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王璞山丨蒲剧皇后绘丹青,唯有牡丹最钟情——蒲剧名伶武俊英的牡丹情结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垣曲人家  书画频道


作者简介

  王璞山,万荣县人,1946年生人。晋风书画院院长,中条山集团公司电大退休教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学会会员、山西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王璞山
作品


蒲剧皇后绘丹青

唯有牡丹最钟情





   



蒲剧皇后绘丹青,唯有牡丹最钟情

——蒲剧名伶武俊英的牡丹情结 


武俊英,国家一级演员,全国劳模,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8年荣获第五届中国戏曲梅花奖,1997年光荣当选中共十五大代表,多年来荣获各级众多奖项,曾被《中国电视报》誉为“蒲剧皇后”。

三十多年前,新绛蒲剧团深入中条厂区演出,我当时负责接待,那时武俊英已是剧团的团柱子,后来上调到运城市蒲剧团后,多是在影屏上看到她。近期偶然看到卫宝龙先生带的一本《蒲剧艺术》专刊,上有武俊英的牡丹画作及作画照片,画作中的牡丹色彩艳丽,古拙朴实,饱含蒲韵,富有戏趣。照片下的文字是:“著名画家韩周太指导武俊英作画,”照片上武俊英面对画板,全神贯注、持笔作画,韩周太先生立于身后,面带微笑,悉心指导,下方是韩周太为学生武俊英的题词,内容是赞誉武俊英的舞台艺术和绘画艺术。由于两位同我均有交集,所以我对武俊英其人及艺术作了研究并进行了电话采访,以致产生了下文。

我一向喜欢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的书画作品。先生曾说:“不论演员或剧作家都必须开阔自己的眼界,除了多看多学多读,还可以在戏曲范围之外,去接触各种艺术品和大自然的美景,来多方面培养自己的艺术水平”。出于好奇,我在采访中向武俊英提出询问,问她:“如何想起画画?”其回答简洁明了:“艺术是相通的,由于退居二线,有了时间,即想开始学画”。她还在电话中告诉我:“八十年代晋京还得到新凤霞一幅画作”。新凤霞也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一位评剧艺术大师,誉为“评剧皇后”,曾跟随齐白石学画。有人曾写文章评论新凤霞是人美、心美、戏美、画美,我认为这四美放到“蒲剧皇后”武俊英身上也挺合适。

人美,武俊英给人的印象是:体态丰腴,朴实无华,风韵犹存,气质动人。她饰演《西厢记》中的杨玉环也挺适合。我倒更欣赏她的朴实,成名以后不端架子,回村后,碰见乡邻四舍,不是婶子就是大娘,十分热情;电话采访中听到她地道的乡音,感到倍加亲切;她常年随团下乡演出,热情的戏迷要求她加演节目,她从不回绝,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去;2001年5月1日在运三高速公路修建工地演出,工人们激动地把她围住要求与之合影,她并不嫌麻烦和人多,一一答应大家的要求;因此她在群众中享受到极高的声誉。书画界曾有“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之说。我们细看武俊英笔下的牡丹,花大色艳,古拙朴实,与其人相比,还真有些相似。

心美,武俊英不仅人美,而且心美。,,,但武俊英却主动接近关心帮助;剧团常年下乡演出,每到一地她都不忘打听有无厂矿、革命军人、敬老院,如有都会组织演员前往义演;一次有一位卧病在床的老大娘,躺在床上叹息:“这辈子恐怕难看上武俊英唱戏了!”武俊英听说后,,感动得老人在床上哭了;当了团长走上领导岗位,他想的是培养蒲剧新人,经常把演出的机会让给年轻人,打破旧时“宁舍十亩田,不舍一场戏”的古训,大力培养年轻演员;她不仅在剧团是个好演员、好老师、好领导,在家还是个好女儿、孝媳妇,她不计较父爱的错失、公婆的误解,反而宽容善待、大度回报。他经常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离不开人民。”他一向是这样想的,离开了舞台,她仍然坚持这一想法。之所以选择画牡丹,即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因为,“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戏美,武俊英这一“蒲剧皇后”美称并非随意冠之。戏剧泰斗曹禺看了她率团演出的蒲剧,一手拉住武俊英兴奋得手舞足蹈,不住赞扬他们演得出色;北京大剧院台下的观众看了他们的演出高声大喊:“北京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再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龚和德在一次座谈会上发言:“我不管王秀兰在场,我也敢这么说,听蒲剧旦角的唱,到目前为止,没有超过武俊英的。”一代蒲剧宗师王秀兰听后也加以肯定开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武俊英的唱腔的确优美动听,奔放流畅,刚柔相济,声情并茂,激情感人,被誉为“蒲剧第一腔”,使众多戏迷耳目一新,为之倾倒。许多专家、博士总结来总结去说不清、道不明,连武俊英自己也弄不清。

