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中秋|这些传统习俗你们家还有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过去老北京人过中秋讲究多,如祭月、赏月、走月、供兔儿爷、看月会等习俗,如今有不少旧习俗早已消失不见了。今儿,乐知小妹带您找回当年老北京人过中秋节的感觉。


瓜果拜月,兔儿爷当神位


中秋节的晚上许多家庭都要供月,先在庭院中摆放供桌,两侧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九节藕、西瓜等,中间摆一张白面红糖馅大圆蒸饼(称为团圆饼)。有的将刻有桂殿蟾宫图案的大月饼(团圆饼)镶在木架上当神位;有用上述月宫码(祭月神像)当神位的;有的既不对设纸像,又不设神位,望空(对着月亮)设祭;还有的从东四牌楼一带买来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当神位的。



水果摆放忌放梨,切西瓜喻团圆


供果摆放是有讲究的,不是所有水果都能摆放的,如在摆供瓜果时不能放梨,因“梨”与“离”同音,所以老北京人忌讳这个。西瓜不是整个放供桌上就可以的,要“瓣刻如莲花”,是不可缺少的供品,取团圆之意。



柿子苹果寓平安、桃和石榴最吉祥


还有不同的水果成对供,有着不同的寓意,如柿子、苹果成对供,寓意“事事平安”;桃和石榴成对摆,意为“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枣和栗子则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取“早早平安”、“利市”之意。毛豆枝,代表月中的桂树,以祭祀玉兔儿;鸡冠花,象征月亮里的娑罗树;九节藕,象征“九九”至尊意。




月饼必须是自来红


供桌上除摆放水果有讲究外,上供用的月饼,也是有讲究的,必须是“自来红”,而不能是“自来白”。 据说一是讨个吉利,二是好看好吃。供品摆放完毕后,还要在供桌前铺有一块红毡供人们祭拜之用,布置停当后,当月亮渐渐升起,家中的女子、小孩儿开始祭拜。



男不拜月,女子拜月


老北京在中秋这一天有“拜月”的习俗,不过“拜月”是女人、小孩儿的事,男人不能参加。因为老北京人祖辈传下来的习俗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一说。但实际上全家都可叩拜,不过女人先拜,男人后拜而已。

一般家庭供月时,由家中的女长辈(女家长)主祭,先向神位(月亮)上香,三叩首,然后全家女成员按辈分,再行三叩首礼。尤其是小孩,多以拜月为嬉戏者。如用月宫码,撤供后,在庭院中焚化。



中秋主食吃团圆饼 月饼只是点心


谈到中秋节,必然要说到月饼。据介绍,中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地大行其市,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圆圆的月饼正好有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惟一能拿手里玩的神仙:兔儿爷


由于兔子上了月宫,因此古时人们过中秋,祭月时必用“兔儿爷”,兔儿爷的“家”在花市外的灶君庙,是北京本土的神仙。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

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兔儿爷还是玩意儿。上供过后,小孩子就可以拿在手里玩。这一点和别的其他神仙有明显的区别。



中秋踏月、赏月不可少


北京八月十五有踏月、赏月之俗。每当中秋月亮升起时,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面对皓月当空,北京人还讲故事、猜月谜、解灯谜、赏花、“追月”(孩子们在胡同里追着月亮跑)之俗。有条件的人家可以到北海、陶然亭、卢沟桥等地赏月。没条件的,就在院里摆上一口缸,观赏其中的月影。对喜好戏剧的人来说,中秋赏月听戏又是一种别样的生活情趣。



中秋婆家过,十六回娘家


中秋佳节,老北京人习俗一般是“八月十五回婆家、十六回娘家”。在我们传统的世俗观念中,“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已然成为男方家的人。还有中秋又是团圆之日,全家人理应聚集在一起过个团圆夜,若中秋之日在娘家过,则男方家就不团圆了。基于这个原因,八月十五在婆家过中秋,十六回娘家看看早已成为习俗。不过,现在独生子女多了,到底去哪家过中秋还真是个难题,今年中秋你准备去谁家过呢?



追问:为什么要供兔儿爷呢?


相传有一年北京闹瘟疫,嫦娥派玉兔下凡给给大家治病。可是它一身素裹,谁都不让进,它只好去庙里借神像盔甲打扮成男人的模样,骑着各种瑞兽奔波于京城大街小巷治病救人。人们为纪念它的功德,塑造出兔儿爷的形象,每年中秋祭月向兔儿爷表示感谢。



文/陈开善

本文转自:最爱大北京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