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奖教师风采展—丁为祥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为深入推进研究生学风建设,展现研究生导师的良好精神风貌,塑造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形象,激励研究生导师更好的教书育人,浓厚研究生尊师重教、崇智尚学、诚信创新的学术氛围,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近期将举行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颁奖典礼,为此,研究生会微信平台开通专题栏目,为全校师生集中展示八位获奖教师的师道风采。


1

导师简介



              丁为祥

——————————

     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专        业中国哲学

研究方向中国儒学

导师类型:博导

任职情况中国哲学学会、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朱子学会常务理事,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


2

科研情况


著作


1.《实践与超越—王阳明哲学的诠释、解析与评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北方十五省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自苦与追求—墨家人生哲学概览》,武汉出版社1998年5月。

3.《熊十力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6月(该书2004年获陕西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其定位》,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该书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朱子的哲学视野及其历史影响的发生学考察》,人民出版社 2012年6月(该书2015年获第七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发生与诠释——儒学形成、发展之主体向度的追寻》,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


论文(主要摘取最近几年的文章)


1.《张载为什么著<正蒙>—<正蒙>一书之主体发生学考察》,《哲学研究》2007年第4期。 

2.《从“我固有之”到“天之所与”—孟子对道德理性发生机理、内在依据与存在根源的探讨》,《哲学研究》2008年第8期。

3.MENGZI'S inheritance,criticism,and overcoming of moist thought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2008,3

4.Destiny and heavenly ordinances:Two perspective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being in Confucianism《Frontiers of philosophy 》volvme4 Number1March2009

5.《生存、认知与人生境界—王阳明龙场大悟的发生学考察》,《哲学研究》2009年第11期。

6.Taking on proper appearance and putting it into practice:Two Different Systems of Effort in Song and Ming Neo-Confucianism 《Frontiers of Philosophy》volvme5 Number3 September2010

7.《董仲舒天人关系的思想史意义》,《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8.Zhu Xi’s Choice,Historical Criticism and Influence——An Analysis of Zhu Xi’s Relationship with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volvme5 Number4 September2011.

9.《孟子如何“道性善”?——孟子与告子的人性之辩及其不同取向》,《哲学研究》2012年第12期。

10.,《学术月刊》2014年第3期。



3

所获奖项或荣誉


2011年被评为全国哲学专业最受欢迎的十大教授(211类院校)。



 4 

师生故事


丁为祥先生是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在师大,中哲专业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先生是众位值得敬佩的老师之一,也是最有性情、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丁为祥先生在师大任教近30年,他一直担任儒学史、宋明理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常告诫我们做学问是与做人共进的,而他自己也正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做学问、做人的。

先生在做学问上既有谦虚和开放的心态又有关中学者式的勇猛精进。因为他性情爽朗、为学自信而坚定,加之关中大汉式的高壮身材,学界同仁戏称其为“兵马俑”。先生思考问题并不轻易跟从别人的思路与说法,在他看来,任何学问如果不经过主体良知的衡量、不凭现实人生的真实体证,是断断不可轻信权威的。先生朴实而厚重的性情来自于他陕西农民的出身,他把做学问当做种庄稼地:一行庄稼,一行脚印。他种的地就该是井井有条、层叠有序的,该砍的草一根不少,该留的山花一朵也不少!简直是一位惯于种地的农民艺术家。他在为学中有着农民式的本分性情,并不羡慕别人的“大农场”,也不寄希望于所谓的“试验田”,而只愿用自己的笨办法种出几茬可意的庄稼。他总结自己的为学之路是:守自己的庄稼,流自己的汗;粜自家的山货,换自家的盐。

先生精于学术又长于教育,先生认为,中国文化之所长正在于教育,教育就是要造就学生性格上的发展,使其个性发展得到某种完成,帮助学生修养本性,故而他非常重视对弟子们的引导。作为先生的弟子,我们对先生的教诲和关怀感念颇多。做学问如果不努力,先生也会责骂,但先生的责骂却包含着父亲式的教诲和关爱在其中,与其说我们的改正和进步是被先生骂的,倒不如说我们实在是无颜面辜负先生的期许,无法承受不努力时面对先生时愧疚和不安。在各式场合遇见先生,我们师弟子之间甚少闲聊,他总能在学问探讨、做事做人的当下问题中随机点发,唤醒我们的认知感悟之心、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主体性。听过先生课的学生无不被其强大的人格精神与深入浅出地具体智慧所折服。他在总结多年来师生之间的关系时告诉我们:要想在学问上取得一些成绩,首先,先生强调了自己的责任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指点,作文、思考上的提点和拨正。另外先生指出我们应有向学之真、为人之诚。这是一个人良好素养品性、肯学愿进的关键。老师这三者相辅相成,是一个天生而人成—由天性到人为努力的过程。先生以其高度的责任感来指导我们为学与做人,先生认为他对我们得法的指点可以促使我们向学之真、为人之诚。而老师的具体指点又要靠自己的天分和向学之心来加以扩充才能取得进步。所以在先生的指导下我们在为学和做人上丝毫不敢有懈怠。先生对我们的教诲,德性的培养重过知识的传授。

丁为祥先生的可敬可爱还不止于他独特的为学、教书思路,他在国内的学术界很活跃,发表的论文甚至著作成果有很多,他以学术为终身职分、以学术为生命。人的精力有限,当一个人的关注都在学问上时,他在生活中就会有很多可爱而可敬的故事。

