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展览资讯|“大墨苍茫——袁武水墨人物画作品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开幕式现场

2016年9月2日,由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大墨苍茫——袁武水墨人物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中央文史馆常务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全国政协常委、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邵大箴,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胡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以及申万胜、贾浩义、石齐、谢志高、张道兴、唐勇力、杜军、史国良、刘庆安、范扬、赵建成、梁占岩、李阳、闫平等艺术家,和收藏界、艺术媒体界的众多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中央文史馆常务副馆长冯远致辞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致辞

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代郎绍君致辞

艺术家袁武致辞

  袁武,1959年生于吉林,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画院执行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本次展览分为“长河”“厚土”“高原”三个部分,呈现了袁武二十年来的创作和写生共70余件,集中展示艺术家多年来绘画劳动成果。“长河”部分包括袁武的抗联系列组画《生存》、《出击》、《牺牲》、抗洪组画《亲人》、《母亲看我画小平》;“厚土”部分包括《大山水》系列、《水不深》、《黄昏,老头让牛群跑起来》、《夜草》、《扒苞米》、《朵草》、《自己的粮食》;“高原”部分包括《大昭寺的清晨》系列、《没有风的春天》、《宁夏行》、《迎》、《凉山布托人》等代表作品。

  袁武早期的作品沿用“徐蒋体系”的现实主义方式来描绘底层人物的形象,在技法上坚持“写实主义”,在理念上坚守“现实主义”。袁武对自己的艺术理念坚守了二十余年,直到2008年创作《人流》及近期的《大昭寺的清晨》系列作品才生出“变法”之意,从水墨语言到艺术形式和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现实主义”创作的坚守者,袁武的写实并不是描绘照片,也不是以准确描摹对象为出发点,他一直心仪传统中国绘画的精神,追求意象造型的表现。袁武曾十年如一日地画大量的速写,但是他更喜爱的是毛笔、线条、墨块在宣纸上挥洒的感觉,他喜欢在画面上涂写大面积多层次的黑色,整体写意、局部写实,这一切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水墨语言。袁武的水墨画创作融入现代思想和西方绘画的语言,在大胆而有效的创新中,力求实现传统与当下、现代与古典、西方与本土的和谐共生,呈现个性鲜明的话语体系和诉说表情。

  袁武擅长画那些令他感动的人们:故乡的父老乡亲,军营里的战士和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为这一幅幅的创作,他曾经在齐腰深的积雪中朔风千里去寻觅抗联战士的故事;曾经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上去感受朝圣者的灵魂和信仰的真谛。一路走来,如今,袁武离“主题性绘画”渐行渐远。近年来,他常常思考水墨的当代性的问题,认为当代性转型是作为一名主流画家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展厅现场

  袁武表示,展出的作品是1996年至今,二十多年来的绘画劳动成果,他的“主题性绘画”创作形式将告一段落,以本次大展作为一个总结,为自己过往的从艺之路交上一份成绩单。今后的创作将试图从构思和表现都有所变化和新的追求。

欣赏展览的观众

欣赏展览的观众

欣赏展览的观众

展出作品


展览海报







抗联组画-出击 380×450cm 2012



大昭寺的清晨之一  12 68×82cm 2014



大昭寺的清晨之二  33 68×82cm 2014



大昭寺的清晨之一  61 68×82cm 2014



大昭寺的清晨之一  63 68×82cm 2014



大昭寺的清晨之一  29 68×82cm 2014



大昭寺的清晨之二  04 68×82cm 2014



大昭寺的清晨之二  06 68×82cm 2014



大昭寺的清晨之二  29 68×82cm 2014



黄昏、老头让牛群跑起来 320×480cm 2010



凉山布托人 200×200cmm 1997



扒苞米 160×360cm 2007



大山水之5  300×120cm 2008


迎 206×365cm 纸本水墨 国画色




名家点评:


杨炼:没有人能不被他的肖像系列所震撼、所感动。这里,每幅画都是、又都远不止是一张脸。老人的、孩子的,男人的,女人的,仰望的,垂首的,沧桑的,俊美的,悲苦的,宁静的……合为一个词:虔敬的。每张脸上独特设计的色调,赋予脸自己的季节,那厚重巨石般的块面,那精细勾勒的发辫(发丝),浓墨处如喜马拉雅群山暗夜;留空时又一风吹散流云。这只是脸吗?抑或包含了整个中国山水画传统?


