问天”之怒,不免让我想到他脚下的这片红土地,想到样板戏《杜鹃山》中柯湘的那句著名的唱词:“家住安源萍水头”。萍乡,是座有着近百年革命历史的英雄城市,敖桂明先生的身上就有着这座城市的“品格”:有智慧,有血性,不畏强权,敢于发声。


  我注意到,他在品评将军作家刘亚洲时,曾称其“有才华,有个性,有激情,有思想”,并戏称为“四有新人”。其实,他本人不也具备这些特质吗?


  总之,这是一本有价值的书。凡关心教育改革与发展、关心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忧国忧民之士,不妨都读一读这本书。它在充塞着戏说历史、娱乐人生为时尚的今天尤其显得难得。它每一篇文章写的都是人的尊严,入世的清醒。


  最初接触到《鼓咙胡》这个书名时,我很奇怪,不解其意。春桃说这是她们湖南人的方言,“鼓与呼”的意思。问了敖桂明才明白,,一位伤残的红军老战士在人群中塞给他一张纸条上的一首民谣:“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彭老总据实写出万言书,却是因言获罪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打击。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今天,这种历史的悲剧我想应该不会再发生了。

  

                                                      

  (序者简介:国家一级作家,代表作《淮河的警告》、《中国农民调查》。曾获中国最高文学奖——首届鲁迅文学奖和尤利西斯国际报道文学一等奖;当选美国《时代》周刊亚洲英雄。)




敖桂明


1969年生人,“家住安源萍水头”

毕业于江西省萍乡师范

曾用笔名:布衣子   红孩子

促进会萍乡市工作委员会委员

萍乡市工商联(总商会)常委

江西萍乡民进企业家联谊会会长

大唐幼儿教育机构董事长

萍乡市山河水电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萍乡市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

赣湘诗源私人藏书楼主人

自然之友终身会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原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中文教师、校刊主编


作者已编:

1、《新型   高品位   国际化——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十年办学论集》

2、《国际文凭登陆中国——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IB项目的实践及思考》

3、《汇佳“幼童”赴美留学十年行文集》

4、《成长——敖竹梅随笔、小品选》


已著:

《鼓咙胡》


待出:

1、《大唐梦·汇佳情》

2、






敬请扫一扫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今日萍乡”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