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一个消费精神病人的社会是可耻的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今天我的朋友圈被《人物》杂志的一篇文章《惊惶庞麦郎》给刷屏了。这篇人物专访以一种冷静的旁观者的视角,记录下了庞麦郎这个以一首网络歌曲突然在85后和90后年轻人中蹿红起来的草根“歌手”的扭曲的生存状态,其中的许多细节真实而残忍,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看完这篇文章,我大致有这么几点印象:

1、庞麦郎是一个人格不太健全、甚至可以说是有严重社交障碍和心理疾患的人。这一点几乎贯穿全文始终,所有的细节和描写都在佐证这个判断(让我们暂时信任《人物》杂志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相信作者不存在夸张和虚构的成分)。

比如说,他会坦然地对别人说出有违事实的话,即使这能被人轻易戳穿。35岁的他到处宣称自己是90后,还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别人自己是台湾人,即使他说话带着浓重的陕西口音;他对年龄和籍贯有着相当奇怪的执念,一旦涉及这两件事,他整个人就仿佛陷入了另一个无法与外界交流的时空。

比如说,他会在突然之间情绪失控。他把记者的笔记本屏幕误当成触摸屏,在用力按了几次屏幕却发现关不掉页面的时候,他开始暴怒,摔了记者的电脑,「机身边缘被磕出一个小坑」。

比如说,。他怀疑周围所有的人都在骗他,害他。他还把自己身体不好归咎于政府,在QQ日志里写道,,手段残忍毒辣,毫无人性,从2008年至今本人一直在药物中痛苦挣扎」。

2、庞麦郎并不具备做歌手所需的基本的音乐素养。文章提到,他在录自己的成名歌曲时「每一遍都唱得不一样,完全没有调子」,在KTV里点了两次,「两次唱得音调完全不同,也都跟MV里的音准合不上」。

3、庞麦郎的蹿红,并非是像别的网络热点和网络现象一样自发形成病毒传播,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和运作的结果。文章里说的很清楚,签下庞麦郎的北京华数唱片公司出动6名企宣,24小时3班倒,买「摩擦」、「时尚时尚最时尚」的关键词搜索,把歌曲热度顶上去;请人写段子造势,一切都为的是「制造出他是自己火的感觉,特别神秘,但又没包装的这种效果」。

北京华数唱片公司当然不是傻子,他们之所以愿意在庞麦郎身上投资,无非是想养一只属于自己的下金蛋的母鸡。文章里提到,他们的合同规定和庞麦郎的收入分成比例是八二开,庞麦郎自己只能拿到可怜的20%。

4、北京华数唱片公司对庞麦郎的包装不可谓不成功,至少庞麦郎现在已经拥有了不小的知名度。既然拥有这么高明的营销手段,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包装一个真正有实力、真正唱歌好听、并且心理和人格都更健全的草根年轻人呢?

因为要捧红一个正常的年轻歌手,难度和投入的资源都要大得多,哪怕这个年轻人长得再好看、唱得再好听、再有实力、再有才华,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吸引人的注意力,因为他没有话题,没有办法吸引眼球。

于是北京华数唱片公司选中了怪异的庞麦郎,把《我的滑板鞋》这样一首纯属精神病人不知所云呓语的「歌曲」,运作成了热门网络歌曲。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流行的「营销」秘诀:为了夺人眼球、为了制造话题、为了快速成功,不断地迎合甚至激发大众的审丑恶趣味,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边界被一次次践踏,底线被一次次放低。这些年的所谓网络红人,从凤姐到干露露,哪一个不是循着这种营销模式走红的呢?

5、我很关心庞麦郎今后的命运。把原本不可能红、并且有心理疾病的人包装运作起来,放在他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上,迎合审丑希望借此大捞一把的做法,极其不负责任,残忍而极不道德。这样去消费一个心理疾患病人的社会,是病态而可耻的。而置身其中的我们,其实都在围观,都难辞其咎。(来源/假装在纽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