蒲剧艺术前辈王秀兰先生说:“演戏是整体艺术,红花虽好,还要绿叶相扶,叶绿才能显得花红。”此话很有哲理。北京的专家们也赞扬武俊英率领的蒲剧团不是一杆秃枝光叶的牡丹花,而是一个牡丹群,群芳吐艳,香气袭人。如今武俊英又培养出九位弟子、四名男旦,又形成另一个牡丹群。牡丹是花中之王,武俊英这一牡丹王竟成为王中之王。

画美,傅山先生有句名言:“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画亦当如此。仔细品味,武俊英的牡丹画作确实是:构图丰满,造型朴拙,色彩浓艳,笔墨酣畅,内涵丰富,别具蒲韵。

我认为,其画作最大的特点是民间意味浓。民间艺术是根艺术,民间文化是根文化。其作构图、造型、色彩都源于民间的剪纸、刺绣。虽然她没有多见过牡丹,只仅仅在演出时观赏过一次古县的牡丹,但从小生活在新绛农村,农村坑围上有牡丹,被褥上是牡丹,枕头上绣牡丹,相柜上绘牡丹,窗户上贴牡丹,花馍上塑牡丹,农村生活中不乏牡丹这一绘画素材,母亲又是剪纸能手,不会不对她产生影响;走上戏剧道路,戏剧服饰、舞台道具都少不了牡丹,这众多的牡丹形象、题材像一部丰盛的牡丹画谱,武俊英从小便喜欢画画,这些环境不会不影响到她。中国画重在临摹,过去很多画家都是从《芥子园画谱》走出来的。许多画家画梅未见过梅,画荷未见过荷,没见过芝兰画芝兰,世上的画家谁见过真龙真凤,龙凤的绘画及图案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采访中,武俊英曾说过艺术是相通的。戏剧艺术同绘画艺术确实有相同之处。中国写意画讲究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曾言:“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与戏剧表演同理,王秀兰常说:“不真不是戏,太真不是艺。”武俊英有近半个世纪的戏剧表演经验,如今又拿起画笔,在塑造牡丹时,她不会不懂这些道理。在绘画中红花与绿叶的搭配,也与戏剧同理。王秀兰曾说过:“群众看戏是看一出戏,而不是一角戏。”武俊英画牡丹她不仅懂得经心画花,也知晓认真写叶。所以从整体上看,其画疏密有致,统一和谐。绘画艺术同戏曲艺术虽然有别,但两者都有用笔用色之处,戏曲化妆同绘画色彩即有异曲同工之妙。武俊英虽然接触绘画的时间不长,但她对戏曲的化妆并不陌生。二者都讲浓淡深浅,都要用笔,不同之处是化妆在脸上,绘画在纸上,不过从牡丹的枝杆叶筋的用笔上即能看出其笔下的功夫。至于用笔的轻重缓急、提按顿挫,与蒲剧唱腔的轻重缓急、按点顿闪略有相似,只要下功夫去琢磨苦练,定会大有收获。说到勤学苦练,在采访中也谈到,武俊英说:“我过去不曾接触过它,不勤学苦练怎行?”一句话道出她在学习绘画中的艰辛。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武俊英蒲剧表演一举成名,主要是曾有筱兰香和筱艳秋两位大师的亲传和传承,画牡丹主要是有韩周太先生的指导,当然进展很快。韩周太先生我很熟悉,其学艺经历我也比较了解,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其笔下的写意牡丹的确出手不凡,他曾吸收了晋南几位名家的牡丹特点,加以融会贯通、勤于实践,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虽然来自民间,毫不夸张地说,他同科班出身的名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武俊英的牡丹虽然吸人眼球,深受大众喜爱,但并不是说十全十美。我认为她应该师法造化,多练书法,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苦练经年,必有成果!








【垣曲人家】推广团队


本刊主编姚普俊 微信号:yqwyzfq
特邀顾问:王士敏   
特邀顾问张开生
发刊制作谭瑞平 微信号:yuanquren1975
校园编辑:靳三涛 微信号:jinsantao670721
小说编审谭锐金
散文编审李亚玲
诗歌编审王秀娥
赐稿邮箱:395831962@qq.com


相关阅读
王璞山作品集


王璞山作品欣赏:

王璞山丨身居海外,情系故乡

王璞山丨端午节戴香包、贴老虎、挂鐘馗

王璞山丨【人物】晋南地区的皮影戏坚守者——文千管

王璞山丨情系黄土地的南国游子——姚天沐

王璞山丨雄立天地  辉同日月——《五岳同辉》巨幅山水画作赏析  王璞山

王璞山丨澄怀悟道  衰年变法——近观裴文奎花鸟画印象

王璞山丨气度弘达  

王璞山丨绘画给了他飞翔的翅膀——记国画人物画家曹乘龙

王璞山丨情系花鸟  意涉山水——吴书文花鸟画作赏析

王璞山丨相机摄大景  翰墨写人生——记军旅书法家李晓明

王璞山丨德厚载艺 文墨留香——吴德文画展在并举行

王璞山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观赏姚天沐画作有感

王璞山丨民国山西教坛书法大家解荣辂

王璞山丨形神兼备,生动感人——工笔人物女画家高金丽

王璞山丨心怀雄强画自高——记山西青年画家周建兵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