有一次在先生家请益,先生正兴致勃发、激昂高论,赶上师母回来,还没进门就怒气冲冲地大喊:“丁为祥!你干的好事!”我们愕然,只见先生一楞,马上抢到门口迎上师母,先行“认错”:“我知道是我的错,但是你现在不能批评我,我有学生在这里,等我们说完话,送走他们,你再批评我。”师母又气又笑,见是我们,还是跟我们抱怨说:原来当天上午她要帮亲友转账,因工作太忙无法抽身,汇款着急而重要,便“派”先生出马负责汇款,而先生到了银行在连续填错5张汇款单的情况下,最后还是少写了一位汇款账号,将数十万元的汇款汇错。还好是少写了一位,银行会在次个工作日办理返还。先生一边给我们解释,一边向师母“耍赖”:“我就看不懂他们让我填的繁琐的表格,放心,明天我6点就起床,我再去办,钱要是丢了,你把我卖了。”我们面面相觑,一方面惊于数十万的巨款被先生如此“草率”处置,另一方面,也看得出他们夫妻的关系很好玩——原来先生有点“惧内”呢!其实,师母对先生照顾有加。据先生说,师母做饭的手艺是他手把手教会的,但之后他就再不管问做饭的事了。先生喜欢熬夜写作,他的早上是从中午开始的。师母每晚做两份菜,一份当晚吃,一份留在冰箱。第二天的午饭,先生烧水下一绺面条,拌着冰箱的剩菜算是凑合一顿,就等师母晚上回来做饭了,他的时间都留给了自己的学问。

最近学术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成为新闻话题,丁先生也有国家社科课题,可是他的经费使用大不同于一般的老师。先生对课题经费的报销流程所知甚少,全是我们这些弟子在提醒和张罗,因为他不上心,每每在结题时遇到难题。先生还教训我们报账:“报不了就算了,不用想办法报,给国家省点,我老觉得拿国家太多不太好”,事后我们琢磨,原来他以为这些钱是国家提供的“公共费用”,他不愿意占国家太多便宜呢。面对无法报销一部分经费就无法结题的尴尬,先生终于想出了“主意”:他告诉我们,成一丰先生是他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时的老师,成老离休后工资微薄,但心系老家的乡党,一直念想着给村里建一个小型图书馆。成老想到,若有一日自己不在了,拿自己死后的“慰问金”来办这件事,可惜子女不大同意,成老甚为遗憾。丁先生就想自己拿出课题的5万元来帮成老圆梦。我们几个学生听后动容不已,一心想帮助老师达成这一期望,无奈一者于经费使用规矩不合,二者成老虽感激却婉拒,只好悻悻作罢。但事后,我们因先生对钱财的“随性”态度、和做人的真诚常唏嘘不已。先生在学问上走得很扎实,能解百惑,但他在生活中反而让我们觉得有点憨傻、单纯,他是连手机也不大会用的,他是让人可笑而可敬的。



 5 

学生心目中的他


>>丁为祥先生作为我的导师,他给我最初的印象是粗犷豁达,可拜入师门后,随着接触的增多,他对学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儒家思想奉若信仰的研究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他时常告诉我们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根,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斩不断也不能斩的血脉源头,因此了解它、研究它、推广它、践行它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恩师的话言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不会忘记忘记这样一个热爱儒家文化,引导我认识血脉根源的先生。


>>丁先生讲授儒家学问,真切地感受他是教书又教人。先生教学生不在于哲学知识的传授与哲学思辨能力的训练,而是教人向学之真、为人之诚。先生对学生没有所谓的灌输与说教,而是以其身心不二的方式践行着儒家的为己之学,从而感召着每一位学生。这既是他的学问之道,也是他的育人之道。     

                

>>跟随丁老师学习已有一年,在这一年的学习期间深有感悟。丁老师是一位真正用道德生命来支撑其为人和为学的。他不仅在学习上引导我们,更是在日常生活、为人处事上以身作则。有一次丁老师发高烧,但仍然坚持给我们上课,当时丁老师都记不得我们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但仍然坚持给我们讲了3个小时的课,当时我们都非常感动。作为一名老师他是何其负责、认真。丁老师时刻用“为已之学”来教诲我们。比起聪明资质,丁老师更看重学生的向学之真、之诚。丁老师希望我们通过学习能够真正提高自己,而不是在人前卖弄、炫耀一翻。老师希望我们能够真正走进圣贤的世界,体会圣人的话语,真正学到为人之本,用道德理想支撑我们的人生。记得有一次交大请来杜维明先生来做报告,然而我们全专业竟然没有一个人去聆听,我深刻记得丁老师当时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当然这里有老师对我们的失望,但更多是对我们错过一次学习机会的惋惜。丁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那是因为对我们寄予了厚望。丁老师不仅是用他的学识教导着我们,更是用他鲜活的生命、生动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们。                  


>>我是政治经济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的研二学生裘伟健,丁老师是我的导师,记得研一第一次上他的课。老师授课的水平是毋庸赘言的,总是有很多外专业的同学慕名来旁听。课堂上的渊博和风趣使我们受益匪浅,更加重要的是老师在师德上的作则让我感动并以此为榜样。记忆最深刻的一次,丁老师持续发烧,带病上课,站上讲台的老师一扫课前略显疲惫的状态,谢绝了同学们搬上讲台的椅子,全程站着讲完了 三个小时的课,中间几乎没有休息。下课后看见老师因为疲倦轻微颤抖的手和额头上渗出的冷汗,这样的一幕会永远铭刻在我的心底,让我知道“教师”这个词是多么的神圣和厚重。






编辑:杨莉

审核:丁邵钰龙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