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听的是社戏勾起的是乡愁 咱昌平有个山村社戏一唱就是600多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冬日暖阳下,阵阵铿锵的锣鼓声从昌平流村镇长峪城村永兴寺传出,沿袭600多年的长峪城社戏如期开锣。



所谓社戏,社是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则指在社中进行的民俗戏艺活动。大山里的长峪城,曾是明代京师防御的重要隘口,和镇边城、白羊城并称北京边关三城,至今村里遗留着六郎城、永兴寺、关帝庙、祯王庙等古迹。唱社戏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而社戏表演就在位于永兴寺的古戏台上。


本篇文章转自【及时雨摄影微信公众账号】、【小文的寫食生活微信公众账号】、【北京晚报】,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社戏演员都是本村村民,他们虽不是专业演员,但装扮行头样样不缺,生旦净丑一应俱全,唱念做打有板有眼。由于长峪城村邻近河北省,戏种源于河北梆子,但经过数百年的演变,曲调又跟河北梆子不完全相同,村民称之为“山梆子”,曲目也都是村民耳熟能详的。长峪城村社戏团在教戏时,依然保持着上百年的老传统,没有剧本、没有曲谱,全靠老师言传身教。



社戏只在正月里唱,村里人自个儿图个乐和,戏班子完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充当、自我制作、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所有的一切完全是村民自发,能保留到现在实属不易。



24个人组成的戏班子平均年龄60岁,年龄最大的83岁。和很多乡村曲艺一样,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社戏,长峪城的社戏也面临着衰落。上世纪90年代社戏传统一度中断,2003年得以恢复。长峪城戏班子原来可以演出的剧目有七十多出,随着演员岁数越来越大,如今只能演出不多的几出折子戏。



这几年,村里发展民俗游,乡土味儿十足的社戏成了“金字招牌”,原本寂寥的乡村,因为红火的社戏,变得亲切、热闹起来。



戏台所在的永兴寺前殿是十八罗汉殿,后殿是三位娘娘殿,庙中有明朝时期所铸的大钟。往日热闹非凡的戏台渐渐失去了年轻的粉丝,但对摄影爱好者却有着极大吸引力。 



后台生炉取暖将墙熏黑一大片,衬托着戏台和寺庙的年代久远。演员虽然都是“业余选手”,但化起妆来,都很有范儿。木箱、条案、传统戏装……都突显着社戏的古香古色。



  在白羊沟口,一轮红日东升。



  阳光洒在王家园水库上。



  王家园水库岸边有一片徽派建筑,依山旁水。



  前面是大名鼎鼎的白羊沟六连发卡弯。



  山路弯弯曲折,盘旋而上。



  上午九点多,来到了长峪城。



  农家正在烧火做饭,冒出缕缕炊烟。



  村东有一道长峪城的残城墙。



  地里阴面还有一层雪。



  长峪城永兴寺,门前的大榆树是它的醒目标志。



  沿着积雪小路,登上村东的小山坡,居高临下看看长峪城。



  长峪城新城瓮城。




  长峪城永兴寺。



  走进长峪城新城的瓮城。




  高大的门洞,可进出车辆。




  城内的人家,喜气祥和 。





  从长峪城新城里远眺永兴寺。



  长峪城新城里一座年味十足的小庙。





  终于来到了长峪城永兴寺。




  长峪城永兴寺钟楼。



  长峪城永兴寺鼓楼。



  长峪城永兴寺内,等候看社戏的人们。




  走进长峪城社戏的后台,满是沧桑与古朴的气息。




  狭窄的化妆间。





  这位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登台伴奏。



  敲锣打鼓,就看他们了。








  活动一下,热热身。




  杨四郎探母选段,坐宫。



  公主上场。



  丫环抱着小孩,有人说,这个小孩有些另类。



  浓重的地方戏唱腔,很有功底,公主猜测杨四郎的心事。



  他们的唱念做打有板有眼,每句台词、唱腔,每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娴熟,那么认真。



  台下的观众也是那么的聚精会神。




  电视台的记者也来录制节目。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