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他是“乱译”的翻译大师,获翻译界最高奖以后,九十六岁从零开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继《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后,

又一个气质相仿的高分节目上线了!

刚刚还醉醺于古典诗词的网友,

这下又被《朗读者》圈粉了!



这次又是何人圈粉无数,

令花朵乱颤,路人尖叫呢?



此次播出的《朗读者》受邀嘉宾,

是翻译界泰斗,

96岁高龄的中英法三语翻译家

——许渊冲先生。


许渊冲先生,

那可谓是一位翻译狂人。

为何说他狂?

且不说他是首位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

——“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亚裔翻译家,

也不说他是唯一一位能

中译法、法译中、中译英、英译中的翻译家,

更不说他在自己的名片上印着:

“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主要是!

虽然朱生豪和梁实秋都没花这么久,

但是这位狂人已经九!十!六!岁了!

现在还保持着每天六七个小时的翻译工作……

让那些自诩热爱翻译的人怎么活!

      

 狂人的学习背景更为牛逼。

他的同级校友有物理学家杨振宁、

经济学家王传纶、

两院院士王希季。

对!都是西南联大毕业的。

就是那个传说中的西南联大!

清华北大和南开的合体!

虽说当时成立于战乱时期,

但是由于名师荟萃,学风民主,

因而可以说是当时国内最好的大学,

杨振宁先生甚至认为是世界一流的大学!

     

 专业而言,许渊冲当年就读的是外文。

虽说是外文,

但每周都有著名教授三小时的国文课

讲《诗经》,陈文典讲《史通》,

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

冯友兰讲哲学,柳无忌讲西洋文学,

萧乾谈“创作与译诗”,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

  

开挂的人生怎么可能只有这些,

人家还师从钱钟书!

就是那位傲娇地说要“横扫清华图书馆”的钱老,

那位把批评自己老师当家常便饭的钱同学。

当年钱老师28岁,教书只说英文不说中文,

在解释怀疑主义的时候,说:

Everything is a question mark; 

nothing is a full-stop.

(一切都是问号,没有句号。)

狂人听后,立刻惊为天人,

因为钱老师不仅用具体的标点符号

来解释抽象的怀疑主义,

而且问号和句号对称,

everything和nothing又是相反相成,

既得到了内容之真,又体现了形式之美。

可能就是因为钱钟书的关系,

许渊冲成为了“诗译第一人”。

虽备受同行们的诟病,认为其过于狂妄,

但是能够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他对翻译的狂爱,

并对许渊冲本人和他的译文神往之。




1921年4月18日,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

他的母亲受过教育,擅长绘画,

赋予了他爱好文学和追求美的天性。

表叔熊式一是翻译家,

他将剧目《王宝钏》译成英文,

在英国上演时引起轰动,

并受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接见,

这让年幼的许渊冲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立下了学好英语的志向。

许渊冲在当地最好的省立南昌二中上学时,

英语就已出类拔萃,

并在1938年以第7名的优异成绩

考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可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牛气的大学,

虽然地处西南,,

但却云集了朱自清、、

钱端升、傅斯年、华罗庚等名师,

教出来的学生也是一个个响当当的名称在外。


2003年,

许光锐在评价西南联大的优秀学生时说,

那时培养的人才,

物理系的代表是杨振宁,数学系是王浩,

中文系是汪曾祺,外文系是查良铮(穆旦),

可惜他死得太早,现在许渊冲已经超过了他。


许渊冲结缘翻译,

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外语系的,

更是因为他当年曾经爱慕一个姑娘。

1939年,

许渊冲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

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

他非常坦诚地说,

这首诗其实是当年用来追求一个女孩儿的,

可是并没有追成功。

直到50年后,

许渊冲获得国际译联杰出文学翻译奖时,

收到了这位女同学的回信,

然而却已时过境迁。


1941年,

许渊冲跟同学一起

给支援中国抗日的外国军队做志愿翻译。

在欢迎美国空军上校陈纳德将军的招待会上,

翻译不知道该如何翻译""一词,

许渊冲当即站起来翻译道: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民有,民治、民享)

获得了陈纳德的赞赏,

开始在外语口译中展露头角。


1948年,他到巴黎大学留学,

得以精通法语,深入研究法国文学。

期间留法学生组团去罗马,受到教皇接见,

学生中只有他懂得意大利语,

于是由他代表留学生讲话,

可见他在语言方面的造诣之深。

巴黎也是许渊冲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在巴黎,

许渊冲参加了留学生组织的"星期五学会",

热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

认识到报效祖国才是真正的志向。

1951年,

与数学家吴文俊、画家吴冠中等一起回国后,

他被分配在北京外国语法文系任教。


在教书的同时,他不仅是兼顾翻译工作,

简直可以说是狂热。

他不但乐于翻译,

也特别喜欢让大家知道自己有多厉害。

之前他在自己的名片上印着

“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

现在他出版的书已经有一百二十多本了,

而且,

要知道,那可有整整三十八部!