没有人能忽略那一双双手,永远合十,永远孤零零漂浮在空白中。它们不属于脸,却与脸呼应互动,成为脸的延伸部。当脸瞑目低垂,手常高举顶礼;当脸凝眸向上,手又蜷缩收回。主题的叠加,构图的单纯,突出着艺术表现力,让我们的视觉,集中于给每双手赋予“表情”的构成元素:线条,色彩、笔墨、晕染——艺术家创造的自觉。


没有人的眼睛,会不凝注于袁武笔下那一双双眼睛!我们不得不贴近去看,那紧闭眼睑的,深藏进幽暗,总能更幽暗,犹如笼罩在摇曳的酥油灯光中,或沉沉暮色下,全部神思凝聚在一片向内的视野上;那瞪大瞳孔的,是惊恐?是追询?是欢悦?有时,透过发辫的帘幕,皱纹累累的眼皮间,赫然凸起一块眼白,乌有的眼睛,终于认出乌有。


没有人伫立展厅中,会不感到身边荡漾着一股“气”:袁武吹入每幅作品的那口“仙气”——几乎像神迹,他的画在呼吸!无论肖像,还是长跪,画幅上都有种活生生的“透气”感。这是灵魂之“气”,也是笔墨之“气”,或者说,灵魂之气正透过水墨,吹拂着我们!从起点上色彩浓艳的“长跪”三联画大作开始,仿佛是同一个人,幻化成一张张肖像、一次次长跪,到终点褪尽颜色,还原成一具匍匐的残骸。色即是空,如此逼人。但,且慢,空亦是色:生死参悟,成就的正是艺术之美。袁武激活水墨的可能性,通过掘进自身这条隧道,让震撼我们的西藏,不再停留于外在之物,而转化为艺术的内在精神。


郎绍君:“个性化的诠释”,是说袁武在承继前人写实画法风格的同时,注入了自己的理解与个性,对这一路线有所创造和推进。他将曾被神化、戏剧化的“红、光、亮”英雄形象“还原为人”,不回避他们相貌平平或情绪低沉,也不回避对生存的沉重和苦难的描写;他强化甚至夸张人物的特征,但不把他们“漫画化”(写意人物的“漫画化”,是当代人物画的普遍现象);他探索刻画大尺幅人物形象的笔墨方法,以适应公共绘画之需;他追求人物画的北方气质与大壮风格,但避免概念化的“傻大黑粗”。尤可注意的是,他虽然坚持写实路线,却具有一种浪漫气质和内在激情……美术史告诉我们,出色的写实作品不仅有出色的写实技巧,还一定有深沉的感情表达和有力的思想寄托。袁武的个性使他不满足于复制式的“写实”描绘,而总是力求赋予自己的人物以厚重的性格和粗粝的情感,并由此而拉开与前人的距离,赢得鲜明的个性与当代性。


范迪安:袁武以其粗粝厚重的人物画和真挚的现实关切情怀享誉画坛,在他那一幅幅巨大的水墨人物作品中,无论是对历史题材的表现还是对农民与其栖息的大自然的生命关切,甚至对当代特定人群精神生活现象的深刻再现,都传达了他以当代“现实主义”题材为导向,以画家对所在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为关注点和精神归属的价值立场。袁武以最为质朴的人文视角,以特殊的绘画信念为动力,在长期坚持和不断深化的水墨累积中,练就了用最单纯而雄强的绘画语言捕捉人物瞬间情态、社会身份和精神特质的高超能力,这就使得他的“创作”可以用最纯粹的方式获得最准确的效果,这也构成了他艺术强烈的时代精神。


(本文综合中国美术馆官网、东方艺术大家杂志等报道整理)








欢迎关注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官方微信:

1、点击页面右上角,查看“官方公众号”

2、搜索“caazghywh”或“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

3、扫描“二维码”: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主编:袁君

编辑部主任:陈斐鹏

联系电话:18600106395

QQ2840323137

邮箱:2840323137@qq.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