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成绩如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提及“”,能源方面一直是“”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和抓手,而石油领域也是能源发展“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近日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主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战略支持的北大央企论坛上,围绕此次论坛主题──“”上的能源战略,记者也获悉了关于我国能源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在“走出去”方面的成绩等相关信息。


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美洲研究室主任朱颖超介绍,20多年来,中国石油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在不断探索和开拓进取当中目前已建立了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三大油气运营中心,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历程:
四阶段发展形成“五、四、三”格局


说起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历程,时间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

1993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转为石油净进口国,也正是这一年,中石油中标秘鲁的塔拉拉油田项目,成为了中国石油企业在“走出去”领域的星星之火。

“从1993年开始发展到现在,我认为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朱颖超表示。

 

 
1993年到1996年
 

“第一个阶段是1993年到1996年,以我国石油企业中标秘鲁的6、7区为标志,是属于探索起步阶段。因为刚刚走出国门,这一阶段两三年的时间,中国石油企业主要是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培养人才,还是以学习为主。”朱颖超告诉记者。

 

 
1997年到2002年
 

据朱颖超介绍,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第二阶段则是在1997年到2002年。

这五年基本上是基础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成功运作了苏丹1、2、4这些大型项目,为海外的整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到2008年
 

第三个阶段则是2003年到2008年,这个阶段是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累累硕果,进入了一些新的领域。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拓展领域突出效应,加快投资回收。

 

 
2009年至今来
 

“第四个阶段是自2009年以来,主要以伊拉克的鲁迈拉等项目的获取为标志,可以说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步入了优化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完善战略布点,优化布局,不断提升海外业务发展的质量效益。”朱颖超补充说。


据了解,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目前我国石油领域已基本上形成了“五、四、三”的发展格局。即为非洲合作区等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中亚等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以及北美等三大运营中心。


“随着三大运营中心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也为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发挥了重大作用。”朱颖超表示。


意义
推动“”能源合作保障能源安全


随着我国石油企业不断“走出去”,尤其是在“”战略提出以后,我国石油企业对外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于我国能源发展也具有着重要意义。


对此,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的主要目标,首先是实施全球化的能源战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同时,推动“”的能源合作,也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加强与‘’油气资源国的合作,不仅可以扩大油气来源,稳定供给量,而且可以实现运输通道的多元化,降低对马六甲海峡油气运输通道的依赖度,提高进口油气资源供给的安全系数。”另外,部分业内人士也表示,“”沿线国家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数据显示,“”战略构想涉及四大洲50多个国家,集中了俄罗斯及中东地区重要的油气资源国。仅中东地区石油已探明储量就占世界的48%,产量占世界30%以上;俄罗斯和中东地区天然气已探明储量占世界60%,产量占世界34%以上,应该说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同时,姜鑫民还表示:“由于‘’沿途上集中了俄罗斯、中亚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包括了重要的油气资源供应国及亚洲地区主要的能源消费国。油气管道及公路、铁路、港口、码头、存储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促进区内供需双方以及过境国之间构建全方位资源、技术、资金和市场等多种元素融合的新型合作机制,形成世界上供应链、产业链合作程度最广、最深的油气合作局面。”


成绩
实现与当地利益相关者的互利共赢


另外,在此次论坛上,记者也了解到,随着我国石油企业的不断“走出去”,不仅仅是对我国的能源发展有着重要利好,对当地经济也有着较大的带动作用。


对此,宁夏卫视《解码》主编兼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马晓霖还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四大油气通道中的中缅线,石油和天然气通到国内,对我国的意义不言而喻,同时流经缅甸对于缅甸来说也是受益匪浅。”据马晓霖介绍,中缅油气管线在项目实施过程当中,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我国石油企业拿出两千多万美元建了很多学校、卫生站、水库,给当地缺水的地区提供洁净的自来水,将此项目打造成服务于当地,造福当地老百姓的项目。通过该项目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另外,据记者了解,中缅线从土建工程开始,就有大量的缅甸公司参与,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仅土建部分用工数量最多时就达到了6000人,而且基本上都是缅甸当地的员工。另外从长期效益来说,该项目也将拉动缅甸当地的外汇收入、税收收入和投资等。缅甸也将首先享受到油和气带来的好处,可以缓解其缺电少气少油的状况。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管线穿越的地方非常复杂,我国石油企业在管线建设时十分注重尊重当地的法律、文化、宗教和习俗,不为了省钱见庙拆庙,也不做扰民工程,我国石油企业也为此额外花了很多的钱,但反观当地其他跨国企业很少会舍得这么投入。”马晓霖补充说。


其实,中缅线也仅仅是我国石油企业在“走出去”时带动地方发展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在“”战略发展至今,我国石油企业已经累计公益投资超过260亿美元,在“走出去”的15年来为沿线地区带来了150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员工当地化率超过90%。


朱颖超总结说:“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同时,非常注重发挥东道国属地特征,支持当地教育,改善当地医疗条件,提供人道帮助,注重环境保护的同时,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支持社区建设,实现与当地利益相关者的互利共赢。”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

免责声明: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为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