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不急于否认孩子的能力,是一个家长必备的素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上周,宝幼儿园有一个关于亲子阅读的讲座,我陪他参加。 中间游戏环节,是给出几个名词,请小朋友上台讲一个内容 […]

1、上周,宝幼儿园有一个关于亲子阅读的讲座,我陪他参加。

中间游戏环节,是给出几个名词,请小朋友上台讲一个内容里有这几个词出现的小故事。

宝老早就瞄见人家准备的小礼物,激动的说:“妈妈,我想要,我想要!”

“上台讲个故事,就能得到了。你去讲吧!”我鼓励他说。

他其实很少尝试编故事,我不知道在日常的培养上,我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他反正是对编故事很不自信。

就连平时私下最放松的状态里,我说:“你来编一个故事吧?”

他都会想都不想就拒绝,“不要,我不会,你来讲吧!”

这次稍微有点不一样。我说完之后,他想了想,用老师给定的几个词,串联了成了几句话。

我说:”好,就是这样,等下上台就这么说。”

可一转眼要上台的功夫,他恐慌着说:“可是我不会呀!”说着说着,跺着脚就喊起来了,喊到最后变成了哭腔。

讲座正在进行的会场里,他喊起来,我们母子当然被侧目。

我制止了他的哭喊,却制止不了他的不自信。直到讲座结束,他也没鼓起勇气上台。

当人群散尽,他终于知道他得到玩具的可能性为零,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2、作为他的妈妈,我对他有着全面又客观的认识。

他其实有登台的经验,他在路人围观中和流浪歌手一起唱过歌,他也在全园师生面前做过升旗演讲。排除怯场的可能性,我认为,他没勇气只是因为他对讲故事这件事不自信。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想了各种办法来给他训练讲故事的能力,并认可了他讲故事的能力,给他鼓励,希望能给他自信。虽然效果不大,但我对他的信心仍然在。

不急于否认孩子的能力,是一个家长必备的素质。

当孩子说他不会,而家长做出努力又没有立刻有回报的时候,是家长最容易对孩子做出否定的时候。

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说:“直到我们的能力和天赋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对我们全部的潜能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所以,不随便否定孩子,是为了不随便扼杀孩子的潜能。

随意侮辱或贬损孩子,更是要不得的。

家长生气的时候,总会忍不住抱怨孩子,说一些丧气的话,”你真是笨!”或者”我看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这也是极其错误的做法,对于家长来说,这只是在发泄怨气。

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本身是没有那么强的思辨能力的,他们也没有能力分析家长言语中的错误的,孩子会认为,家长说的话是”金科玉律”,你说我不行,肯定是我不行。

一旦遇到困难,他们就顺势认为是遇到了”不可跨越的障碍”,并把它们视为”我不行”的证据。

所以,一定不要侮辱和贬损孩子,更不要认为侮辱和贬损能够有效地改变孩子,所谓的”激将法”并不是这么运用的,虽然有时孩子会因为害怕被嘲笑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但这只是假象。我们不能把假象当成果。

3、生活中,还有很多家长习惯用”遗传宿命论”的论调来评价孩子,这也是不可取的。

比如这样的话:”咱们家就没有谁唱歌好听,你还想当音乐家?”或者,”我从小学习就不好,我的孩子脑子也聪明不到哪里去。”这些论调都是极其错误的。

“认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获得的或许是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最大的谬误。(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

能力来源于遗传的说法太容易被父母、教师和孩子当做一种借口了。承认了能力源于遗传,孩子就不必努力克服他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家长也不必花费力气引导孩子,不必费心思挖掘孩子的潜能,这实在是一个逃避责任的好借口。

还记得高考结束后,”刷屏”的上海盲童学校高考生王蕴吗?他今年高考623分,距最高分660分仅差37分!

王蕴3岁时视力完全失明,但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兴趣广泛,自行车、游泳、马拉松、户外探险、钢琴、竹笛……样样喜欢、样样在行,实在让人赞叹!

他的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是,他的背后,父母的努力更不容忽视。

孩子眼盲,这是生命中多大的一个障碍呀!可是,父母硬是带领着王蕴,一路披荆斩棘,冲了过来。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盲孩子是不是什么都做不了?盲人将来的职业选择,是不是只有盲人按摩,或者更高级一点,也不过做一个钢琴调音师?

可王蕴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他兴趣广泛,擅长的东西有很多。我想,直面困难,克服困难,一定是王蕴父母教会孩子的最重要的一课。

那些没有被教育如何面对和克服困难的孩子,在长大后的生活中总是会回避生活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这样只会让他们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阿德勒《儿童人格教育》)。

明智的父母,一定会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耐心的引导孩子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