很多人不喜欢他的性格,

认为他太过自负,狂妄不羁;

很多人也不喜欢他的译作,

认为他不尊重原文,

总是带着自己的臆想创作,

简直是乱译。


许渊冲自己如此解释:

“我是狂,

但我是狂而不妄,句句实话

是 120 本就是 120 本,

我绝不说成 200 本。

我觉得“狂”是自信,

一个人不能没有一点“狂”,

没有自信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他的确不似中国传统式的含蓄套路,

但可能就是因为他的“狂妄”,

让他在翻译事业上能够登峰造极。


至于翻译风格,

他的确不像其他翻译家推崇“信”,

比起“信”,

他更为追求“美”。


许渊冲对美的偏爱是他“三美理论”的发端,

三美就是“音美、形美、意美”。

许渊冲说:

“西方的翻译讲究对等,一个字对一个字,

它们主要文字的词汇有90%是对等的。

中文与其他文字不同,只有一半对等。

对等虽然不违背客观规律, 

却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不歪曲作者意思的情况下,

翻译一定要把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

精髓、灵魂体现出来。”

这就是他所追求的“三美”

许渊冲难得谦虚地表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三美理论’是个理想状态,

我愿意朝着它努力。”


2007年,许渊冲在医院查出直肠癌,

医生说他只有七年的寿命。

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

放弃一切,

求医问药,

他还像之前没病的时候一样,

每夜“偷时间”做翻译,

每天至少做1000字的翻译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七年时间过去了,

他没有等来死亡,

却迎来了翻译界最高的奖项

——国际翻译联盟“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成为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翻译家。


在巨大的荣耀之后,

许渊冲仍不停歇,

莎翁一生创作了38部剧本和3部诗歌,

共计41部作品。

有三大难:

一是量大;

古典

今天读起来很费劲;

三是双关语多

如何做到像原著一样含蓄又传情达意,

这对译者功力是极大考验。

何况他还是一个身患癌症的高龄老人,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许渊冲却有自己的说法,

“我不去管它到底是37部还是38部,

我就一部接一部译,一直译下去。”

每一部,

他又化解为每一页、每一句。

一天至少译出1000字,

否则不睡觉。


他感叹,

“10年前,我做直肠癌手术时,

医生说我最多能活7年,

可是我现在什么感觉也没有。

我获了奖,让中国文化得到了认可,

要走也没什么遗憾了。

但我希望我还可以抓紧时光,

多为翻译中国文化做些事情......


2016年4月12日,在45届伦敦书展开幕式上,

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海豚出版社共同推出。

该丛书包括四大悲剧及《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柳芭》。

在伦敦书展上同时推出的,

还有许渊冲中译英的汤显祖《牡丹亭》。

1616年,莎翁和汤公先后逝世。

400年后的伦敦书展上,

这两位中西方戏剧巨擘因为许渊冲的“牵线”,

竟有了一次跨越语言、跨越时空的“相遇”。

许渊冲好生气、爱争论,

在跟别人探讨问题时,总是特别较真,

江湖人称“许大炮”,一点就着。

和赵瑞蕻辩论《红与黑》“谁红谁黑”的问题,

同许钧讨论等值翻译和再创翻译的问题,

对冯亦代反驳陈词滥调的问题,

向韩石山回击自信与自负的问题,

与江枫、陆谷孙、王佐良等激起

“形似”与“神似”的论战……

他把人都得罪遍了,

然后自己又好像啥事没有,

乐颠乐颠地跟人称兄道弟去了。


他对翻译的执着和狂热,

对于美的追求,

性格的狂妄不羁,坦率天真……

也许在这些方面,

他都不是程度最深,境界最高的,

但排列组合以后,

就成为了翻译界独一无二的“国宝”,

翻译狂人许渊冲。

-End-

美国新政府  驻华使馆  国家部委 | 中国企业家 大使访谈 国际公务员 外交高翻 | 领导人出访 | 商务礼仪 外交发言人 | 国考干货 | 国别报告 | 海外官员 | 企业走出去 | 华人侨领 领事保护 外交官故事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