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求知与读书:图书馆馆长写给你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题目下方“海风WindOfSea故事为你而讲。


求知与读书
校图书馆馆长 房运琦


每年秋天,校园里就会出现一大批新鲜的面孔。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青春的活力,而且也带来了对未来的憧憬。青春期的梦想,就要在这片校园中产生、演化、奠基或逐渐化为现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是一个孕育梦想和产生理想的地方。



那么梦想从哪儿开始呢?最原始的念头可能就是那句名言“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两千多年前的人,怎么与他们为友?他们的真身是看不到了。但是他们的话语还在,图书馆里能找到的。所以要与他们为友得先与图书馆为友。从书中找到先贤的思想。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图书馆就是囊括大典的地方。在那里能找到各种有趣的文献。要多读书,这是在大学里求学时一个绕不过去的门槛,这也是大学与中学的第一个显著的不同。


大学和中学的另一个不同是讲究自主学习。要造就一个好学生,个人品质和努力程度才是决定性因素。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动力等过人潜力,才是其中的关键。曾经有一个复旦大学的学生谈读大学的体会:好的大学就像一个水池,水面上浮着一层富有养分的油,学生浸泡其中,可以自由地吸取其中的养分。可是能吸收多少,就看学生个人的主动性。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而作为育人环境中的这层“油”,很大程度来自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知识的宝山,但却不是随便走一趟就可以满载而归的。几年大学生活过后能得到多少宝贝,完全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不是被动地背上口袋来装知识的,那样太狭隘。古希腊的普罗塔哥拉讲,“大脑不(仅仅)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炬’”。同样,图书馆也不仅仅是一个装满了知识的容器,而是引燃火炬的媒介,是一个学术火箭的助推器。


如果你能触类旁通,看懂所有想看的书,在图书馆里泡上几年,大概也可以取得不凡的成就,郭沫若先生就是一个好例。。可惜不是所有的书都能够看明白的,所以需要老师来指点迷津,解疑答惑,促进学生更快地成长。


教师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灌输者,学生也不能被当作被动催肥的北京鸭。教育的目的并非仅仅是增进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求知的技能。在追求知识和创造知识中提升自己。如果学生是运动员,教师更像个教练,规定目标、指出问题之后,更多的要靠学生自己操练。知识的取得要靠学生自动去获取。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更像是猎人或渔夫,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猎取或捕获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像是农夫,在富有养分的土地上培育出自己的作物来。书山不是粮仓,是有猎物的森林,是渔场,是肥沃的良田,是培养人的运动场,是孕育梦想的天堂。 


人人都希望上一所好的学校,可是好的学校也渴望好的学生。好学生的特征是什么呢?基本特征是渴望求知,愿意读书。把目标定在背熟三十几本课本就毕业,怀有六十分万岁想法的,不是好学生。蔡元培先生在就职北京大学校长时,对当时学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有过一针见血的批评:“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这些话今天听来仍然有振聋发聩的功效。




对于只会背课本的弊端,程星教授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学生们通过老师二手的叙述或解读来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理论,却很少能有机会平视原著者的目光,倾听他们的声音,并对其观点的可信度进行辨识。概论课教出来的学生有知识,但概论课教出来的学生不一定有能力,因为思辨是一种需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因此,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也许有必要考虑另一种模式,即以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为代表的所谓‘名著选读模式’ ”。 


近年来大学重新开始重视的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英文为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注重的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人文素养缺乏的学生,就算是考上了名校也会让人看不上的。青岛大学浮山书院的博雅班在这方面就作了非常有益的探索。致力于汇通古今中西,提高心性修养。九年间,从博雅班走出去的学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要知道文史哲是既可以当作学术来研究, 也可以当作人生的修养的。闲来无事沿着图书馆的书架,溜溜地看去,看上哪本算哪本,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人生的快乐,不过如此。


究竟怎样选择要读的书籍呢?如果你已经有了既定的兴趣,那就通过图书馆的电脑检索系统,按照主题查找图书。如果自己兴趣不多,那就不妨按照课程的要求,求助于老师的指导。我个人觉得平均每一门课程至少要读四本以上的参考书才行。要养成就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资料里归纳出结论来的能力。这样四年大学读完,至少可以积累一百多本的阅读量。可以初步称为一个读书人了。如果有三百本的阅读量,则为较好的水平了。能达到五百本的阅读量,似乎可以称为学富五车了。


教育不是要把十个答案缩成一个,而是把一个答案拓展成十个。读书要先读厚,再读薄。现在常见的问题是读厚不足,读薄有余。校园里捧着笔记背诵的学生是读薄的典型,而图书馆首先是帮助读者把书读厚的地方,是培育新人成长的土壤,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的空间,是学术勃发的苗圃,是寻找、保存已有学术成果的殿堂。


大学如果没有与高中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那就不能称其为另一个教育层次。学生如果不能接受大学的教育理念,那就没法称为读大学。


作者| 校图书馆馆长 房运琦

值班编辑 | 周梦雪


与你相遇,是一种缘分

让你欢喜,则是一种幸运




你不一定非要长按二维码图片关注我们

但关注我们

就能一起听关于海风的秘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