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学术大家谈 | 潘忻人:创新研究:从创新系统(innovation system)谈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CIDEG        


学术大家谈

CIDEG公众号将开设一个全新的栏目 —— 学术大家谈。本栏目将定期刊登原创性的学术类文章,我们将邀请专家、学者和在读硕博学生,进行学术概念的解析,时事政策解读和学术研究的评述。同时,我们非常欢迎青年研究者投稿和参与讨论。        




创新研究:从创新系统(innovation system)谈起

作者:潘忻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开篇之处,首先引用柳卸林教授在《牛津创新手册》中的译序为创新一词做说明:“…词语越普及,越缺乏规范性,歧义就越大,就越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诚如柳教授所言,“创新”在今天已有了太多的内涵,在不同视角下对其进行审视,意义可能截然不同,因此奠基于“创新”定义之上的“创新研究”,自然也就有了多面向的可能性。本文从浩如烟海的创新研究中选择了“创新系统”概念进行讨论,原因除了“创新系统”概念是创新研究中的一个主流外,也是由于“创新系统”的讨论与公共管理研究交叉较大,较不易滑入到以商业管理为理论范式的创新研究讨论。
 
·
模糊的概念定义
创新系统(innovation system)概念的始祖人物之一Nelson(2002)认为创新系统是由制度理论与演化理论结合而成,其主要观点包含个人与集体行为的科技扩散与创新。最早对创新系统提出明确框架的Freeman(1987)认为:创新系统是公私部门由行动与互动激发、调整及扩散新科技所构成的制度网络。但此时Freeman所提的系统主要指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其边界仍很模糊。由于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复杂特性的概念,创新系统理论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系列针对系统边界、运作内涵及演化机制的争论。为此,Edquist(2004)提出了要从功能、活动与边界来理解创新系统的建议。
 
多元的理论发展
 创新系统概念近二十年来发展出的主要理论有:
(1)区域创新系统。由Cooke(1998)主张,脱胎于国家创新系统,指出创新系统因技术轨迹(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存在而导致的区域内创新增长。
(2)产业创新系统。Malerba(2002)以特定知识领域、产品需求为边界的部门创新系统(sector innovation system,或译产业创新系统)。
(3)科技创新系统。由Carlsson及Stankiewicz(1991)提出的科技系统(Technological system),指以特定技术底下的经济或产业网络。
(4)创新生态系统。为回应可持续创新(sustainable innovation)议题而颇为流行的创新生态系统,运用自然生态系统的概念解释创新系统,扩系统中的参与者,并强调系统中相对的作用,再依此解释系统的演化。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目前虽在学界、实务界运用广泛,大有成为范式的态势,然而其具体定义仍存在不少争议。
 
概念的多学科交叉
    在上述创新系统概念里,系统理论与许多学术议题也相互联结,例如多层次理论(Multi-level perspective)以可持续发展概念解释创新系统中的科技动态;三螺旋理论带出从公共政策、企业行为、高等教育三个不同维度来解释产业政策中的创新发展等系统理论作为学科交叉丰富的框架,在某种程度上却恰好呼应了
柳教授所言“创新”本职的复杂。作为一个二十年来学界公认分析框架,创新系统是一个非常适合分析创新议题的基础工具。



参考文献:
[1] B. Carlsson, R. Stankiewicz, On the nature, func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s, Technological Systems and Economic Perform - ance, 1991, Dordrecht: Kluwer.
[2] C. Edquist, B.A. Lundvall, Comparing the Danish and Swedish systems of innovation, in: R. Nelson (Ed.),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3.
[3] C. Freeman, Technology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Lessons from Japan, Pinter Publishers Ltd, London, 1987.
[4] Cooke. P., and K.Morgan 1998 .The Associational Economy: Firms, Regional and Innov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Deog-Seong Oh, Fred Phillips, Sehee Park, Eunghyun Lee, Innovation ecosystems: A critical examination, Technovation, vol. 54, Aug 2016, pp. 1-6.
[6] F. Malerba, Sector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Policy, vol. 31 (2002), pp. 247–264.
[7] Hekkert, M.P., Suurs, R.A.A., Negro, S.O., Kuhlmann, S., Smits, R.E.H.M., 2007. Functions of innovation systems: a new approach for analys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vol. 74, pp. 413–432.
[8] Jackson, B.D.J., What is an innovation ecosystem? 2011, Washington DC. Retrieved from〈http://erc-assoc.org/sites/default/files/topics/policy_studies/DJackso-n_InnovationEcosystem_03-15-11.pdf〉.
[9] R.R. Nelson, K. Nelson, Technology, institutions and innovation systems, Research Policy, vol. 31 (2002), pp. 265–272.
[10] 梅亮、陈勁、刘洋,创新生态系统: 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科学学研究,第32卷12期,2014。
[11] 詹‧法格博格等着,柳卸林等译,牛津创新手册,(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12] 魏江,创新系统演进和集群创新系统构建,自然辩证法通讯,第26卷:总149期:第1期,2004。




  潘忻人
毕业于台湾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清华大学CIDEG研究助理。研究方向及兴趣为:创新政策、科技政策、政策过程理论。


欢迎投稿
我们欢迎您参与相关研究的讨论和发表您最新的学术观点。投稿热线:cideg@tsinghua.edu.cn
学术大家谈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