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余世存 | 二十四节气于现代人的意义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余世存

(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余世存,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等。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多次入选年度华人百名公共知识分子,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

已出版的主要作品:《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家世》《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东方圣典》(合编)《立人三部曲》《一个人的世界史:话语如何改变我们的精神世界》《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等。










二十四节气于现代人的意义

文 | 余世存 (微信公众号:yuge005)

编者按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这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肯定,也说明了其传承的重要性,但在当代社会,知之者甚少,夏有空调冬有暖气,过去把握着古人保暖生死的节气,如今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起来。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除了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于现代人和现代生活有什么作用呢?

       二十四节气是对一个太阳年的有效观察,它对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非常大。虽然我们一般人以为它的指导作用主要是指农业生产和身体养生,在现代都市里的生活已经超越了时间限制,而不受节气的影响。这个观点貌似有道理,实际上是不对的。不仅我们个人的身体、生理心理受制于天文比如节气时间,就是社会集体的行为选择也受节气时间的影响。


      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更愿意讲讲个人了解节气时间的意义。人们理解了节气时间,就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建立起坚实的基础,而不受制于各种时事时间、圈子时间、技术时间。在人们的时间意识中,只有我们每个人的生物钟立足的节气时间等自然时间才是最坚实的,也最有意义的。


      还有一个问题,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太理性,年复一年地规划、计算自己的生活目标。这是被现代都市生活理性绑架了。节气时间可以提醒现代人注意生活节奏的一张一驰,注意生活尤其是人生不仅需要理性,也需要情感,需要宣泄和抒怀。你看传统中国,每到节气,都有诗人、官员、商人、士绅、乡贤感兴抒情,写了无数的诗篇。我个人觉得,节气时间也是个人独立地面对天地自然的时候,所以我在大雪节气里题目是“君子以寒江独钓”。




虽然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了,但是现在很少有人能背下“节气歌”,那我们该如何传承呢?

      以我对这两年文化现象的了解,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二十四节气歌是否有很多人背得下来。节气时间已经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现在又有这样一个契机,我相信现代人包括外国人也能创造出更丰富更有趣的节气文化。


      传统社会里节气时间前后是有很多习俗的,比如打春牛、吃春饼、放风筝、扫墓踏青、吃香椿、尝新麦、称重、贴秋膘、打小人、剃头、登高、吃饺子,等等,可以说,传统社会的节气生活是很丰富的,其中有我们今天说的生活要有仪式感。


      我相信这些仪式会推陈出新的。这些仪式不仅跟吃喝有关,也跟人们的起居、运动、雅集、联谊、比赛、娱乐等有关。我觉得这些是根本、基础,是一种在地的、当时的生活。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对时间、空间进行超越,比如我们多能享用远方的、返季节的食材,但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消费本地的、当令的食材才是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现代人也在移动互联网上跟遥远的陌生人建立起良性关系,但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跟身边人一起建设一个好的生活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说,我觉得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会激活人们对当下的本土的生活的创造力。这里面不仅有商机,而且有文化创造,就像清明节气,文人杜牧的一首诗让古往今来的无数人获得了文明的加持力。我相信,节气时间会邀请无数的东西方人参与到这种生活的创造上来。




在您看来,二十四节气除了与自然规律有关,与社会和生命个体意义也有关系吗?

      一般以为,西方文化或现代社会是把客观世界当作真实不虚的,当作独立于主观世界之外可供观察、消费、或供主观世界为所欲为的。这就是学者们说的天人相分。但现代科学证实,天人相分是不可能的,客观世界不能独立于主观意识而存在。无论是测不准原理还是量子力学,都告诉我们,精神意识跟观察对象之间互为依存。所以说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相印更接近于真实。


      节气时间不仅是自然规律,人类社会也必然与其相呼应。比如最简单地,春夏秋冬,中国人都知道生长收藏,在春天生发,在秋冬季节收藏;这就是生命的实然,也是应然、果然。古典中国人发现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时间的标记,也是吃穿住行等生命日常意义的安顿。




您在书中将时间与人文生活关联到了一起,第一次说明人在时间中的使命、义务和人格成就,它们分别是什么呢?


    立春节气是“天下雷行而育万物”,这是提醒人们春天是生发的季节,植物、动物都生发繁荣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不能伤春的。所以接下来的雨水节气是“君子以思患预防”,既说明君子应该注意不干预自然界的生发,也应该注意周围是否因为雨水不够而难以生。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我没写进书里,咸丰皇帝的才智一般,比不上兄弟恭亲王,但他让父亲看重立为太子就是因为他的老师教了他几招,其中一招就是,跟众王子一起打猎时他一箭未放,父亲问他,他回答说,“此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据说他的父亲道光皇帝称道他,“此真帝者之言!”从这个故事说明,人在春天开始也要生发,但要注意有所约束,不能因为自己要发展而毁灭了他者。


      惊蛰节气是“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这是提醒人们该从猫冬、春困的状态里醒来,建功立业。接下来的春分节气是“君子以类族辨物”,这是说明在春天时君子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清明节气“君子以议德行”,这个清明节气,跟清明扫墓慎终追远相连,它对人的规定也是不言而喻。谷雨节气“君子以同而异”,这是春夏之交,气候物候最为宜人的时候了,万物竞相生发,对君子来说,他在相同的事物里能见出微妙的差异,应当和而不流,特立独行。即同为纷繁的世界中之一员,而异于他者之持守自己。


      立夏节气“君子以辅相天地之宜”,立夏是三阳开泰的时候,夏天来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都在增长,君子需要关注民生,让民生得到切实的保证。接下来的小满节气是“君子以饮食宴乐”,这是夏季农作物还未收获之前的时候,君子也因此更深刻地把握日常饮食之道。


      芒种节气“君子以非礼勿履”,这是可以收获的时候,但君子在瓜田李下,不能做非礼之事。夏至节气“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个大家都懂是什么意思,当然我在书中的解释比较现代,即由夏至用电高峰的来临说明人们应该享用自然赋予自身的能量,不依傍外物,发出自己的光热,展现自己的才华等等。


      下半年的节气我就简单说一下标题吧,小暑,君子以正位凝命;大暑,君子以劳民劝相;立秋,君子以作事谋始;处暑,君子以慎辨物居方;白露,君子以常习德教;秋分,君子遁世无闷;寒露,君子以矫枉过正;霜降,君子以反身修德;立冬,君子以俭德避难;小雪,君子以自昭明德;大雪,君子以寒江独钓;冬至,君子以见天地之心;小寒,君子以经纶;大寒,君子以修省。


      你可以说在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字中,我的书第一次把节气时间跟人的使命、人格成就相连;但把自然时间与人文生活相联系,我并不是第一个。你如看易经一类的书,就知道这种联系早就有了。比如易经是把时间分得更细,分成了六十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对置身其中的人有规定。我的书是借鉴了这个传统。



(配图:  老树)


本文原载于羊城地铁报


首部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

著名学者余世存最新力作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定价:65.00

上市时间:2016年12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重温人与天地万物感应共鸣的古典时光

解读中国人千百年来证实的存在与时间


时 间 之 美          不 舍 昼 夜


祝贺“廿四节气”申遗成功

      11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廿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廿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然而,就是在“廿四节气”申遗之前,用了大概一年时间,老树画完了一套廿四节气,综合古代和现代对节气的解读,兼顾南方与北方节气时令特色。

“廿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廿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廿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廿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本文为独家授权稿件,刊发于公众号《余世存》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用艺术点亮生命  用情感温暖人心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